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定调:这些地方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

对近期楼市热议的棚改货币化话题,住建部正式作出回应:棚改不搞一刀切,货币化安置继续!

商品住房库存不足地方,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住建部7月12日召开吹风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棚户区改造进程和下半年相关工作安排。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63万套,占今年目标任务的62.5%。下一步,住建部将在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将依法依规控制棚改成本,严禁违规支出。

住建部同时表示,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进一步合理界定和把握棚改的范围和标准,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不盲目举债铺摊子。

住建部同时表示,2016年以来,一些地方在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商品住房库存已经不多的情况下,并未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仍然偏高。为此,必须督促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市县,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率分别为7.9%、9.0%、29.9%、48.5%。中原地产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坦言,棚改货币化安置之后,市场购房人群不断放量,过去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告别库存积压时代。这意味着棚改政策,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有所调整,货币化安置的逐渐收紧已经是明显趋势。

上半年开工363万套,10年帮助1亿人“出棚进楼”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对此,住建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63万套,占今年目标任务的62.5%。

另据统计,2008年至2017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3896万套,帮助约1亿人“出棚进楼”。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地应当及早开工新建项目,加快建设续建项目。同时,各地要树立精打细算理念,严禁违规支出,确保按合同约定及时偿还棚改贷款,努力实现市域范围内棚改资金总体平衡。

专家称收紧是趋势,不会一刀切

作为货币化安置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开行在这一轮争议中成为焦点。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开行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3.4万亿元,过去三年间,政府在棚改上的总投入量累计超过4万亿元。

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分析师张亮分析,自2014年创设PSL后,国家开发银行受鼓励大力提升棚改专项贷款,年新增棚改专项贷款占国开行新增总贷款的比例快速走高。若三四线城市销量下滑、房价不涨甚至下滑,政府通过拍卖拆迁土地来偿还贷款的方式面临挑战,货币化安置的资金链在偿还贷款这一环上可能面临断裂。

近三年来,国开行年报中关于货币化安置的表述不断调整,从2015年的“积极推进”,到2016年的“有效衔接”,再到2017年“持续严控库存不足地区的货币化安置比例”,长期货币化安置的审批将越来越严格。央行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央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净增加PSL共605亿元,这比5月的投放量少了近200亿元。

对此,思源地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棚改的收紧是未来的趋势,但棚改不可能一刀切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特别是棚改货币化安置对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库存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随着一些区域库存消化进入尾声,继续采用大量的棚改资金进入市场,就会催生整个市场的投资需求。“根据市场商品住房库存量来看,棚改已经进入

逐渐踩刹车的节点,此时政府采用渐进式的方式,也是延续因城施策、因地调控的方针,这也是一项合理的调控政策。”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今年上半年棚改任务的完成情况还不错,但反过来也说明,棚改的急迫程度相对是降低的。未来棚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力度依然会强化,但是棚改背后的金融财政工作预计会有收紧的导向。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未来,长期棚改专项债券将有效替代货币化安置的资金来源。相较于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专项债券有利于限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防控风险。这对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将更有益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