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时间:2014年8月23日15:30-18:13

人员:锅铲先生、九天飞凰、二哥、上潼人、高庭贵、李戴

一.送险亭到打儿岩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张问陶出栈,我们入栈。

过水观音送险亭(海拔608米),两棵大柏树挺立后门之外,左边有公路通龙进沟及山下,前为民居。人言驿路从现房屋中穿过,后与现G108路合。

行300米许到七曲山旅游环山路路口。左侧为新开路,走新修崇文门、望水亭等,右侧路通七曲大庙,为古道所在,为翠云廊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的开始,第一棵柏树编号NO.01285,古柏或独木成林、或连缀成行、或三两断续,有行道树古柏引路,古道路径大体在现路或稍左坎下,皆上行缓坡。

路左临坎,右依陡峭苍翠的凤凰山,县志记:“凤凰山,县东十里,群山起伏,状如飞凤。”行1里半到敕法台路口,敕法台居凤凰山顶(774米),为著名道教场所。此程古柏树树围均为3米多,多位于现路左侧,右侧两三棵,均砌石坎保护。路上多瀚山商贸城的 “魁星点斗,金榜题名”、“千载文昌,福泽天下” 广告标牌,有工程施工队为临坎地段加装护栏,2路公交车、轿车、电瓶车、步行者来往于翠云廊中。

敕法台路口稍前,路右侧基本是黄板石,当长80米、高丈许的砂岩出现在眼前时,乡人介绍此为打儿岩。打儿岩原名千佛岩,为什么在文昌故里还兴刻佛教造像呢?参梓潼县志《曲山新开三伯佛记》和仇昌仲《杜知县雕佛打儿岩》得知,此石刻为宋嘉定年间梓潼县令杜强(仲牛)以佛像朝圣文昌帝君的寓意而倡造。七曲大庙南里许,有岩石名神印。在杜县令倡导下,经过两年多努力,在高三丈,长九丈六尺的石壁上,面北雕成一丈六尺大佛三尊,协侍小佛像十一尊,面南雕成千佛小石像,共九层,一三五七九为奇数层,各108个佛龛,每龛九寸见方,寓意阳卦之极数,二四六九为偶数层,每层116个佛龛,每龛六寸见方,寓意阴卦之极数。全石壁有1004尊小佛,寓意千佛朝圣,故名千佛岩。梓潼人觉得神印千佛岩,奇数层小佛合阳数占乾,主男,偶数层小佛合阴数占坤,主女。迁之于人口生育,想儿,石子投单数层龛,想女,投偶数层龛。因不少偶合,此千佛岩名气大增,便成了打儿岩。修川陕路初损,破四旧中全毁,今剩岩壁和地名。

二.至“七曲山”碑

又行1里许,见两古柏隔路彼此靠拢生长,枝繁叶茂,在路上成荫成景。行至石场坪附近,路左右离岩离龛,地势渐开阔。左有文昌圣境民俗文化体念村,村未建成,收购雕花柱础等构件不知有几百。

过石坪场,即为停车场(750米许)。到此,不但路上有大柏树,右侧山中,左侧停车场上也有更多的古柏,原来将到七曲山大庙。满山翠柏中,多为尺许大树径,古柏树径以路旁为大,一般在米许,测量大者,树围3.4米、3.5米,见一高碑,旁立一树,十来分叉,树冠30来米。

此碑因刻写“七曲山”三大字,暂称七曲山碑吧。其通高4.1米,全宽2米,厚0.4米,高大罕见,由碑座、碑身和宝顶组成。碑座长方新砌,2.73*1.76*0.67米规格,宝顶山形,碑身内宽1.62米,高3.35米,中竖刻“七曲山”三个大字,字径0.62*0.8米,左刻“首事白启明、杨遇鸿立”,右刻“光绪乙巳(1905年)三月夔州彭聚星书”。字体方圆皆备,结构舒朗,作者彭聚星为清末民初书画家,云阳张飞庙“江上风清”四字是其得意之作。锅铲先生介绍,此碑已成文保单位。

