嫁出去的女儿天天住在娘家,这合理吗?

ig157571103


每次和我妈妈通电话聊天,聊到夫家的情况,她会仔细问:你妈妈怎么样,你爸爸呢?

每次我口气都很不好地说:什么我妈妈,你才是我妈妈。

我妈妈就呵呵地笑着,改口说,“你婆婆。”


这大概是许多母亲的心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说。即便娘家人牵肠挂肚,但嫁出去的女人,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会管其他女人叫妈妈,管其他男人叫爸爸。

以前我对此没有太多感觉。


有时候我喊妈妈来看我,她就会问去看你干什么,成何体统,他们家亲戚什么的难道不会说闲话吗,他们会说,哟你看她爸妈,人才嫁过来没多久,就来看了,是不是想赖着不走啊。(爸爸妈妈住县城,我住城市,夫家套房)

我说不会有人这么说的。

当时的我很天真。


后来我生孩子了,是个女儿。

我真的很爱她。

为了她受了很多苦及很多委屈。

我开始体会到“为人妻,为人儿媳妇”的各种难处。

比如生完孩子之后,在婆家所有人看来,孩子最重要,说难听点我不过就是个生孩子的工具。

比如婆家这边大大小小的事,我即便作为产妇,我该出力就出力,该出钱就出钱。

比如婆家这边的亲戚来串门,我即便在喂奶,或者刚喂完奶在休息,怎么着都要换好衣服出房间门去跟他们打招呼,去招待他们。

在这个家,我越来越像个外人。


孩子百日之后,我郁闷无比,带她回娘家。

在娘家的那段时间,我所有的抑郁一扫而光。

孩子有妈妈帮我带,饭菜有爸爸煮。

他们带孩子的习惯我不认同,我能直接指出来,而不是像在婆家那样憋着气看着他们瞎带一通。

早上我还没起床,妈妈就已经来到我房间,抱走宝宝,让我多休息一会;等宝宝要吃奶了抱来给我,宝宝哭了,她哄,宝宝要抱着才睡,她抱。

我跟爸爸诉苦,说在夫家很不开心。

爸爸说,那你就多在家里住,又不是养不起你。

在娘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嫁作他人为妻,生了孩子为母。

我原本也是个少女。突然就变成了别人的妻子,小孩子的妈妈。一下子两重身份冲击。其实我也会惶恐。我要学着去做妻子,学着去做人家的儿媳妇,学着去做妈妈。我也会疲累。

可是在娘家,在我爸爸妈妈面前,我始终是有一个身份:他们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我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需要他们操心。

所以,如果嫁人了还是可以住在娘家,为什么不住?


我以后也会对我女儿说,长大了,你如果要嫁人,妈妈这里永远是你的后盾;你如果不嫁人,妈妈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无论如何,你永远是妈妈的孩子。


希惜兮410


女孩一出嫁,回家就是客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就是事实。这一点对于独生子女来说,那就是优势了,不管你出嫁多久,即使长期住在家里,父母都开心的不得了,不存在外忧内患。
对于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女儿出嫁,还不舍娘家的那种,回家又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这样的家庭,一定矛盾重重。


本来婆媳住在一起,已经是两个女主人各主半壁江山,女儿再掺合进去,就真正的成就了三个女人一台戏。

好相处的家庭,一般不会写出来让别人知道,所以才有了坏事传千里这样的俗语,因此今天的女主人公也是属于不好相处的那一款。

小雨婚后和婆婆住在一起,嫁进去的时候,姑子已经出嫁,可能是新婚,还是有所顾忌,虽然时常回娘家,还算是有眼力见,一般晚上还是回自己家住。

变化始于姑子怀孕后,就开始长住娘家,婆婆侍候姑子,小雨并没有什么意见,那是她的女儿,她要怎么照顾,轮不到小雨发表意见。

气愤的是,姑子住进娘家后,仗着怀孕,啥事不干,还对着小雨大呼小叫,要这要那,即使是很简单的要杯水,吃一个水果,只要下雨在旁边,就直呼其名,让小雨拿给她,天天如此,让小雨莫名的烦躁。

