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布|关于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全文发布|关于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全文发布|关于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抓住一次机遇,实现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落伍一个时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中共眉山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就加快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准确把握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 开放引领是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建区设市21年来,地委和历届市委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加快发展,成功把一个传统农业市建设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城市。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市“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最大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开放不足、创新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面临既要加快赶、又要加紧转的双重任务,需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深刻认识,我市发展的差距实质是开放的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开放的广度深度,还是合作的层次水平,都差距明显,全面扩大开放是解决眉山发展问题的紧迫之需、关键之举。必须乘势而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抢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坚定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深化开放合作,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2. 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的总体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跳出眉山看眉山,放眼全球谋眉山”,围绕省委赋予眉山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定位,全面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对内构建“三区协同、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融入成都、全域开放”的开放合作新态势,奋力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高端项目为突破,聚力招强引优,打造现代特色产业集聚区;以营造国际水准营商环境为基础,聚力改革创新,建设环成都经济圈营商环境高地;以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导向,聚力招才引智,建设开放包容、活力动感、美丽宜居的现代公园城市;以提升干部队伍开放能力为重点,聚力外引内育,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的开放型干部队伍。到2021年,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总量明显跃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奠定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的坚实基础,加快崛起成为成都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

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3. 全域推进“三区协同”。全域实施“一带一区一片”发展战略,推进“一带”引领带动、“一区”强化支撑、“一片”厚植本底,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北部区域着力做强“环天府新区经济带”。围绕率先融入成都、承载高端产业,突出“一核两翼”布局,以天府新区视高片区为核心,加快建设西翼青龙园区、东翼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产业及总部经济,打造开放创新引领区、成眉同城突破区、绿色生态样板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好生活示范区。中部区域着力做活“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公园城市”。按照“一城双核、一江两岸、组团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东坡、彭山一体化,推动岷东新区、老城区两岸拥江发展,拉开城市框架,布局功能完善、疏密有度、山水林城交融的特色组团,重点发展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大数据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南部区域着力做美“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立足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特色农产品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度假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天府御花园。

4. 支持区县竞相发展。各县(区)要主动融入全市“一带一区一片”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彰显特色、竞相发展。支持东坡区建设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支持彭山区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支持仁寿县建设全国经济强县,支持洪雅县建设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丹棱县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支持青神县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强镇、特色产业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5. 推进成眉同城发展。坚持“融入大成都、接轨大都市”,推进成眉两市新一轮务实合作,制定实施同城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实现成眉同城化率先突破。强化规划对接,重点推进“环天府新区经济带”与成都规划相融,做到与成都有特色、无落差。强化基础设施对接,无缝衔接成眉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实现基础同网。强化产业对接,紧盯成都“南拓”“东进”战略,建设成眉产业合作创新试点试验区,有重点、成配套承接成都高端产业。强化公共服务对接,推进成眉医保、养老保险等同城结算,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同基数、转移接续无障碍,吸引成都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布局眉山。

6. 精准招引高端资源。实施“全球招商”计划,瞄准重点国家(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和高新技术集聚国家)、重点地区(港澳台地区)、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人群(海外华人华侨)、重点企业(世界500强),开展精准化招商。完善海外投资促进网络,通过设立境外投资促进代表处,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密切追踪重点产业企业布局和投资动态,既对接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又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经贸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友城建设。

7. 深化泛区域合作。积极对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眉山与毗邻城市之间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无缝衔接,实现空间布局协调、时序安排同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在开展战略合作、共享开放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与省级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央企省企、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搭建项目合作、科研转化等平台。

四、提升对外开放平台

8. 高标准规划建设眉山天府新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进眉山天府新区“头号工程”建设,确保“一年强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突出“天府公园城、眉山创新谷”定位,强化开放带动、创新赋能、智能制造、绿色示范、高端服务等引领作用,以眉山加州智慧城(森林硅谷)、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四川铂智荟国际创新引擎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柔性引进世界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打造技术研发、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应用交易“三平台”和高端人才交流培育中心。完善眉山天府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9. 做强园区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园区,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园区做大做强。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眉山产业园建设,瞄准台湾七大行业,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建设、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川台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眉山临空经济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对标国际高标准编制园区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商务、度假旅游等临空产业,建设内陆外向型经济聚集区。创新园区投融资机制,强化市场化营运,提升要素利用率和市场回报率。

10. 争设开放口岸。建设四川自贸区眉山拓展区,新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检验检疫、海关驻点等办事机构。加强跨区域口岸协作,探索引进金融结算中心,探索“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快速通关模式,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和重点进出口企业个性化通关服务。争取成为环成都经济圈144小时落地签证城市。探索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眉山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11. 搭建会展平台。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会议经济、会展产业,积极承接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展会活动,加快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食品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合作,高水平举办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等节会活动,支持瓦屋山、七里坪、黑龙滩建设国际高端会务区。积极走出去,参加香港食品展、广交会、西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对企业、协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投资推介会、设立海外营销机构等给予补助。

五、打造立体开放通道

12. 融入出川通道。争取全省南向、西向重大交通项目过境眉山,加快联接出川通道“主动脉”。启动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雅眉乐自城际铁路(对接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铁即蓉昆高铁)、眉丹洪联通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景区轨道交通论证工作,完成成绵乐铁路(成贵铁路)达速运营工作,形成通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铁路大通道。充分利用蓉欧快铁、京昆货运等资源,加快川藏铁路建设,增强青龙物流园、临空经济区的国际物流功能,打造环成都经济圈货物运输次枢纽。抢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机遇,推进成宜高速公路、仁简快速通道、成乐高速扩容(眉山至双流国际机场高速)项目建设,推进眉山与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机场连接线网建设,通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实现与双机场的多方式互联互通,构建半小时临空经济圈。突出旅游、物流两大定位,加快推进仁寿、洪雅、丹棱、青神通用机场建设,支持民用航空发展。坚持“航运为主、发电为辅”,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打通眉山出海“黄金水道”。

