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終於能做好一款跑車了?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如果說一款跑車代表的是一個汽車品牌的實力和高度,那麼幾乎所有中國品牌尚停留在滿足家用的階段。十多年前中國品牌在跑車領域的失敗嘗試未被忘記,如今造車新勢力又再次瞄準了這個市場。

中國第一跑

消費者對於中國品牌跑車的最初印象,想必是吉利美人豹。2001年的中國品牌汽車大多集中在5萬以下的低端小型車領域,在整個汽車市場成長的初期,消費者尚且不具備對一輛車性能的高級判斷能力,對於一款跑車的想象更是有限的。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但這並不妨礙社會輿論對於中國品牌的苛刻,比如是否具備造一輛跑車的能力。事實上,當時的大部分消費者還沒有購買汽車的能力,更何況是代表更高性能和更高售價的跑車。不過,消費者買不起和車企造不出來是兩個概念,這有可能是吉利美人豹的誕生背景。

2001年的吉利尚處於1.0階段,豪情、美日、優利歐這三款售價在3-6萬的車型是吉利的主要產品,彼時處於創業階段的吉利並沒有太多的自主研發實力,但是出於一些不成熟的理解或者態度,吉利推出了當時中國品牌第一款跑車,美人豹。

且不論這個名字在現在看來多麼的不合時宜,光是搭載的1.3L和1.5L發動機就讓這款跑車名不副實。即便吉利聲稱這款車出自意大利團隊的設計,但它酷似豐田supra的造型依舊引來了關於抄襲的質疑。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之所以跑車能夠代表一個車企的造車實力,是因為它從外觀設計、車身構造、動力系統到底盤調校的各個方面都是為了極致的運動和操控服務,一款跑車至少應該表現出超強動力、超凡速度和超前設計。這三個方面在美人豹上都不符合,雖然吉利在設計這款車的時候加入了許多運動相關的設計,比如大面積的金屬裝飾、桶型運動座椅等,但由於1.3L和1.5L發動機動力有限,不僅加速表現不及當時的合資家用車,時速140公里的極限速度也讓這款車與跑車毫不沾邊。

於是這樣一輛僅有外表、且外表也不受待見的跑車成為了中國品牌造跑車的一段笑話。吉利對這款車的定義是給出城市家用車的另一種想象,它在早期確實有過很短暫的銷量上揚,但隨後的迅速萎靡也在說明一點:當時中國市場對家用車的需求更為主要,車企沒有借跑車提升品牌形象的迫切需求。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吉利美人豹的迅速衰落,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品牌才剛剛成長數年,尚不具備打造一款跑車的經驗和實力。2007年推出的雙門跑車中華酷寶和2009年亮相的比亞迪S8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比起比亞迪S8的完全樣子貨,中華酷寶在當時搭載了最先進的1.8T發動機,由保時捷提供技術支持,提供幾種駕駛模式,作為一款國產跑車,總算是有點看頭。

意義大於一切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品牌在跑車領域的嘗試以失敗告終,雖然量產,但與真正意義上的跑車相去甚遠。第二個十年,中國消費者似乎終於看到了國產跑車的可能性,但最後被證實,大部分的跑車僅存在於PPT裡。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抓住了純電動技術發展的契機,中國品牌似乎重新找到了打造跑車的路徑,畢竟比起傳統內燃機,純電動技術的難度較低。於是我們看到了第一屆純電動方程式賽車的冠軍選手,是來自中國的蔚來Next EV。

跑車的打造向來講究歷史的傳承,於蔚來而言,要像特斯拉那樣高舉高打,憑藉一款高性能跑車打開知名度,相關的賽事經驗自是不能少。Next EV奪冠的車身設計和三電技術經驗放在EP9上,迅速成就了紐北圈速破紀錄的成績,且不管這樣的一款跑車是否量產,它在國際賽事上的成績,對於中國品牌來說都是可一不可再的,除了中國資本投入,更多的是全球知名技術團隊的的貢獻,比如其總裁就是賽車冠軍、曾經的瑪莎拉蒂CEO。

