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達摩院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視界雲服務



我們真的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達摩院”的定位是什麼?馬雲說過,“達摩院”是科學技術都基礎研究 也就是說,現在的使用發明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技術的底層創新是關鍵,單單憑實用性和模式的創新難以維基企業的戰略佈局,現在是是時代的大變革年代,只有從基礎層面的創新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達摩院”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的產物,她的盈利模式不應該需要關心的。一旦成果出現,且這個成果是和市場吻合的,是市場所需要的,那麼,這個技術就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愁沒有市場。這就是“達摩院”的盈利模式!

我們更擔心的是,像這種研究機構,一定要有大環境的支撐,因為,他們的研究是沒有先例可尋的,所以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我們不擔心“達摩院”沒有明天,我們擔心的是“達摩院”死在趕往明天的路上。

因此,技術的主體是企業,但是,政府的手此時需要扶持一把,這才是關鍵之關鍵所在!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緣分!點贊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不知不覺中,阿里達摩院成立快一年了。作為國內明星企業阿里巴巴設立的基礎研究機構,達摩院也是備受關注的存在。但是,作為商業企業的阿里巴巴投資創立達摩院,理應有著商業訴求。因此,網友對達摩院的盈利模式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竟馬雲可是放話要三年內投入1000億人民幣來支持達摩院的發展,總不能說拿真金白銀燒著玩吧?

1.商業訴求不等於直接盈利

達摩院是阿里巴巴重金投入的大項目,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商業機構,必然會有其商業訴求在裡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並不一定需要達摩院直接實現盈利。達摩院作為阿里巴巴的研發機構,如果達摩院能通過技術開發,收取授權費等模式盈利自然最好。但是,

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最主要的目的肯定是讓達摩院成為阿里巴巴的研發利器。只要達摩院能做出研發成果,阿里巴巴有足夠的場景把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收益。只要阿里巴巴能從達摩院身上獲得足夠的回報,阿里巴巴的戰略目的就實現了。

2.阿里的真實投入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馬雲先生宣佈重金投入達摩院,並且招募了一批世界頂級的研發專家。陣容非常豪華,實力非常強大,讓人不得不感嘆阿里巴巴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號召力。

但是,馬雲可不是一般人,不會做虧本的生意。達摩院看似投入巨大,實則不然。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就算不成立達摩院,也是需要在研發方面投入鉅額資金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而且沒有達摩院這個不那麼“商業化”、而且從屬意味不那麼濃厚的研發機構,阿里巴巴也很難請到部分技術大拿。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達摩院是其整合研發力量之後在投入一筆資金對自己技術力量的升級而已。只有增量部分才是阿里巴巴的真實投入,考慮到阿里巴巴請來頂級專家的隱性回報,阿里巴巴的投入還是很值得,很划算的。

3.達摩院如果獲得成功,對於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可估量

達摩院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意味著核心技術。作為一家電子商務為主要業務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並不以其技術見長。但是,阿里巴巴現在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沒有核心技術就會根基不穩。相比於美國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在技術方面劣勢明顯。阿里巴巴最引以為傲的阿里雲,也不過是追隨亞馬遜的腳步推出的產品。而谷歌的技術實力更為強大,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上,笑傲全球。

阿里巴巴想要成為一家全球化的互聯網巨頭,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核心技術是阿里巴巴立足市場,建立競爭壁壘的必然選擇。

達摩院計劃如果能成功,阿里巴巴就能補上自己的技術短板,真正具備和國際一流互聯網巨頭一較高下的底氣。至於品牌形象的提升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是很難估量的。因此,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可能的確如馬雲所言,“並不是為了盈利”。因為,達摩院的使命就是通過技術研發幫助阿里掙錢。達摩院如果能低投入高產出,通過技術授權等方式自負盈虧甚至實現盈利,那就是意外的收穫了。


鎂客網


首先,作為一個偏重基礎科學的研究機構,阿里巴巴達摩院可能並未認真考慮“盈利”的事情。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高調宣佈成立達摩院,這是阿里巴巴“NASA 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

早在去年 3 月,阿里巴巴就已經開始啟動針對核心技術研究的“NASA 計劃”,稱將面向未來的 20 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並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 20 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達摩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全球實驗室、高校聯合研究所以及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倡導進行“產學研”開放協作,將進行人工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探索,首批公佈的研究流域主要有: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

這些都是當前科技領域備受關注、市場前景巨大的技術,每一項技術取得突破,市場價值都不可估量。

實際上,阿里巴巴不僅沒談達摩院如何賺錢,還宣佈達摩院未來 3 年將投入 1000 億元巨資進行技術研發。

為了推動科研進步,達摩院聘來了全球最優秀的科學家。首期公佈的學術諮詢委員會包含10人,這10人中,包括了3名中國院士和5名美國院士。從他們的研究領域看來,從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相關研究的共有9人,另有1人是生物學家。

對達摩院的未來,馬雲充滿期待,他直言達摩院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長,阿里巴巴要走 102 年很艱難,任何一家公司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阿里要給人類留下一個研究院,把商業智慧留下來。


全天候科技


馬雲在雲棲大會說:“在我國,企業家和科學家存在割裂,企業家認為科學家研而不發,科學家則認為企業家一心求財。在新時代,企業家需要與科學家結合,企業家要有為人類造福的擔當,而所有科學家也要有企業家的結果、效率、公平意識。”

此外,馬雲認為“達摩院”在5年後應該可以靠技術盈利,自負盈虧。


達摩院之於阿里:是否真的如虎添翼?

