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副主席刘洪彪的书法到底算不算“丑书”?

惊龙轩



在谈谈刘洪彪的书法。

也许曾经有一个时期,关注过关于构成主义观念书法方面的问题吧,对类似的作品也注意过,在头脑很早就这类书法的粗浅认识。我认不可能会被划入“丑书”行列。




我们知道,有一部分人,就像我未必真正见过刘洪彪的书法原作,或亲临现场观摩过其书法作品真正的情况,多是从媒体上了解的信息,毕竟很难做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了避免误导的问题的出现,这里将问题所附作品截图放大看看,刘洪彪的书法究竟如何。从点画线条方面看,其楷书功夫还是非常扎实的,当然有别与现代人们多楷书的那种观念。其点画线条非常生动,劲健有力,看似随意却笔笔严谨。特别是点画线条造型和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比较和谐如一。是拙中见巧的一路书风,也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从书法章法和单字内部的处理方面看,同样如此,疏密有致,错落得宜,奇正相生,看似欹侧,实则非常端庄工稳。



在欣赏一下刘洪彪的比较传统的草书作品,如下。其线条形质和作品的章法构成,看似随意却非常严谨有加。而且线条丰富多彩,没有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家的习性。如此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和和现代书美学意识的作品,怎么可能是“丑书”。



从章法处理上更是非同小可。因为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作品的大章法突出印象。再欣赏一下刘洪彪具有现代美学或构成主义思想、追求展厅效应的作品,仍然不可能被划入“丑书”行列。

因为刘洪彪的现代意识书法,既有传统书法的丰富元素,同时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的新的现代美学观念下的探索与创新。所以,说刘洪彪的书法同时还具有中国画的水墨元素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的传统美学意识。在说,涨墨法在明清时期的王铎那里就得到了不俗的发挥。只不过刘洪彪在其作品中进一步更加得以强化了而已。其实这种灵感,无疑来源于我国水墨画元素,我们知道,王铎不仅仅是书法大家同时也是画家只不过书名掩盖了画名而已。

从展厅效果看刘洪彪的书法,其效果在当代书法艺术同样是出类拔萃的。何况,刘洪彪的书法是即传统有现代的草书作品。刘洪彪的草书作品,如果仅从外在的形式感上欣赏,并没有那种脏乱或不堪入目的感觉。

这里附带一句,目前被一些人冠以“丑书”之名的一些书法家的书法,只是表面形式上让一些人难以接受而已,其书法艺术实质,并非一无是处。












翰墨书道


一、自学成才、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的当代草书名家刘洪彪先生其人及其成名之路

(一)当代自学成才的草书名家、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

刘洪彪 ,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国家一级美术师,享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书坛任数要职

(1)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

(2)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

(4)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2、笔耕不辍著述丰

出版文集《缀连琐碎》和《刘洪彪文墨》(一函五册)、书法展览设计装置图文集《盛装书法》等作品专集、合集20余部。

3、资深评委交流广

(1)数十次出任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主任。

(2)曾先后访问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埃及和澳门、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二)刘洪彪先生的成名之路——自学成才、终成当代名家

据刘洪彪先生在《逼上兰亭》一文自述,厮弄笔墨数十年,一无家传,二无师授,三非科班,仅凭一腔热情,一股韧劲,孤舟独桨,盲人摸象,弯弯曲曲坎坎坷坷一路走来

1、早年蝉联全军第一、二次书法比赛一等奖。

2、1987年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二人书画联展。

3、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刘洪彪四十岁墨迹展。

4、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刘洪彪五十岁墨迹展。参与组织和亲历2004年“北京22人书法展”开幕日的“华宝雅集”,连年参与组织和亲历了“竹苑雅集”“小汤山雅集”和“大兴雅集”。

5、2005年,与邱振中、王友谊、李松、胡抗美、刘文华、张旭光、曾翔、王学玲和张继诸友几度聚首,多次雅集,以“篆隶楷行草·五体十家展”亮相京城,公示于众。

6、2007年首获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先入选“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二百人备选名单;再列 “兰亭雅集42人展”排名榜第十名,而前十名正是主办者评定的“兰亭七子”候选人,在兰亭进行学术答辩,然后根据作品和答辩的得分,对前七名授以“兰亭七子”称号;在两人弃权八人答辩竞争情况下跻身前七名,首获“兰亭七子”称号,“兰亭七子”称号获得者中最年长者。)

7、2008年受解放军原总政治部表彰,被授予“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8、2011年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

9、2014年再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在北京举办“阅世读人·刘洪彪六十岁墨迹展”。

10、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二、刘洪彪先生草书管窥与欣赏

(一)刘洪彪先生草书管窥

1、刘洪彪先生的书法涉猎可谓甚广,但以草书名世;堪称当代名家、能否被后世尊为大家则不敢妄下断言!

