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系列是如何成为中国最长寿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

壹冷


《乡村爱情》从2006年横空出世,到现在已经12年了,十部下来,长盛不衰!他几乎成为农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从前的电影一样,有了《乡村爱情》,人们的生活也好像有了奔头!为什么?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爱情取材农村,讲的都是些家常里短的事儿,通俗易懂接地气,在诙谐幽默中在矛盾冲突中产生喜剧效果,农村人自己的生活的故事上演在屏幕上,自然要厚爱三分。

二,物以稀为贵,像这样贴近农民生活的作品十分稀缺,他是农民精神生活饥饿状态下的一种珍贵给养!能获得巨大市场自然不在话下!



三,乡村爱情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农村青年形象,对于空心化的农村,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农民群众看到这部电视剧,就是看到了活力,看到了希望。而城市观众看来,这样的农村有着乡愁,有着回忆,久久不肯离开!

四,乡村爱情的演员阵容,几乎来自东北农村,是地地道道的本色出演。赵本山,刘能,谢广坤,谢大脚这些演员,都是弟弟道道的东北农民出身,也是二人转演员老戏骨,他们的表演更自然更真实,让人们看着亲切!



五,本山情节。赵本山伴随观众渡过了好多年的春晚时光,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人们却找到了《乡村爱情》,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是一种本山情结。

六,乡村爱情剧情跌宕起伏,平凡的故事却总让你一眼望不到头。乡村爱情中,总有解决不完的矛盾,总有新的角色加入到队伍中来,你永远不会知道谁会和谁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总留个悬念在这里,你会不请自来!

【关注村姑说村事,我们有缘再相会。】


村姑说村事


说起来这个也觉得挺奇怪的,国产剧虽然经典的不少,但是像《乡村爱情》这样长寿的电视剧还是比较少见。夸大点说,这部电视剧也算养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有时候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八零后和九零后说是看着《乡村爱情》长大的,还真有点不习惯。但是这也是实情,要知道,对许多乡村青年或者小镇青年来说,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电视是很多人的娱乐方式,但是条件比较有限,只能看 央视之类的电视,而《乡村爱情》大火的前几季都是在央视播出,赵本山失宠之后,《乡村爱情》推出了央视,改为了网络播出。

这部剧有什么特色呢?仔细想一下,赵本山的二人转演员的班子是最大的特色。赵本山用二人转向全国进行普及东北文化之后,同时用《乡村爱情》《马大帅》一系列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对全国观众进行更大覆盖面更广的普及工作。要知道,我们并不缺乏农村题材,但是缺乏是农村题材鲜活的电视剧,大多数关于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都是主流价值观的缩影,动不动就是改革,致富,下乡帮弄,好像农村人是需要改造的低人一等似的,就是等着城市来个官儿来改造思想,这种电视剧很恶心。

但是赵本山的《乡村爱情》改变了这种国产剧的刻板印象,就讲象牙山一个山村里的各种人际关系,家长里短,流言蜚语,谢大脚、刘能、赵四、王大拿等等,都是通过这部剧走红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这些人是用东北二人转的影响力打造了一部喜剧和小丑的角色,逐渐为人所熟知。其实,这种题材某种意义上也是“丑化”农民,但是这种丑化是没有恶意的,就像赵本山每年都装扮成农民上春晚一样,他们的丑化只是一种搞笑和逗乐,只有在这些角色身上赋予一种小丑文化的表演色彩,你才能让这个丑角变得活泛起来。当然,这些角色好像除了逗乐之外,什么也不干,这大概也是这个系列电视剧最大的弊端。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在家跟我母亲一起看电视剧,跳台看到了《乡村爱情》,想着其他也没啥看的,估计我母亲在家很爱这种反应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她反应很让我意外,她点评说,这种电视剧里没有一个正常人,一个个跟神经病似的,咱农村人不是这样过日子。这种朴实的话语,让我意识到,其实无论是主流改革题材的乡村剧,还是这种插科打诨的国产乡村剧,其实都距离现实很远。我们缺乏的是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实的农村生活的国产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