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

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

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老家許昌

文‖肖中獻

大多數人都把布穀鳥的叫聲翻譯成:“布穀、布穀。”

也有人翻譯成:“豌豆出樹”或者“光棍最苦”。

最奇葩的翻譯家是我本門的一個嫂子,她丈夫有一個堂弟叫果富,她聽到了布穀鳥叫,對果富說:“果富,果富,布穀鳥在罵你呢。”

果富問:“咋罵我呢?”

她說:“你聽聽,你聽聽,我操果富,我操果富。”

果富笑笑說:“爬蛋吧。”

笑歸笑,講歸講——“四月南風小麥黃。”這時,布穀鳥來了,晝夜不停地叫著,“咕咕”,“咕咕、咕咕”。

有人說,它在提醒人們知時節,務農桑,該收麥播種了,有促人勤奮的正面意思。它的叫聲宏亮粗獷淒厲,穿透力強,給人無限聯想,人們很喜歡它。

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

布穀鳥也有負的一面,就是產卵而不孵,生子而不養,甚至連窩都不搭。它把卵偷偷產到其它鳥的窩內,讓其它鳥毫不知情地為自己孵育後代,同時剝奪了義親鳥後代的生命權。這是自然的造化,布穀鳥“為何親子不養?”是個世界級的難題。

布穀鳥以松毛蟲等農林害蟲為主的食譜,確立了它的益鳥地位,它天然的優勢繁育策略確定它不屬於瀕危物種。

關於布穀鳥的叫聲,我個人贊成的翻譯是:“哥哥”或者“哥哥、哥哥”。我覺得這個更合理,有老家許昌的“瞎話兒”為證:

從前,有一個哥哥自小喪母,父親給他續了個後媽,後媽給他生了個弟弟。他整天帶著弟弟玩,弟兄倆感情很好。兄弟倆逐漸長大,後媽為了讓親生兒子獨承家業,用了當年范蠡的毒計。她給了弟兄兩個一人一袋豆種,要求分別去南山上種豆,並約定:誰種出了豆子就可以回家,種不出不能回來。

兄弟兩個難得出趟遠門,他們興高采烈地上路了。路上,兩人渴飲山泉,飢食豆子。

弟弟抱怨豆子青澀難食,哥哥說:“不對啊,我吃著很好吃的,你嚐嚐。”弟弟一嘗哥哥的好吃,就提出要換豆子,兩相無猜的兄弟就換了袋子。只有他們的母親知道,好吃的一袋是煮過曬乾的。

哥哥種出了豆子回家了。弟弟種不出來,留在深山裡。家回不去,就很想念哥哥,他在大山裡到處找尋哥哥,並大聲地呼喚著,就是找不到。他怎麼能找得到呢?只有一個能找到的地方他又回不去。

他找呀找,他想,要是有雙翅膀就好了。後來,他真的擁有了一雙翅膀,化做了布穀鳥,找起哥哥方便多了。

他大聲呼喚著“哥哥”、“哥哥,哥哥”,在大山裡找,到平原找,從南找到北,又從北找到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布穀鳥的叫聲為何淒厲?因為它想哥哥卻找不到。

布穀鳥為什麼叫布穀鳥?因為它出身就是種地的。

布穀鳥為什麼不搭窩?因為它從小就沒了家。

布穀鳥“為何親子不養?”因為是它母親遺傳的。

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

許昌的“瞎話兒”真厲害,解決了世界級的難題!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肖中獻,男,1963年生,許昌市建安區桂村人,內科副主任醫師。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