向老公诉苦的时候,老公总是让她忍一忍,自己又没有能力搬出去住,只能每天早早出门,晚晚都不想回家,害怕回家的那种窒息感。

女孩已经出嫁,特别是有哥哥弟弟的家庭,回家还是本分一点比较好,不管母亲对你怎么样,你要清楚自己,已经不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了。不是说你要向新主人低头,而是不要去挑衅新主人,在这个家庭,当你出嫁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成为客人,永远不能更改。
所以,为了自己母亲之后的日子,更应该和嫂子或者弟媳妇友好相处,而不是处处和她们作对。有可能你今天让她不好过了,明天她会让你更难过。


梧桐话仙


看见题主这样的问题,我一瞧,糟糕了。我也放假就爱回娘家,我也带上我的儿子。嘿嘿,我家孩子他爸不住了,我还住好多天好多天啊。

其实,我想,最主要的不是你觉得大姑姐住长久的问题。而是大姑姐把你当外人,你与婆婆有过节。而你,成了被两个人攻击的对象;而你,觉得自己的委屈无处诉。所以,才会产生讨厌的心态。


我回娘家住的日子啊,我真心是爱睡多久就多久。但是,我也不让家人吵嫂子睡觉。我嫂子带侄女也辛苦,我不让我爸妈早早叫她起来吃早饭,因为我知道睡不够的累。我还叮嘱我侄子大早上轻轻地,要是吵醒妈妈,妈妈会没精神。

我在娘家,尽量不让嫂子去干活,自己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让我妈少做一点。因为两孩子的嫂子,会因为孩子而累,又是全职宝妈,心里肯定压抑。所以,能做就多做点,尽量让嫂子舒心一点。都是人,都是女人,我不应该让嫂子不好过,嫂子过得不好,我父母能过好吗?


这人啊,咱得将心比心。我回家帮忙多一点,大家开怀乐无忧,一家和睦,那才是最正确的。回家当皇帝,那是得有多大的心啊。我不管住多久,干活都会主动。正因为晚上已把家人衣服洗好,我才睡懒觉。家里下厨我会早早弄。

其实,人与人之间,差的是那一点“信任”,你不相信我是好媳妇,我不相信你会做好女儿的本份。

不是说我嫂子与我父母之间没有矛盾。嘿嘿嘿,我们俩与我父母间最大的区别,当然是养育孩子方面了。我会对我爸妈说,管孩子的事交给孩子父母,因为孩子是父母心头上的宝,当爷爷奶奶的打骂孙子,那是在打嫂子的脸面!所以,别抢了角色。你们就做自己该做的事。

作为女儿,作为一名已经为人母的外嫁女,回娘家怎么样都可以,但不能越位越权,恃宠而骄。做得过份了,只会神憎鬼厌,还让自己父母受苦受累。


暖心秋妈


出嫁的女儿,还天天住在娘家,这确实不合适。

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后,男方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女方也可以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家的居多。如果说女方嫁到男方家,那么女方还天天住在其娘家,这就有些不妥了。

首先,结婚后,女方的家就在男方处。天天不在自己的家里,而到处跑到别人家去住,这是不是有点不顾家呀?

其次,女方不在男方家居住,不与男方在一起共同生活,两个人之间容易产生一些隔阂甚至有一些矛盾。如果女方结婚后,天天不在家里居住,那么男方会有一些什么不好的想法,这就无形中给夫妻的感情生活蒙上阴影,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最后,女方结婚后,已不是娘家的家庭成员了,其天天在娘家居住。难免会妨碍其他兄弟姐妹的生活,虽然父母有时候非常乐意,但是嫂嫂或者是弟妹,有时候就不太高兴了。不仅不能给其娘家人带来快乐,反而会落得个处处遭人嫌的下场,对于娘家人的家庭和睦生活是不利的。

总之,女方嫁到男方家去,就应当安心的在男方家过日子。如果想念自己的父母,偶尔回娘家住个一两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天天在娘家居住,这就有问题了。希望女方三思。


