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

我不是军人,没有军旅经历,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上高中、念大学时,尤其喜欢一个人扎在课余的角落里,笔随思动,情落纸。细水慢流,久流渠成,走过大学,2014年盛夏我入职到北京一本情感杂志《军嫂》当编辑,军旅色空白的我梦里都笑得温稳,它还是一本军旅读物。编辑为媒有幸识军,与军同行编辑入门。

原成都军区某部张军干事,是我生命中深入打交道的第一位“军哥”,我的“编辑处女作”是他的作品。通过面试,回租住处的路上,我就合着脚步的节拍琢磨过,军人会是什么样子:严肃?刚硬?军哥不似我想象中这般“板正”,倒像是我的“后台”,我们合作过后的3个月里,经他力推,我进入了他所在的13集团军、全军政工网两大体系的军事报道圈。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的精心策划

打通武警部队报道圈的“任督二脉”,少不了当时就职于解放军报记者部丁丽鑫编辑的力助。武警学院的刘波把我拽进丁儿的报道群时,我是忐忑的,毕竟是同行,“抢人”嫌疑不言自明。接纳,平等“入伙”:“我们都是军事媒体的编辑,发稿的深层次目的是鼓舞士气,你的加入为弘扬军营正能量注入了新的形式、新的途径!”

以军哥和丁儿为代表的两大稿源团,很快扭转了我投稿邮箱“穷得叮当响”的局面,而且大有“投爆”之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稿只要是军旅故事,我就着急编辑完提交到我们编辑部牛主任那里二审,如若哪位作者催发他的稿子了,我会本着赶紧给人家一个交代的心态加快他稿子的编审进程。

终于有一周,我交了8篇稿,被主任毙掉5篇,憋屈得梨花带雨。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照

我已在平时的看稿、编辑、校对全刊的“阅历”中、在和军人深入接触中、在每天一小时的军事新闻中、在多次去基层中,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国防方阵,外加占有这么广的宣传战线资源,为什么就是出不了精品?!

翻看被毙稿,才发现自己一味地跟着稿子走、跟着作者走,受制于稿、受制于人,被动,哪能有编辑的思维活水?编辑跟着稿子走,还是稿子跟着编辑走?这是个问题!

很快,我根据即将来的3月时效,策划了一份详细的3月刊用稿方向:3月有“二月二龙抬头”,我要一篇给小军娃剃头的家庭趣事;3月有诗歌日,我要一篇写诗亲情稿;3月有气象日,我要一篇有气象特色的军旅稿……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供职的军嫂杂志

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我要什么”。约稿很顺利,编稿改动小,冲过终审无波折。主动,我的编务逐渐如源头活水,带了灵气。

然而小试牛刀的“策划约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时有被毙稿的局面,约稿也好,自然来稿也罢,细读完之后,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哪里?选还是不选?选了之后,如何指引作者修改?多数时候我全凭文字感觉。

2017年元旦,《解放军报·军人家庭》开版之后,我的选稿感觉找到了理论支撑。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军报生活周刊

《军人家庭》位于军报每周日第5版,选稿方向也是故事,周日一醒我就上客户端学习这一版,45分钟,周周雷打不动。渐渐地,我从“故事还能这样讲”的惊叹,到故事切口、选点、视角、凝练精致的语言表达、结构设计、思想性、故事本身的震撼力、情感饱满度等等方面的感悟成体系。积淀了这些“选稿学问”,我的被毙稿率直降。

再进步,源自于一向“宅”无比的我利用周末陆续走了100多家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和战场古迹。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参观中国航海博物馆

真正走出去后,我才猛然发现这三四年的军旅“阅历”带给了我什么:

那是一次次在各类博物馆临时充当讲解员时的从容;那是在军事博物馆全军摄影展以参观者的身份为别的参观者讲述那几百幅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时的国防荣誉感与责任感;那是在一次次见到古战袍、古矛盾、古栈道、古箭楼、古炮台、古长城后发现自己一直挚爱有加的古代史更像一部古代军事,原来自己从来不是军事“局外人”……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当一名女军人是作者的梦想

一次次地品砸各类艺术与文字艺术、编辑艺术的相通性,一次次地感受军旅荣誉,填充了我开拓编务的底气。于是,我逐渐摆脱了对自然来稿的依赖,约稿作者也不再局限于自己认识的作者,我关注着几十个军事官方媒体、自媒体微信号,工作之余精心识别好的故事、有特点的人物,通过种种途径找到作者,根据杂志所需、根据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鼓励作者转换写作视角给我刊投稿。

来稿整体质量上去了,稳住自己精挑细选方能不负这后厚的军缘:稿子的故事性如何?稿子最最抓心的地方在哪里?稿子什么时候刊发最合适?稿子对部队官兵能有所启迪吗?稿子是读者愿意看下去的吗?……文稿海选“入围”阶段,如今,我这编辑倒更像一位心灵独立的“布局者”。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作者

编辑要有文字功底,但仅凭编辑的一己之力是改不出精品稿的。从约稿时给作者指引、到返修阶段让作者做出调整,每一步都是对编辑策划深度的考验,更是对编辑站位高度的拷问。

我面试通过那天,不偏不倚正是“八一”。整整4年,编辑入门“兵”入列——我也真正融入了强军方阵,成了弘扬军旅正能量、固我国防中的一员。

我虽然仅仅是一个漂在北京的女孩,但总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半是军人,一半是军嫂。

她不是军人,却有着比常人丰厚的军旅“阅历”

成为一名军嫂也是作者的梦想

(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