根據胡曉明所言,在諸多未來的挑戰面前,讓阿里巴巴的技術看得更遠,對未來5-10年做更長期的投資,對未來的技術有更好的研究,更專注於在基礎層上面,和阿里雲有更好的互動,這是成立達摩院的初衷。

“達摩院專注未來基礎技術研究。達摩院本身的商業模式也會跟阿里系(阿里雲尤其)密切合作,所有的產品未來對技術的商業路徑出口,解決短期與長期,投入與商業之間很好的一個現代的研究體系的模式”


阿里之於達摩院:技術落地的實驗場

根據達摩院首任院長張建峰披露:達摩院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主要的目標是提供平臺

這個平臺是新型的研究機構,特別是依託於大數據的,特別需要一個產業的支撐。阿里巴巴涉及到了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物流等業務,深入下去都必須要有大數據做支撐,必須有數據處理的能力,必須有驗證的場所,這是研究院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達摩院依託於阿里雲平臺,連接了更多的應用場景

第三:涉及到的業務和服務越多,便越不是簡單的一個軟件、一個系統便能夠完成

達摩院也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這個平臺來做所有的基礎設施,實施所有的業務。

馬雲在演講中提到的IBM研究院、谷歌研究院、intel研究院,這些企業的研究院更多是在實用技術方面的研究,並可以被用於企業的產品,即產品的商業化。

達摩院的變現商業化,或者只是時間問題,或者根本不是問題!

但是,達摩院,是否能夠誕生足夠原創性的偉大研發,我們拭目以待!


視界雲科技


昨天,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

馬雲說,未來5年,阿里投入要1000億人民幣,用於涵蓋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

這個數字,是一個夠震撼的數字;這件事,也是一件有突破的事。

2014年底,我和敖小白同學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BAT,你們的征途應該是星辰大海》。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BAT有責任,也有能力,為中國乃至人類的前沿科技發展提供更大力量,而不應該停留在用戶、入口、市場份額的爭奪上。

正如馬雲昨天所說,今天的阿里已經不擔心賺錢,而且有資源,有數據,有市場,有人才,有影響力。它已經不止於一家公司,而更像是一個社會,它需要創造未來,成為國家、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適用這句話的,並不只有美劇裡的超能英雄。

文章發出後,很多BAT的朋友都私下交流說,“其實我們還是有不少科技創新的”,但在彼時,我們確實沒有在基礎科技與前沿科技領域,看到這些中國互聯網巨頭提出明確的、綱領性的、引領式的發展計劃。

如今3年過去,我們終於看到改變,互聯網巨頭開始以更積極的姿態,站到科技前沿。

“達摩院”首批公佈的學術委員會十人中,包括了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而首批公佈的研究領域則包括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這意味著,阿里終於拿出了一個完整的頂層規劃,將自己的創新拓展到了更前沿的科技領域。

我們甚至可以將其視為一個轉折點,一個互聯網巨頭從以模式創新、應用創新和業務創新為主,變為向基礎科技創新發起全面攻擊的轉折點。

儘管如此,它也同樣存在遺憾。

可以注意到,“達摩院”最關注的是“新”。它的研究方向雖然從業務層拓展到了技術層,但佈局的著力點,依然侷限於阿里現有業務的版圖。

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很少人能找到捷徑。絕大多數的“前沿新科技”發展,往往都源自於“舊方向”上,基礎科學量變到質變的突破。

但至少現在,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藥等更多基礎領域的研究,都還沒有進入阿里的“靶區”。

其原因在於,只有與阿里的業務相關,這些創新才能為它產生價值。

“這個實驗室,是要掙錢的。”馬雲說,“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裡面,必須在市場上。”

只有掙錢的意識,才能活下去,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他說。

所以,阿里研發投入的錢到底是10億還是1000億,其實都沒有區別。因為這些研究的目的,是讓阿里賺回更多的錢。

這一點,無可厚非,只能期望未來能有所改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這5年,也是中國科技體制深入改革的5年。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到鼓勵科研人員適度兼職兼薪,這場改革的核心,都是要讓大量的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同時,當前中國互聯網也已經進入紅利殆盡,增長全面放緩的新階段,整個產業都不得不走向線下,通過與傳統行業合作乃至融合,來獲得新的發展動能。