法重情深


有,我姑姐就是这么不要脸,嫁出去十几年了!我老公和我的婚房,房子是我老公名字,前期首付借亲戚的钱,加上后来装修,还房贷,日常水电开销都是我和老公承担,对于这套房子我问心无愧,是我们夫妻二人的。因为婆家就老公一个儿子,所以婚后把公婆接来一起住,可是姑姐整天就一个理由,婆家远,就想在娘家住,每天下班就来住,基本上一星期住五六天,家里的一间房子就是她的了!平时也不讲究很邋遢,开销什么一分钱不出,就这样黑不提白不提住了六年,她自己有套三室的房子不住,离她上班的单位就五分钟路程,搁着不住,每天下班就过来,白吃白喝。还说是走娘家。真没见过这样走娘家的!有时候还把自己家的脏衣服打拿来,放我家里洗,洗完带走。在我家里,随意拿我的东西也不说一声。我和老公在卧室,她进来也不敲门,反正是太不把自己当外人!很让人烦。真搞不懂这些姑子或姑姐,住在别人家里能有什么好,要是你住在你自己父母家里,住一辈子我也不会说什么,可是她妈的你住在我的家我的房子里算怎么回事,每天下班回家,弄的我像个外人,他们一家子骨肉团聚,算什么!我受够了!把她从家里赶出去了!为这事公婆好不待见我,无所谓,不待见就不待见,我家的这事公婆也有责任,明知婆媳小姑关系难搞,明知我不喜欢姑姐再来住,他们还装看不见,一味的装傻充愣,尤其是后面的半年,我都明确表态不希望姑姐再来,因为我怀二胎,家里房子不够住。公婆老公都知道我的态度,姑姐这时候也不傻,也能感觉出来,可是她们一起还是装傻的住一块,还是每天都来,我受够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姑姐,我看委婉的表达已经不行,就当面说不要再来我家里了!她还说什么我和你没有矛盾啊!为什么不能来?靠!照她的意思,全世界这么多人和我也没有矛盾,都可以住我家了吗?我说,我不喜欢你住我家里,你自己有房子有婆家,又不是婆家没人,住我家算怎么回事?真不明白她真觉得不住我家是她亏了!无语,六年来,我们有时候出去吃饭,她没有付过一次饭钱,平时买东西,主动买单的次数基本上是个位数,整个一抠搜又邋遢不讲究的人,谁会喜欢?住我家里六年,我女儿四岁了!她买零食的次数也是个位数。试问,谁会喜欢这样的姑姐。


南瓜丝56880154


这个问题下边的回答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生了女儿,辛辛苦苦捧在手心里养了二三十年,一结婚就成了泼出去的水。口口声声追求男女平等,结果偏偏是女人为难女人。

我结婚了,我回我妈家从不觉得自己是客人,那是我的家,有我亲爹亲妈,我亲姐。

我也有小姑子,公公婆婆在老家的家,小姑子随便住,我无权干涉,那是她的家,即使她结婚了,她也是公婆养了几十年的女儿,成不了泼出去的水。

现在公婆住我家帮我带孩子,小姑子放假来我家住,我也支持,她来看自己的爸妈,无可厚非。

但我会有自己的底线,这是我和老公的小家 ,小住可以,常住肯定是不行。

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要把握分寸,我结婚,我可以做自己小家庭都主人,但老公的大家庭,我不是主人。


静座听语


这番话一看就是兄弟媳妇说的,说的没啥意思,也伤感情。谁说嫁出去的女就不能回娘家,就不能住在娘家呢?这是娘家,也是自己家,况且这个家说的算的是这个娘,而不是你这个媳妇。

从题主的问题可以看出,这是儿子媳妇和爹妈一起生活的,所以大姑姐回娘家才有意见,如果大姑姐是泼出去的水,那么你老公应该是什么呢?大姑姐住娘家,自然老太太高兴,也是陪老人,所以才经常回娘家的。

从提问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个儿媳妇不是省油的灯,没什么本事,事还特别多,小肚鸡肠,陈芝麻烂谷子啥都记着,这是最破坏家庭和谐的,我估计她和老婆婆的关系也不可能太好,看她的提问就能看出一肚子牢骚,那么生活中也会这样表现出眼色的。

兄弟媳妇没有权利拒绝大姑姐来看妈,我甚至觉得这个大姑姐是故意这么做,来跟兄弟媳妇对着干的,你越在意,我越住在妈家,越啥也不干,养尊处优,气死你,你的权利在于你可以不伺候你大姑姐一家,其他的你没必要。

摆平心态吧,你越这样她越不走,自己还气的不像样,还有个办法,你搬出去呀,如果你不是啃老,那么你们独立出去就是了,如果你们出去了,有个人陪着老人也是好事,怕就怕你们比着谁更啃老吧?


韩东言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为人妻为人母的女儿有事没事整天泡在娘家,确实有点腻歪!

