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怎麼來的,起源於什麼時候?

楷書又叫真書,是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之一,按照朝代分他它包括魏碑和唐楷,按照大小可分為大楷、中楷和小楷。因為楷書字型規整,適合作為初學者的楷模,所以被稱為楷書。

楷書是由隸書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書體,最初形成於東漢時期,而據史書記載,最早楷書是由王次仲所創造。

著名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著作《書斷》中說: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中初,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王次仲是東漢時期的人。

而從我們現在看到的書跡來看,最早的楷書當屬被稱為楷書之祖的鐘繇的楷書,鍾繇字元長,三國時期魏國人,善書法,尤其是楷書。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被稱為“五表”的小楷作品《力命表》、《賀捷表》、《宣示表》、《調元表》、《薦季直表》。雖然真跡早已失傳,但是從現存的宋拓本中依然可以一睹“楷書之祖”的風采。

我國的楷書,雖然在東漢時期已經有萌芽,但是真正文人化的楷書的出現還是在魏晉時期,楷書從民間萌芽走向書法正統,作為一種時尚被當時的文人士大所學習。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鍾繇了,他是一位非常勤奮好學的書法家,說他勤奮是因為他學習書法已經到了痴迷的狀態,睡覺的時候在被子上畫字、和人聊天的時候在地上畫字,每次上廁所都很久出不來,因為他在廁所練習書法呢。

說他好學,是因為他曾經為了一部書法秘籍,鍾繇的《筆法》,派人把韋誕的墓給盜了。他在書法上善於思考、勤奮努力,最終總結創造出我們現在使用的楷書,名留青史。

鍾繇創造楷書以後,王羲之又加以改造,把鍾繇楷書裡的隸書的筆畫全部去掉,是楷書完全成熟。到了唐朝,楷書達到它的鼎盛時代,出現了很多楷書大師,比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

總之楷書由隸書演變而成,經過鍾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

楷書是怎麼來的,起源於什麼時候?

鍾繇楷書《薦季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