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他出身在山東農村,成長在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他性格剛毅爽朗,待人寬厚,對事用心負責;他鄉音渾厚,做事雷厲風行,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我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2002年,張禮玉從武警總隊六支隊轉業來到我院,一直從事執行工作。十餘年的工作歷練,他立足本職、踏實做人、沉穩辦事、勤勉為公、廉政為民,從一個業務新兵迅速成長為一名業務精湛,熟諳執行理論和法律法規的優秀執行員。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用信心、恆心、愛心詮釋了一個法律人的人生價值,用真情實感認真處理著每一個案件,努力化解著每一起糾紛,平復了許許多多矛盾。由於工作突出,他多次被評為市院級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三等功。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願得萬家皆和諧

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曾說過:“我們的行為決定了我們的人品,正如我們的人品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張禮玉在農村長大,家鄉樸實的民風造就了他善良、淳樸的品性。無論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怎樣變化,張禮玉都能夠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自覺勇挑重擔、任勞任怨。

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他曾經連續乘車幾十個小時,遠赴異地小縣城執行任務;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他多次凌晨去蹲堵當事人,為國家追回了大量貸款。在執行工作中,面對當事人的讚許,他總是憨厚的抿嘴微笑;而面對當事人的無端指責,他總是默默承受。

張禮玉曾經辦理過一起相鄰權糾紛案件。該案申請人已七十多歲高齡,居住在佳園裡小區某單元四樓。由於與樓下鄰居存在多年積怨,申請人家中衛生間下水道堵塞將近四年,樓下鄰居不願配合疏通下水道。近四年的時間,無論酷暑嚴寒,申請人老兩口都要走到一千米外的公廁方便,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受到極大影響,尤其冬季,更是苦不堪言。

該案立案後,申請人強烈要求立即執行。張禮玉三次登門查看現場,徵求申請人意見,並積極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無奈雙方積怨太深,況且被執行人也年近七旬,老伴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因此,和解工作進展遲緩。在第四次登門做被執行人思想工作時,被執行人對法院執行人員的勸解工作極其牴觸,被執行人女兒說到情緒激動時不僅拒不執行,還突然對張禮玉進行人身攻擊。面臨這一突發情況,在場幹警紛紛上前採取控制措施,但被執行人女兒仍舊死死纏著張禮玉不放。在這一過程中,張禮玉不僅始終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還語重心長的做當事人的工作。最終,他用自己的隱忍和真誠感化當事人心靈的堅冰,此案得以順利執結。不久,當事人為張禮玉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張禮玉以一個法官的真情實感化解著每一個當事人的心結,維護著社會和諧、人民生活的安寧,同時也收穫著信任和尊重,踐行著人民法官的聖神職責。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自強不息、業務過硬的典範

20年軍旅生涯的歷練,張禮玉成為了一個標準的軍人。但剛轉業時,他對法院工作卻是一頭霧水。為了儘快融入法院,儘快實現角色轉變,他表現出了一名軍人獨特的氣質。為了研習業務,他虛心向同事請教;為了更快成長進步,他積極參與疑難案件研究討論,從中汲取經驗;為了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他毅然決定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在準備司法考試的那幾年中,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將司法考試的備考當做學習的過程,不為應試而備考。他將學習與工作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以工帶學,以學促工。在積極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他放棄了午休時間一心鑽研司考知識。每天下班後,他的辦公室總是執行庭最晚關燈的那個。

然而司考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名非法律專業人士,他的司考之路一波三折。356分、359分,這個數字對於參加過司法考試的人來說特別敏感,與通過線只分之遙,結果卻是天壤之別,但這就是他前兩年參加司法考試的成績。在此後的時光中,他更加刻苦努力,認真剖析備考中的不足和失誤,適當變更策略。2010年,他以386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司考,這對於一個47歲的家庭支柱來說,更值得由衷敬佩。

在執行工作中,他沉得下身,靜得下心,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擔任其他同志的書記員時,他認真聆聽老同志的教誨,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被任命為執行員後,他迅速適應了新的工作。他承辦的案件各種執行措施手續完備,筆錄格式規範細緻,卷宗裝訂規範整潔。在執行局歷年工作考核中,張禮玉的個人工作成績都名列前茅。在備考時,他的結案數仍舊處於庭裡前列。長期以來,他無論是重大疑難複雜案件,還是處理簡單瑣碎的糾紛,都要經過精雕細琢、反覆推敲之後才作出執行對策。在十餘年的工作中,他所辦案件無一錯案,無一引發上訪,他始終保持著當事人零投訴、零舉報的驕人記錄。

曾經的軍人,現在的法官——記紅橋法院執行局副庭長張禮玉

剛正不阿,不為名利所惑

公生明,廉生威。廉政規定不是緊箍咒,而是一個法官應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張禮玉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樸素的工作作風,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相關規章制度,時時刻刻告誡自己不能越雷池半步。

“芒鞋不踏名利場”。在平時的工作中,張禮玉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對案件當事人的宴請和禮金,他都拒之門外;對那些有困難的申請人,他還多次自己承擔案件調查費用。在金錢和物質利益誘惑面前,張禮玉守住了清貧,經受住了考驗。他以滿腔的工作熱情、嚴謹的職業操守、紮實的工作作風,映襯著胸前的法徽,格外耀眼。

張禮玉,曾經的軍人,部隊這所大熔爐,把他鍛造得具有山一樣的堅定,有峰一樣的忠誠,有溝一樣的專注,有嶺一樣的真情。而今在司法戰線上,在“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這起硬仗面前,張禮玉以軍人的勇敢、智慧和堅韌,知難而上,精益求精,在維護司法權威和保障社會和諧的道路上,不斷衝鋒向前,化解一個又一個執行難案!

在紅橋法院,還有許多像張禮玉一樣,曾經身著“橄欖綠”,而今身著“黑法袍”的軍人法官,他們有著共同的軍人背景,曾經的軍旅情懷,曾經的夢想,而今藉助法槌的敲響來完成。從此,他們在紅橋法院,開啟了在莊嚴的國徽下坐堂問案,在坊間裡巷定紛止爭的美好時光。今天是“八一建軍節”,請讓我們向他們敬一個注目禮,並向所有的政法系統的軍轉幹部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