问吉阳铺和文昌圣境坊遗址在何处?蒲定金(60岁)介绍,原来有两座牌坊,一座在停车场,叫下牌坊,一座在虎儿包下,叫上牌坊,吉阳铺就在大庙百尺楼前的售票处附近。蒲大爷介绍,江油平武的路叫阴道,而经过梓潼的路叫阳道。梓潼县令张香海集绅商士民于咸丰八年(1859年)修建文昌圣境坊,并撰写《七曲山大庙新建南北石坊碑记》和《七曲山文昌庙新建南北石坊记》:因“左右木坊不足观瞻”,于“南北冲衢建石坊二座,其式仿文庙五岳朝天坊之形,工坚料实,匠作平安。”

三.七曲山大庙(摘录整理)

过停车场,G108完全掩映在古柏之中,林中古柏也愈加多。锅铲先生介绍,梓潼自古以来注重对古柏的保护,县令任免交接时,还要点对古柏的数量。

路从古柏荫中转,楼向云峰缺处开。到G108-2040里程标记时,大庙在望,有柏树位于道路中间,后面也将遇到这样的树,谓通木树。七曲山大庙在梓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梓潼县志古迹文苑等部分,七曲大庙篇幅近半。

七曲山,主峰海拔851米,驿路海拔超800米,路七折名七曲山,朝九折潼江谓九曲山,文昌帝君在焉,名大庙山,“地联秦关,路当蜀扼”,“千里天府,此为屏障”, 翠柏森,路径幽,山风吹过,绿浪滚滚,林涛呼啸,伟奇壮观,为翠云廊西线重要节点。梓潼八景中,其占三景:七曲晓岚、晋柏穿云、飞霞仙洞。 古往今来,以文昌七曲等为题咏叹者,难计其数。

七曲村1组蒲定金(60岁)介绍,吉阳铺的位置在魁星楼前、售票处附近(海拔810米许)。七曲山大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0.6万多平方米,保护区面积21.3万多平方米,有元明清三代古建筑23处,是研究古代寺庙建筑的重要实物标本,有“古建博物馆”之称。因处于古蜀道之上,历受兵燹影响,寺庙毁了又建,建了又毁。

考吉阳之名,西晋元康八年(298年),已有“百顷乡吉阳里”之称,以后各代基本有吉阳里建制。

G108路穿庙而过,把大庙一分为二。庙以明代建筑为主体。盘陀殿为元代建筑,桂香殿、天尊殿、风洞楼、百特殿、家庆堂、启圣宫、关帝庙、望水亭、观象台、晋柏石栏等10处为明代建筑,百尺楼和文昌正殿原为明代建筑,清代重建,其余建筑为清代和民国建筑。梁思成评价:“四川梓潼县西北七曲山,山顶柏林中文昌宫,殿堂多座,为明代所建。其中天尊殿在院内最高处……殿营建年代文献无征,其结构样式,当为明初或明中叶所构也。”

整个建筑群以魁星楼(百尺楼)、文昌正殿和桂香殿三大主体建筑物为依托,坐东向西,其它建筑依山取势,不讲对称。右侧南面有风洞楼、家庆堂、天尊殿、观象台等,左侧北面有关帝庙,由山门、拜厅、正殿组成一个封闭的院中之院。隔路西侧有元代磐陀石殿、明代应梦仙台、晋柏石栏等。在整个建筑群中,魁星楼雄伟,文昌正殿威严、桂香殿典雅、天尊殿精巧、盘陀殿古朴,既像人间王府,又似天上宫阙。