而5G、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則在技術實現層面,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打通乃至深入融合與創新奠定了基礎。

這些政策、市場以及技術的環境變化,也都是變革的外因。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論是馬雲的“達摩院”,還是更多互聯網巨頭在創新方向上的改變,也都同樣是順應時勢的必然抉擇。


善者如玉


“匯聚全球智慧,科技普惠人類”

今年,杭州雲棲會上,馬雲演講中談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生命週期的,有起必有落。但是,阿里巴巴在倒下之前,一定要留在三樣東西。

去年,在杭州雲棲會上,馬雲提到“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及新能源。

“飛天,智能”這次會議的主題,聚集了阿里巴巴內部的高層人員及各行業的有名的人物。一起見證,宣佈“阿里達摩院”成立,將它作為“MASA計劃”實體組織。

阿里達摩院基於:以科技,創新世界,計劃在三年以內投資一千億,以科技為核心,聚集全球有名的科技大牛和學者,形成一個交流中心。同時它也是一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在全球設立科研機構,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包含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涉及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

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純互聯網的公司,而是一家以技術為基礎的科技公司。

同時馬雲還演講到,阿里達摩院既不是為快樂而成立,更不是為利潤而成立,它的存在,是為了給大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帶來利潤和快樂。

馬雲在演講中說道,102年,太長了,阿里巴巴肯定活不到那麼久,有太多的未知,不瞭解,問題出現,還需要時間去解答。馬雲有決心的說道,達摩院一定會阿里巴巴活的久。這也是馬雲所說得,阿里巴巴倒下後,給這個留下的三樣東西之一。此外,馬雲還表示:“阿里巴巴摩院不是下一個阿里巴巴,它將是經濟體,它代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它屬於世界、時代、同時它也屬於中國。”

那其兩樣是什麼呢?

湖畔大學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

馬雲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夠告訴大家,到現在為止,世界的企業,湖畔大學能夠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同時,馬雲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公益基金,利用阿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在社會行進捐贈,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馬雲用長運的目光看待世界,很多網友會覺得,機器代替人類,人類就失業,掙不到錢,又怎麼去消費?

今後的事,誰又會知道呢?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關注頭條號鐵甲科技,更多你不知道的科技大佬創業故事等著你,更有馬雲,王健林都推薦的東西在頭條號菜單欄都有哦!!!


大耳朵兔子8


達摩院提出要贏利,本質上是要對治科研機構“研而不發”的弊病,把基礎研究和商業對接起來。


馬雲曾經說過:“在我國,企業家和科學家存在割裂,企業家認為科學家研而不發,科學家則認為企業家一心求財。” 因此,馬雲提出達摩院在5年後應該可以靠技術盈利,自負盈虧。


達摩院的本質是一個專注於「未來基礎技術研究」的組織。其實有點像芯片行業裡面的ARM,本身不生產芯片,但做的是芯片底層技術和專利的授權;達摩院未來要贏利,應該走的也是這樣的授權模式,也就是馬雲所說的“把技術進行普惠”。


當然,達摩院贏利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標和KPI是“未來要服務全球20億人口,解決1億人口的就業機會,創造1千萬企業的盈利發展空間。”

這樣高遠的目標確實不是3年5年能夠實現的,難怪馬雲希望即使哪天阿里不在了,達摩院也能繼續存在。除此之外,馬雲希望其它能夠“壽比南山”的組織還包括湖畔學院、阿里公益基金會以及羅漢堂,而阿里巴巴只要能活102年就算是成功。


看的出來,阿里在對於未來、對於整個世界的佈局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無出其右者。



高挺觀點


分兩塊運作:一塊用市場化思路,技術入股或者技術專利收費,這塊難度應該不是很大,最核心的是資源要集中,在一個領域形成技術壁壘和高地;第二塊,用第一塊獲得的資金持續支持做深度基礎研究,把第一塊研究發現的問題分類歸納,評估做基礎研究的可行性,前瞻性,預期可能性,就是用第一塊研究的障礙給做深度研究找個方向和範圍,這樣人才能夠銜接起來,問題可以倒置,資源效益明顯,同時在未來的可能性上有更大空間和作為……


東方108797816


阿里的達摩院是要做一個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願景是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目前沒有具體透露出盈利模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為電商巨頭的阿里,一定已經看到商機,也一定預測到這一平臺潛在的商機,具體是什麼模式,恐怕沒人比他們更清楚了。


希歐德研究中心


可以具體參考亞馬遜AWS的思路,畢竟AI門檻很高,to B是最穩妥思路!幫助小企業或者傳統企業構建人工智能雲,語音識別,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對外輸出,人工智能依託的都是海量數據,沒數據,人工智能就是空殼子!阿里,百度目前都是這個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