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古裝劇里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平常在古裝劇和古代文學記載中,總是經常會看到各種精緻菜餚和玉盤珍饈。那麼古代美食真的有那麼好吃嗎?壹口君且帶你解讀:

先來看個笑話:

小夥張三,熟讀先秦文明,愛慕商周年代的寬厚古拙之風,便到深山修道十年,總算有了高超法力,成功穿越到春秋期間。

有一天,他到路周圍飯館就餐。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小二,來一碗西紅柿蛋面。”“抱愧,沒有這東西。麵條要到宋朝才有。西紅柿是美洲貨,明朝才傳過來。雞蛋卻是有,您要煮的仍是炒的?”

“來份炒蛋,主食要饅頭包子一屜!”“不好意思,饅頭包子要比及三國期間才有,您點其他吧。”

“那就要白米飯吧。”“這兒是華夏,那白米飯產在南邊亞熱帶,得翻過秦嶺才有呢。”

“我總得就餐啊,來半斤熟牛肉吧。”“那可不可,朝廷有規則,阻遏私宰耕牛,那但是殺頭的大罪。”

“這麼嚴重?來壺茶水吧。”“得比及漢朝才有,如今不可。”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已然沒啥吃的,那就上點生果吧。來半個西瓜。”“西瓜是非洲的,得比及南宋再說。”

“蘋果該有了吧?”“蘋果也沒有,到清朝才從歐洲傳進來。”

“爽性我不點了,你這兒有啥?”“粟米乾飯、窩頭,能夠蘸肉醬吃,還能夠給您上一份涼拌白菜。這是咱華夏特產。”

“好啊,放點辣椒。”“辣椒到明代才有,大蒜是西漢的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這兒倒有花椒,太麻不好吃啊。”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沒有佐料不好吃,給我炒一下吧。”“無法炒啊,宋朝才有鐵鍋呢。”

“那就吃涼拌的吧,加個拌黃瓜。”“黃瓜原產印度,也要等張騫帶回來。”

“這這這……不可,我得回去。”“客官您回哪兒啊?”

“我要回中華人民共和國!”

笑話有史料依據。

由此可見,我們古代老祖宗的飲食種類並不豐富。在漢朝前,主食一般是豆子。當然也有粟米粥之類的,但是硬硬的口感依然欠佳,調味品也很缺乏,只有蔥姜,鹽也是奢侈品。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之後漢唐時期打通了西域通道,經河西走廊傳入了很多東西,包括胡蘿蔔,胡麻,胡椒、胡瓜、胡豆、胡蒜等。這個時期傳入的種類名字往往帶有一個“胡”字。但是對於大多數老百姓,剛剛傳入的物種比較稀有,就是貴族也不能經常吃得上,別說平民了。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這時的平民,生活水平依然不高。能填飽肚子已經不錯了,就算吃肉,都是白水煮熟了就吃。平常也就是一日兩餐,早上煮一點點粥,弄點豆子,下幾片葵菜或者大豆葉子,剩一點留著晚上吃。(《詩經》雲“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葵就是冬葵菜,明朝後因為食物種類變多而且這種不好吃所以在今天冬葵變成了草。《七步詩》“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漉就是大豆葉子,在古代也是重要蔬菜之一。)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冬葵菜

貴族會好一點,煮的肉可以放鹽,也會有發酵的大豆醬,裡面放一些肉沫,口感大概是現在豆瓣醬的十分之一。再有錢一點可能會有機會品嚐到蜂蜜,經常吃一些鹽水煮的白肉。

別被古裝劇裡的花天酒地給騙了 來看看古人真正吃的都是什麼?

古代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因為衛生環境不達標以及貯藏手段不科學,食物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與現代濫用的添加劑比起來,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且古代是沒有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食品造假也層出不窮。比如宋代一文章記載不法商人“酒摻灰,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灌水”。給雞胃裡塞沙子增重,鵝羊吹氣顯壯,肉灌水增重。酒摻灰是因為釀造的酒放久了會變質變酸,需要摻雜石灰來去除酸味,繼續出售。

綜上所述,可見古人的餐桌並不豐厚。看了這些,你們還會為了美食輕易穿越回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