2、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不是丑书!其草书植根于传统、遵行草书法度,符合草书字法、沿用草书符号!不是随心所欲、胡乱涂抹的草书,其草书有许多值得学习与欣赏的地方。不是丑书。

3、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以章法取胜、其作品的章法有许多创新的地方;其草书作品观赏性强、符合当代书法审美要求。

4、刘洪彪先生的草书字法尚不足以为范,许多字的草书也有书写呆板、做作、故作姿态之嫌疑!其作品集或许能传诸后世让人欣赏与研究,但其作品集则未必能象古贤的作品那样成为传世并引为经典的法帖!

(二)刘洪彪先生草书欣赏(作品选自2016年狂草四人展)

(图2)垂钓客管窥管见:刘洪彪先生的书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主要是为作品“挑剌”寻找瑕疵,与大家交流探讨(下同)。欢迎大家交流评论、敬请方家批评指导。图二作品:友的草法有误——与发相混、则的草法有误——与测的草法相混、得的草书欠佳——次笔当使转为佳(孙过庭《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终字苍劲但右边是行书写法而非草书写法更非狂草写法、问字欠佳——《草诀歌》:而由问上点,问的两点书写糊涂。两个师的草法重复欠神韵(右半与《草诀歌》中的范字相异)。

(图3)垂钓客管窥管见:从上至下、从右至左依次是:临池、习静、醉墨;掇英、正(言)、传神;修谨(?)研道 (造?)。临池二字缺神采且临池的池与他相混、掇英未掇英、醉墨墨未醉、传神神未传、修谨修未谨、研道研需研!

(图4)垂钓客管窥管见:追求章法字乖非,俗字连绵难赞美!率性之作缺神韵,随心所欲辨不得!诸如:许多字令人难于辨识;另外诸如“高唱低吟”、“遣辞荒”、“宽体大褂迷人短”“箴言”、“做文章”等句中俗字俗笔连绵迭出!

(图5)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6)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7)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8)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9)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0)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1)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2)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3)垂钓客管窥管见:图十三作品:当谋奇特事,要做正堂(?)人。“谋”字草法可谓张狂失度,《草诀歌》歌诀云:“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正文第八字是“堂”字?还是“常”字?通常说“踏踏实实做事”,“正正当当做人”“堂堂正正做人”,正常与奇特也相对!



(图14)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5)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6)垂钓客管窥管见:图16的作品书写的是 [ 唐·刘禹锡 ]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垂钓客感觉整幅作品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但“乌衣”二字连笔太实,旧时的“旧”的书写也是草法失据丶减省失据丶张狂过度,寻常的“常”的书写与“堂”相混,可谓是一大败笔!



(图17)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18)垂钓客管窥管见:正文:老树枯藤相倚附,高山远水互逶迤。玉人樵者何方隐,未见渔人哪处棲?正文末字是“棲”是“梅”字?若是棲则全诗押韵,但作品中“棲”的草书书写活脱脱就是个“梅”字!墨法好到点画欠精到欠精彩!鲜见令人产生强烈共鸣心摹手追的妙笔与妙字!



(图19)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20)垂钓客管窥管见:



(图21)垂钓客管窥管见:图21作品:正文:“字古式新”;作品识记:古人写(字)(摇)笔散珠,十分好看,今人日日作书,三分长相欲与古人媲美,凭藉七分打扮,获取十分好看,不失为出路也!正文书作笔墨酣畅淋漓,但不如款识好!字虽有古拙之感但字的形态令人不敢赞赏!


(图22)垂钓客管窥管见:神机妙算丶机字夸张过度丶让人难于辨识,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往往有失草书书法书法本真——意到神须似,体完神亦全!)



(图23 刘洪彪先生楷书作品选)



(图24 刘洪彪先生楷书作品选)





(未完待续,正在撰写与发表对文中所附作品的管窥管见,敬请持续关注)

(说明:本文的撰写参考了部分公开资料,本文所附的图片选自网络,特此鸣谢!)


落月湾中垂钓客


关于刘洪彪老师的(注:三虎为“彪”,厉害啊!)书法到底算不算“丑书”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刘洪彪的书法要的是视角冲击力,且书法源于传统,有扎实的草书功底,不能称之谓“丑书”!