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女方父母的家庭经济殷实,不在乎出嫁闺女甚至一家子的那口吃,充其量就是多上几双筷子罢了!

所以她们就会名正言顺地腻在父母家不走,闺女在孩子跟女婿隔三差五也会找上门,连吃带喝带拿的!有的闺女掏良心三天两头给老爹老娘买点吃的、买点喝的,买点三餐菜品、日常所用什么的!有的干脆就是只进不出铁公鸡一毛不拔,两个肩膀一张嘴!短则小住三五日,长则十天半个月,这也说不准!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还爱在兄弟媳妇和自家父母之间挑拨是非!造成鸡飞狗跳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二是家中独女享受着最惠待遇,而且还向弟媳妇示威!这道菜是很难做的,一方面是刚刚过门不久的儿媳妇,还没有享受完夫家的盆上碗下的高待遇,另一方面就是刚刚出嫁的老闺女就风急火燎地打道回府与新过门的儿媳妇一较高下!人们常说婆媳不是一道菜,大姑子和弟媳妇这道菜也不好调理!

个人认为,关住门一家人!有事别藏着掖着,应该摊开了摆在桌面上讲,不要钩心斗角不要气死独头蒜不让小辣椒!不要因为家庭琐事争风吃醋,不要因为日常的家长里短挑拨是非,否则家无宁日,永远不得安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贵在理解和包容,你敬我让才能和谐和睦相处,否则凡事都要争个你长我短,凡事都要争个高低上下,再亲的亲戚也没法相处,再近的家门也不会常进常出!


冀之笔


这要看怎么说了,我家邻居家里四个孩子,三个姑娘一个男孩,他家的大女儿结婚不到一年就和婆婆打起来了,从此以后天天在娘家过,就连生孩子做月子也是在娘家。二女儿呢,结婚以后也是和婆婆家不和,也是长期在娘家。只有小女儿因为婆婆家不允许她这样做。先说大女儿一家三口天天在娘家吃娘家住,妈妈给撑腰是活不干,弟妹肯定不愿意啊!于是见面就掐,她俩一打,老二就上帮助她姐姐,顺便自己也还能占便宜,不用回家做饭省钱啊!但是她弟弟不干了,你们天天回娘家白吃白喝白挑眼,而且什么都不干,娘仨个一条心欺负自己媳妇。于是是三天两头就打起来,有一回儿子把菜刀都操起来了,邻居们是天天都有热闹看。邻居好心劝劝说,应该让女儿们回去吧,老太太说又没有吃他们的,他们是找事。大家一听,这老太太也不是省油灯,你女儿什么都不干你怎么不说说呢?人家媳妇伺候老的是应该的,累一天下班还得伺候大姑家啊!还不是一个。现在好了儿子媳妇不上门了,大姑家一看没人伺候了,也不来了。就老头老太两个人了,过年叫儿子回家,儿子媳妇都没有回来。


风中摇曳67


柳吹雪是个湖南姑娘。她的前夫是个广西人。她嫁到广西后,三年没有生育,被前夫打发回了湖南。

离婚后的柳吹雪,只身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打工时,她认识了一个江西籍男子鱼勾。他个子不高,为人老实,性格温和,没有多话。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好上了。

柳吹雪跟随鱼勾,来到江西。在鱼勾家里简单办了个婚礼,住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柳吹雪就浑身不自在,难以继续住下去,提出要回湖南。鱼勾不仅家境贫寒,住的是土坯房,而且位置偏僻,出入不方便。那个村子里的男人,大半娶不上媳妇。

看到柳吹雪愁眉苦脸的样子,再想一想自己的家庭条件,鱼勾心软了。他答应了柳吹雪的要求,相伴来到湖南。柳吹雪就在娘家长住下来,每隔两三年,才去鱼勾家住上两三天,然后又是马不停蹄地赶回湖南。

柳吹雪住在娘家,没有外出打工。她一连生了两个女儿。她喜上眉梢,在娘家人面前,终于抬起了头,出了心头的那口恶气。

鱼勾继续在广东打工,将挣到的钱,大部分都寄给了柳吹雪。他一年回来二次,年中与年末。他住上十来天,交足了公粮,又继续回到厂里打工。

柳吹雪父母健在,只有一个哥哥。全家人对柳吹雪长住娘家,并不反感,反倒十分欢迎。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柳吹雪母女三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全家没有什么矛盾。

亲情大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