13. 无缝连接成都。围绕打造成都大都市区最便捷的域外通勤区,统筹推进成眉两市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并网。推进成眉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全力推进对接成都地铁1号线、5号线延伸至眉山的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加快天府大道眉山段、天府仁寿大道、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工业大道、剑南岷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站华路南延线、丹蒲快速路等项目建设,构建联通成都“两横五纵”高速公路网和“一横八纵”一级公路网。

14. 提升市域路网。突出联网快达、舒适便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建设绕城公路,改造提升至各县(区)城快速干道。统筹推动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通组联村的“毛细血管”。加快创建公交都市,有序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大力建设智慧交通,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的管理运营水平。

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建设绿色基地,突出“无公害、绿色、有机”发展方向,引进日本、以色列、荷兰、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零化肥、零农药”试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做强现代加工,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精深加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推动泡菜产业、竹产业、柑桔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泰国正大生态养殖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味在眉山·香飘世界”行动计划,出台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配套政策,优先发展泡菜、晚熟柑桔、名优白酒、茶叶、矿泉水、乳业、调味品等食品及农产品资源,包装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构建辨识度高、影响力强的“眉字号”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多向融合,重点发展康养度假、农耕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16. 加快发展现代智能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突出招大引强,围绕“3135”产业集群,积极寻求与世界500强和央企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配套引进“补链、强链、扩链、壮链”企业,加快信利国际高端显示、东旭光电、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康佳中国第二总部基地、亚洲铝业西南基地、杜邦生物纤维项目、万华化学西南基地、方大炭素西南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扶优扶强,实施“1258”重点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支持金象赛瑞、启明星铝业、中车眉山公司、千禾味业、吉香居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集中要素资源推动企业实现倍增发展。实施“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行动,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突出“两化融合”,深入实施企业智能发展规划,开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智能装备普及、数字化园区试点示范,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17. 加快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科教服务”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依托中英、中瑞、中法、中日、中美以及港台合作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文化创意、高端教育“四个基地”。加快推进瓦屋山、七里坪、黑龙滩等著名景点开发,加快推进乐高乐园、恒大童世界等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度假基地。加快北科葵会中日国际康养城、恒大养生谷、华西眉山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打造医疗康养基地。引进国际知名文创企业,打造文化创意基地。依托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香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合作项目,推动与更多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打造高端教育基地。

七、塑造开放城市形象

18. 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坚持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本,坚持“低密度、低强度、高品质、高品位”,坚持随坡就势不挖山、顺其自然不填塘、依树造景不毁林,制定眉山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建设,构建“三山三水、百园百廊、千湖千村”的城乡生态空间,打造市域公园体系,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彭、东、青”岷江生态走廊,奠定依江伴水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突出宜居宜业,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增加公共交通、医疗保健、义务教育、文化艺术、养老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19. 建设文化名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眉山特色,突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建设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动感活力迸发、极具开放包容的魅力之城。实施东坡文化传承创新“七个一”等工程,重点打造三苏祠精品博物馆,规划建设江口沉银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积极创建东坡干部学院、东坡书院,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标准建设剧院、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景区、公园、乡村规划建设绿道、步道、赛道系统。继续办好东坡文化节、四川音乐周等文化活动,积极承办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国际性赛事。依托尤文图斯足球学院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西南地区特色足球城。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文化人才。

20.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美城新村”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百村示范行动”,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典范。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建设模式,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农村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村庄美丽、住房美居、生活美满、乡风美好“四美新村”。依托黑龙滩、三岔湖、龙泉山、牧马山“两湖两山”,打造与天府新区能级匹配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开展“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特色村落。

八、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21. 建设营商环境高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清理完善全市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政策,制定集中规范的重点产业目录、布局导则和扶持政策清单,县(区)、园区新区细化配套政策措施,明晰重点产业发展路线图,促进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广四川自贸区经验,深化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在眉山天府新区率先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窗进出、一网通办”,推行“模拟审批”、多评合一、多审合一、联合验收,完善“企业服务日”、重大项目“红色代办”制度,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把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到办理施工许可证时间再压缩一半,把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结率提高到90%以上。建设公平的法治环境。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投诉快速受理和查处机制,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和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加大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出台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2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组建,增强国有资本运营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实体经济领域,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着力放活民企,完善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实行市内本土民营企业新增投资同等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规范,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出台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意见,按照有关规定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23. 大力推进创新创造。深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加快构建“1中心3引擎N联盟”,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一个大数据中心,深化与华为等企业战略合作,培育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打造西南地区互联网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三大科技创新引擎,依托眉山加州智慧城(森林硅谷)、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四川铂智荟国际创新引擎等项目,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校创新联盟,培育壮大校(院)市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各类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眉山优才工程”,落实“1+8”人才政策体系,坚持本土育、高端引、精准用、事业留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育本土人才,推行“眉山优才卡”制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到2021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

九、强化开放发展保障

24.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完善经济形势定期分析、研究重大事项等工作机制。统筹研究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全局性重大工作的过程监测和实时调度。支持民主党派建言献策。

25. 鲜明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紧扣全面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因事择人、人岗相适,选优配强“忠诚担当、干净有为”的各级领导班子。实施新时代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干部跨县(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大力开展对外开放理论、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专项培训,提升各级干部抓开放合作的能力水平。

26. 推进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级“一把手”抓开放、抓招商、抓落地责任制。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项目工作、招商引资激励措施,全面调动各级干部抓项目的积极性。

27. 健全考核体系。紧扣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建立完善相关统计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实行差异化考核,开展效能评估。健全完善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