(上图为刘洪彪书法作品)

那么,为什么大众对他的书法作品不看好呢?一是审美取向;二是张扬过甚;三是不接地气。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人民大众才是艺术的主体。

那么,我要问一问刘洪彪先生,近年来,你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多少次呢?这个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且天也知道。做为一个书法人,总是高高在上,一门心思地办班,办个展,这是不行的,艺术家和艺术,是不能脱离群众的。艺术到底为谁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难道伟人的教导你忘了吗!

(上图为刘洪彪书法作品)


刘洪彪老师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书法家。我以为,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没有错。不是有个书法家说过这样的话:书法,创新很可怕,但不创新更可怕!我的观点是,无论书法创作怎样创新,都应立足在传统的基础之上,都应该接地气,都应该符合大众的口味,否则,你的创新就是失败的。



最后,再次表明我的观点:刘洪彪老师的书法不是丑书而是高雅之作!


中州耕牛堂主


中国书法丑书盛行,主要是引导的问题,说句老实话,中书协的会员,临帖比一般人都好,但创作时都往丑里整,原因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有几点。

一是受日本现代书风的影响。日本书法源于中国,但是日本普遍使用假名以后,对中文的原意己经不理解,学书法只学线条,就是只会照画,创作时写日文自然是将线条拆开重组,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内涵诸如中庸之类毫不理解,所以出现这种现代书风。

二,中国书法之所以反受日本影响,是因为国人曾一度追捧,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况且能看到日本书法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就算照搬过来,人家也会以为是所以的创新。说句不好听的,其实是自欺欺人。

三,学院里的书法精英,大多都是学院毕业,导师崇尚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好的,虽然也临帖,而且临得很象很认真,书理理论更是学了一大堆,但其实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载体是理解不多的,我在中国书法网上看到的许多书法专家对古人书论的解释许多就是一知半解,原因就是他们的古汉语水平太差,对古人的文章读不懂,别看他们连篆书都能辩认,其实死记而已!

学问是书法的内功,学问上不去,书法写起来自然失去了文气,个个都觉得自己很覇气,覇气恰恰是中国书法所最忌的,中庸,太极般的柔中带刚才是中国历代书法崇尚的东西,信不信由你!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中,很多人文化课上不去,才选择考艺院,因为录取分数低,再说书法是偏门,花些钱拜师就行。

书法界的大师们,绝大多数都是文抄公,大字只会上善若水之类,小字只会藤王阁序之类,他们只会抄古人的诗词,抄古人的联赋,自己创作的东东几乎为零。

古人认为最好的书法是表里如一,兰序的逸,祭文的哀,寒食的肃,无不是表里如一。现代的书家,用墓碑来写两只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正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我不懂,你也未必懂,唯一能证明自己懂的,就是花大钱搏个中书协会员的銜头,至于个中拜了几个评委为师,书法界自己知道。能进中书协,都是能摹的,他们临起帖来,普通人都达不到,所以不能说人家不懂书法,他们比起江湖的胜一百倍,只是创作往丑里整而已!


我也是军迷


还是先谈点生活趣事吧~

北京王致和臭腐乳是我的最爱,尽管绍兴咸享也生产臭腐乳。可对我来讲,总感觉差了一点点。原因是嗅觉上还不够”臭”,另外是口感上还不够”香”。

就全国来讲,喜欢吃臭腐乳的除了首都北京与绍兴地区,应该不属于大众常用食品吧?然而对喜欢这种“臭香”的人来说,那就叫做“真过瘾”啊!

再述述全国人民的爱,也是我的死党。“酒”~它闻着香,喝着爽……讲话时满嘴吐着“酒臭气”,俗称叫做“夜壶水”。当然,也有罕见的不会产生臭气的酒,如:

中国的《东君》白酒与法国的《路易十三》威士忌,这二种酒喝多了也没有口臭,这是真正的酒中极品中的极品!无奈,这种极品好酒的产量太少了。常人就算是偶尔有机会品尝,最终也会因为喝了桌面上的其它酒而感受不到它们的妙处……

回到正题,话说现代书法~

”现代书法”的称呼来源与日本,形式也出胎与日本。流行与上世纪70~80年代,跟任何事物一样,过了保鲜期就会进入常态甚至于淘汰。(艺术类中,这种案例太多了)

我曾经介绍过,日本的“现代书法”是一个拆字重组的形式过程。是针对“构成”而组建的字体,这也是区别与”传统书法”的主要特征!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书法”水平来看,恕我直言,还处在简单的“实验性”阶段。主要原因可能是缺少对理论上的理解……



就以刘洪彪先生的《大荒》来分析,形式上属于现代书法,画面的构成空间也属上品。可惜的是缺少了对运笔节奏的把控,“大荒”二字的线条处理不够干脆,有制作痕迹。

而现代书法相对与传统书法来讲,应该更容易表现出线条的张力及浓淡枯湿…这也是现代书法的核心之处。

作品《浮雲》就显得有点乱了,雲字结构泄气,题字不太合理,把画面中的气眼给破坏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见解,谨作参考。

不合理处,敬请谅解!


