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來源 / Wind資訊

新興市場貨幣出現不同程度貶值,而土耳其這輪風波仍在發酵中。

土耳其貨幣風波繼續發酵。

港幣警報長鳴,截至8月16日凌晨,香港金管局兩天之內四次出手干預。

此外,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94關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93,日內跌幅雙雙超過500點。

港幣告急!金管局兩天四次出手

8月15日,港元兌美元日內再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7.8500。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香港金管局於8月15日凌晨開始分三次分別買入21.59億港元、23.55億港元、72.53億港元,當日合計共買入117.67億港元。

最新8月16日凌晨,香港金管局再度買入50.2億港元,這是香港金管局兩日來第四次出手入市捍衛聯繫匯率制度。

至此,自4月12日起香港金管局共二十三度入市,合共買入871.41億港元。

香港金管局表示,香港有能力應對市場波動和資本外流帶來的挑戰,有能力保持港元的穩定性。

根據媒體報道,金管局這次買進港元后,銀行體系總結餘在8月17日將進一步降至926.19億港元。

自雙邊兌換保證實施以來,金管局今年4月12日首次通過買入港元來干預市場,並間斷持續逾一個月,以捍衛聯繫匯率制度。借貸成本超低的香港流動性因此收緊。

美聯儲持續加息,導致港元與美元的利差進一步擴大,推動套利交易和資金外流,與美元掛鉤的港元匯率因此持續承壓。

大和證券此前曾指出,一旦香港資金流出超過1550億美元,香港銀行體系將會面對流動性挑戰,可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及代價。

不過香港早有準備。自2009年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後,有近1300億美元(約合1萬億港元)流入香港。另外內地的龐大儲備也是其堅強後盾。

人民幣跌破6.93

港幣告急,人民幣也面臨一定壓力。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紐約尾盤,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跌幅擴大至逾500點,跌破6.94關口,為去年1月以來首次。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失守6.93關口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15日當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161個基點,報6.8856,為去年5月12日以來新低。

交易員指出,美元指數強勢依然,人民幣順勢下行,客盤購匯需求仍不少,大行適度提供美元流動性,避免匯率過度波動,短期人民幣料持續承壓,不過市場並不恐慌。

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升幅為0.19%,且為連續2個月增長。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居全球第一位。

此外,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6月起連續走低,但最新出爐的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依舊環比增長。

央行15日更新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餘額為215301.95億元,環比增加108.17億元,這是央行口徑外匯佔款連續第7個月實現環比增長。

美元持倉淨多頭頭寸持續上漲

四月中旬至今,美元指數強勢走高,累計漲幅逼近9%。近日匯價接連突破95、96兩大重要關口, 8月15日,紐約尾盤,美元指數漲0.06%,報96.7211,盤中一度逼近97關口漲至96.99,刷新逾13個月以來新高。

據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8月7日,美元非商業淨多頭持倉數較上週增加1646張合約至30102張合約

;歐元非商業淨多頭則減少12260張合約至10565張合約。

新浪財經援引市場人士點評稱,自4月中旬美元反彈以來,美元持倉數由淨空頭轉為淨多頭,且淨多頭頭寸持續上漲,而同期歐元淨多頭頭寸則持續下滑,這反映了市場對美元后市看法愈發樂觀,預計短期內美元指數將保持易漲難跌走勢。

興業研究指出,土耳其里拉危機逐漸發酵為新興市場匯率危機,美元指數破位上行站上96關口,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目前表現相對穩定,後市需要關注全球貿易形勢變化及中國貨幣政策走向。

興業研究認為,外匯風險準備金迴歸一定程度上修復了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升貶彈性,但在美元指數打開更大上行空間的背景下,若不加碼其他逆週期調控政策,美元兌人民幣恐將階段性追隨美元指數走高。

中國有其特殊性

土耳其及其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危機對中國有何影響呢?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表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面臨貨幣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原因在於雖然中國經濟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一樣經濟增速較快,但是經濟特點、經濟政策有一定的特殊性。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對於具體邏輯,該機構分析認為有3點:

1.從匯率制度來看,我國的匯率制度有其特殊性。其一,匯率形成機制特殊性;其二,我國尚未全面放開資本管制,資本無法完全自由流動匯率制度的安排決定了國際遊資難以利用對沖優勢操控人民幣升貶,更難實行快進快出的獲利模式。

2.從外匯儲備和外債上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大部分是美國國債。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呈上升。

3.從經濟政策上來看,發生貨幣危機的新興國家大多受到政局變動的影響,經濟政策的持續性不強,央行的可信度不高。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經濟結構儘管存在各種不平衡,但在供給側改革的作用下、“一帶一路”全球合作策略的推進下,主要過剩產能基本出清,結構性的扭曲已經得到一些改善。政治上憲法的修訂,降低了政策不連續的風險。

我們仍需警惕“羊群效應”

對於本次新興市場危機的前景預期,國泰君安固收團隊表示,難言危機是否重演,不過仍然應該警惕“羊群效應”。

國泰君安報告指出:

美元的上升空間與美聯儲加息節奏、貿易戰對美國通脹的壓力、油價上漲空間等均有很大的相關性。

“覆巢之下無完卵”,即便對於基本面有支撐的國家而言,也很大可能會與其他新興市場一樣,面臨美元升值下資本流出的“羊群效應”。

股市債市匯市怎麼走

對於本輪金融市場貨幣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中信證券認為:

股市方面,中國的股市已經走入底部,下跌空間不大。

債市方面,主要受到國內政策和經濟走勢的影響較大,外部衝擊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影響較小。

匯率方面,受到美元指數走強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有所下跌。

以史為鑑:強美元週期下麻煩不斷

在金融危機後的10年,新興市場債務總額急劇增加,令部分新興市場變得更為脆弱。

而除了此前就爆出問題的阿根廷外,分析師指出,債務規模龐大的南非和巴西都很敏感。而智利、墨西哥、印尼、俄羅斯和馬來西亞,都是非銀行持有美元債務佔GDP比重偏高的國家。

回顧歷史,每一輪強美元週期,新興市場都是問題連連。

廣發證券分析師郭磊和張靜靜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直觀上看,美元升值週期自然對應著非美貨幣、特別是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美元貶值週期則對應著非美貨幣的升值。換言之,美元週期對非美貨幣、尤其是新興市場貨幣的影響源於天然的“蹺蹺板”關係。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國泰君安固收團隊研究指出,美元正處於升值週期中,而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強美元週期下,新興市場一向麻煩不斷。

人民幣跌破6.94、港幣告急,土耳其風波影響升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