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公布上半年城乡建设“成绩单”

本报讯(记者 葛均艳)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建……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建委副主任李典龙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青岛城乡建设“成绩单”。

新开工房屋1270万平米同比上涨31.4%

历时200天高标准建成上合青岛峰会场馆.上合青岛峰会场馆建设,从开始改造施工至竣工交付,仅用了两百余天就实现了从零设计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各类房屋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74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7%和31.4%。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市房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40个项目纳入管理,总投资约870亿元,产业类别涉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优势和特色产业。

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重组整合,联合开发,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上半年,1家本地企业入围全国地产企业百强,6家本地企业进入全国前三百名。房地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1-6月,我市共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89家,7家企业升级开发资质。

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

1-6月份,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增、升级或增项40家。市城乡建设委联合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组织全市80家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承接工程产值260亿元。

目前我市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家,成功引进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项目落地,投资18亿元,分别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其中,即墨基地已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上半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159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安顺路打通工程

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启用太原路立交,有效释放环湾路的快速化功能,青山路打通(黑龙江路-万年泉路)工程已完工,开平路打通、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

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完成17处停车场建设改造,新增停车泊位数4500个。南京路1号、奥帆中心船坞、市立医院东院区等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全市综合考核,推动双试点建设规范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10平方公里,在建54平方公里,其中李沧试点区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于今年5月提前完工并通水运行。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市区新增集中供热在建60万平方米。

精心培育创建特色小城镇

出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明确小镇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创建。

鼓励倡导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西海岸新区藏南藏马山康养小镇、城阳区棘洪滩动车小镇、即墨区大信太阳能小镇、胶州市李哥庄空港小镇、 平度市南村家电小镇、莱西市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项目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

全市已完成棚户区改造开工1.5万套(户)

持续加强棚户区改造,全市已完成开工任务1.5万套(户)。其中,崂山、即墨、高新等三区完成改造量均已超过年度计划50%。持续加强改造农村危房,已开工890户,基本完工561户,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提前完成。

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96.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采纳各方建议,将小区居住功能提升及美化改造纳入整治范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道路透水铺装改造、绿化补植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使“老楼换新颜、老院焕生机”。

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具备使用条件

上半年,推动地铁1、2、4、8、13号线、新机场、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31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按计划推进,24届省运会6处新建场馆均已具备使用条件并陆续举办测试赛、将全方位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社会福利院改造扩建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加速推进。大力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及配套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确保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