吕永亮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26, "file_sign": "d18fa45ebd6d7839d782d130685deea5\

秘境您是赢定哦破咖喱


刚从网上看到一幅画老虎屁股的画卖出天价的文章。原来作者是齐白石。从画面上很难界定那个屁股的主角一定是只虎,但作者说是就一定是了,因为作者是名人!刘副主席的所谓书法到底写的什么?表达是何心意我们不得而知,但出自堂堂大家之手,肯定是艺术。至于美丑,你自已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什么时候去掉提款和印章,统一模式装裱出来让众人评判,那才是公允的。中国足球队输了几十年,中国足协依然把他们捧在天上。到底是球队不行还是足协不行?因为足协就是为了这个球队存在的,球队呢,就是为了特能输而存在的。中国书协也是一样,就是为了丑化汉字,丑化民族文化而存在的。


负山居士267


姑且不论这个书写的人出自何处,什么缘由,多大来头,仅就这幅字的书写来看,你能说他是俊书吗?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人们之所以不断诟病、甚至詈骂那些故弄玄虚的丑书制造者、书写人,就是因为这些人枉自披了一张学究天人、艺无止境的外皮,内里却依旧破瓦寒窑鹑衣短褐,却敢明目张胆的暴殄天物,摧精击髓。

目前的丑书之争,日趋白热化、多极化,也更热闹更诡谲。中书协这个被质疑被怒怼的机构部门,虽然有主席人等纷纷站出来以正视听,以挽民意,但挚爱的人们已经被伤得太深太重,遍体鳞伤,心在滴血,所谓冰冻三尺积重难返,人们固然乐于看到那种“开张天岸马,俊逸人中龙”的清新俊逸、腾达飞升,但那些吃着皇粮的庙堂之人就是依然故我,完全睥睨甚至无视天下书家,明里几度吵嚷着说要让书法回归本源,以期达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造化灵秀,实则却令人分明感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悲怆、苍凉,有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魍魉勾当。

我个人不反对对千年瑰宝的有益探讨和创新尝试,但那应该是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知基础上的有益尝试,而不是故弄玄虚、张牙舞爪的虚以委蛇、偷机取巧。

有一种书体是为老到书体。是人们经过多年历练、研习得出来的自创体,外表看起来稚嫩蹒跚,藏锋藏拙,其实精蕴内敛、不动声色,于无声处听惊雷

但分明现在的书家却达不到这种境界,只是捡拾了一些皮毛,就自命不凡的以为上达天听取了圣旨真经,实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徒有其表,空存其毛,也不禁想起了老祖宗的那句名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龙吟148119260


我觉得他的字不是丑与靓争论,其实应改正为雅与俗关系,高与低的关系。

首先他的字是自己的字,有自己的想法和在写字中,鐫注自己的思想,气息醇作而有真趣,虽不靓,但雅而书卷。可惜一点是,走笔时,没作到涩行,【高空坠石】之感,笔墨还是浮些。

另,但比那些笔笔送到,笔笔有出处【古人】的没自己思想的字【耐看】得多。不信大家试试,与没读书【古典】和书学理论而化,无思想,无笔墨,无理论又无实践临帖的真丑书,是有根本上区别的。

书法不理解时【写字复杂,法而法】一旦理解后,还是以学养书卷为上,笔法似之,兼之便可到古人。如写诗一样,不可为韵而韵,这样被手镣困死,永远写不出好诗一样。字一样,只求笔法,不求学养,永远是书匠,拾古人口沬一生。。

当然,如果有传统魏晋笔神和神韵,又有时代气息的书卷气更好。其实我最喜欢的。

另;民间写的对联【春联】字,不在讨论范围。兔去不必要争论,我看到大多数以此看法不同而互喷。😁😁😁无必要,书本小道,不同生见,得出结果不同,正常。😁😁😁😁😁


浓淡任由冰雪中


书法丑不丑,用标准比一比,看一看便知,历代草书名家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孙过庭、当代的沈鹏、于佑任等,其草书形态各异,在草书符号的基础上,各有创新之成就,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不是过而是奖。其字的创新及其形态的变而言,书法的法没变,书法遵循的规律没有变,即一是笔法,二是结体规律,没有变,也不能变,这是书法的法则。书法丑不丑,一看笔法,是否能干变万变不离其中了;二看汉字结体,是否符合结体法则和规律。符合了丑书何有,只是美与不美之分,有丑之丑也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