新興品牌之所以能夠擺脫過去傳統廠商在造跑車上的優勢,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國際團隊的實力,而此前無論是美人豹還是酷寶,都只是簡單的提供了國際化的造型設計,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和底盤調校始終是無法逾越的一道坎。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當跑車的動力總成從內燃機變為電機,所有車企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線。目前國內許多汽車掌握的自主研發三電技術,並不遜於國外品牌。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對於傳統車企而言,如果不是從頭建立一個研發團隊,那麼收購可能是一條比較行之有效的路。去年吉利收購路特斯之後,人們開始猜測未來吉利在性能車打造上的經驗和技術移植,正如目前它在平臺和新能源技術上與沃爾沃的合作模式。

儘管中國品牌的電動超跑已經在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但蔚來EP9對其量產的SUV沒有太大的驗證和借鑑意義,從消費類量產車來看,目前中國品牌仍舊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跑車產品。

純電跑車觸手可及?

當那些消費升級的用戶開始考慮入手蔚來ES8還是領克01 PHEV,造車新勢力已經實現了國產一款跑車的理想。更早前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卻鮮有動靜的前途汽車,宣佈在近期上市旗下第一款量產車K50,同時也是中國品牌的第一款純電動超跑。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消費者無需感到疑惑,前途推出的K50的確稱得上一款跑車:與特斯拉Model S相似,它採用的前後輪雙電機的動力佈局,普通模式下可以提供最大功率280kw、最大扭矩580牛米,而Boost模式下還可以分別提升40kw和100Nm,因此雖然車重達到1.9噸,百公里加速也可以在4.9秒完成。

雖然,前途K50的這個數據與特斯拉Model S的高配版本尚有些距離,也比不上那些百萬級的傳統超跑,但這有可能是考慮到電控安全性得保守數據。另一方面,前途K50之所以歸類為超跑,還源自於它不俗的造型設計。雖然沒有蔚來EP9的前衛感,但K50的雙門兩座、低趴姿態以及各種流暢線條,在目前中國品牌推出的跑車裡算是優秀的一款。

但必須指出的是,一款跑車所必備的,除了強勁動力更重要的是操控,電動汽車出於動力系統的特殊性,它可以通過大電池和電機的疊加實現迅猛的加速表現,尤其是低扭下的動力優勢。但這不代表它能在日常駕駛時給予恰當的操控反饋,比如動能回收的程度就影響一款跑車應有的駕駛感受。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目前關於這一方面,即便是蔚來EP9也沒有更多的解讀,不過我們從它的紐北成績幾乎可以認定它具有不錯的操控。而無論是前途K50,還是定位稍低的零跑S01,前期更多的宣傳點都在加速動力和科技配置,比如此前關於領跑S01的媒體宣傳活動中,重點放在了包括自動泊車在內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

另一箇中國新興品牌零跑將第一款量產車押注在雙門轎跑領域,自主研發的三電技術同樣為其提供了優於同級的動力表現,比如它的參考車型寶馬i3。但關於駕駛反面,零跑S01更多的投放在自動駕駛層面,這是不是意味著,純電動跑車將會剝奪一輛跑車應有的駕駛樂趣?

中国品牌终于能做好一款跑车了?

我們姑且可以理解,兩個推出電動跑車的品牌,都因其誕生背景而更強調配置上的科技感,關於操控層面的體驗,尚需要產品上市後的用戶反饋。畢竟,過去我們總說中國品牌無法造出一款像樣的跑車,曾經的動力技術已經得到了突破,但真正決定其擁有跑車水平的運動化積累和品牌底蘊,恐怕還是中國品牌需要長時間追趕的。

曾經中國品牌造不出一款真正的跑車,是實力問題,也是需求問題,如今隨著消費群體和汽車觀念的成熟,中國品牌的跑車將會陸續湧現。但我們也不禁疑問,有多少中國消費者會對前途K50這種定價60-80萬的國產跑車買單?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雅斯頓 |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