“古柏森森是圣地,众生芸芸仰文昌。”庙中塑像200余躯,宋明铁铸像13躯。文昌帝君为梓潼特产,有关文昌诸神,主要供奉在“日”字形主体建筑种。魁星楼三重檐歇山顶,有匾“帝乡”,二楼有4米余高的魁星,掌管科举考试,赴考者或家长常祭拜之,清雍正四年(1726年)烧毁后重建。文昌正殿单檐歇山,明初蜀王朱椿拨银万两敕建,清雍正十年重建(1732年),正位文昌,司人间禄籍,香火旺盛,像通高4.7米,由万余斤生铁铸造而成,文革中被“革命”而不得。另有铁像8尊,像后均有铁铸铭文,系崇祯元年(1628年)铸造。文昌两旁有天聋地哑。桂香殿内有铁铸坐像文昌,像前铁鼎为弘治十年(1497年)铸造,另有2米高的铁铸镂空花瓶、清代石刻和壁画,柱有侧角,一内柱镂空盲雕佛像,殿前4株丹桂,相传为明初所植。瘟祖殿为悬山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改建,文昌出行时,要抬瘟祖在前“开路扫荡”。白特殿和风洞楼上下一体,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下为白特殿,殿中文昌骑马头、骡身、驴尾、牛蹄的白特神兽,此地常为汽车开光场所。上为风洞楼,内张献忠像,为1987年重塑。家庆堂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补建,内供文昌五世同堂合家欢庆的塑像。天尊殿为最高处,为建筑群中的佼佼者,梁思成曾详评其殿,左三宵娘娘殿、药王殿,右谷王殿、牛王殿,前院有八卦井,俗称观象台。关圣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殿中关羽泥塑,高5米,为关羽造像佳品,拜殿系咸丰十年(1860年)重修。灵官楼横跨川陕公路,1964年拆,2000年重建。磐陀石殿为元代建筑,拜厅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建。晋柏亭,万历修,道光年间重建。应梦仙台为清代重建,传说唐玄宗在此石上小憩,梦“安史之乱已经平息”,待他到成都天回镇,果然探马报安史之乱已平息,玄宗回长安,追封张亚子为“左宰相”。望水亭为明代建筑,传说张亚子为救母借水淹许州,在此做法放水收水,今在环山路上新建有望水亭。雷神庙为重建庙,位于西北峰,晋代曾建有善板祠,将张亚子作雷神供奉。

考大庙历史,初建于东晋(又说秦汉),原为雷神庙,初名善板祠,前秦姚苌扩建为张相公庙,后乡人改为张亚子庙。唐玄宗封张为左宰相,唐僖宗封其为济顺王,敕庙名为七曲寺,宋亦封王,改名为灵应祠,以王宫格局重建,元仁宗封为文昌帝君,敕庙名为“文昌宫”,明末张献忠在此大败明军,认文昌庙为家庙,改名“大庙”。张献忠发银五万两,夫数千,重立梓潼庙。今天所见的布局和风格,仍然没有改变张献忠立为太庙时的格局。

四.经虎儿包到土匪站

灵官楼横跨川陕路,自楼下过大庙土地垭后,路一直行于人少居住的山顶、山腰。遇七曲村1组蒲永贵(88岁)、蒲定金(60岁),他们介绍,七曲山有两个牌坊(文昌圣境坊),下牌坊在老停车场(七曲山碑)附近,上牌坊在虎儿包下,吉阳铺在大庙售票处附近,古代石板路过大庙后,在现路左侧沿大庙围墙走,到七曲山环山路口叫土匪站。

过土地垭,路行现路之左,左七曲山峰,上有土地庙,右临坎,下有十余户人家。仅里余,就到虎儿包。古柏傲立山嘴上,秀过千树,此地或稍近当为文昌圣境坊上(北)牌坊遗址所在。

过虎儿包后,路又行2里许到环山路口,即土匪站,有历程标记G108-2038。其间右侧东面有两个吴家湾和七曲水库,左侧南面又欢喜岭和吴家梁,柏树树围多为3米余,大者近4米,NO.08126号柏树少半幅铁枝无叶,树围达4.75米,为路边最巨者。夜宿七曲山欢喜岭观景台,西北风景尽收眼底,3时夜雨,6时天晓,红霞半天,宏仁、豢龙、许州方向云霞蒸腾,群山、潼江、村庄、百顷坝均半掩其间,宛若仙境。

(李戴于2014年8月26日记)

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笔记29:送险亭打儿岩大庙山吉阳铺(作者:李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