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孩子們裹著床單,繫上毛巾,拿著木棍把自己想象成齊天大聖,或者拿著玩具手槍,在角落裡假裝抓壞人的警察,孩子梳著芭比娃娃的頭髮,換上各種漂亮的衣服,偷偷穿上媽媽的高跟鞋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

以前我們都覺得這叫小孩子的天性,充滿美好的幻想。

後來他們稍稍長大了些,齊天大聖變成了火影忍者,玩具手槍變成了手辦和高達,女孩們開始熱衷Cosplay,把自己打扮成各種各樣漫畫裡的人物。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爸媽們說這是不務正業,這是有辱門風,這都是心思不在學習上、於是他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二次元。

什麼才是青少年到底什麼樣的行為才叫做“二次元”?

如果只是愛看動畫片,真的不算二次元,當然看喜羊羊和海綿寶寶更不是了。

“二次元”一詞源自於日本,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絡上的廣泛運用,“二次元”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

在具體的行為表現上,二次元其實就是在青春期時急於想要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的心態。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正確,因此常常會作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我怎麼敢倒下,我的背後空無一人”

“我的目標星辰大海”

這些話都是我們所謂的“二次元”少年最喜歡說的話。"二次元世界"樂於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尤其喜歡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與別人比較,獲得優越感和自信。如果有反對者,他們會感到煩躁、厭惡,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很多成年人對此反感,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會有這種情況,簡直就是不務正業。

但反感的原因,可能正是他們也經歷過類似的時期:小時候也以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放長大後才知道自己在社會大眾裡不過滄海一慄。但這種需要時間才能證實的世界是無法跨年齡溝通的。

就比如,父輩們年輕時的武俠夢,和我們這一輩的熱血動漫夢,本質上並無什麼不同。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二次元”一定不好嗎?

也許有個人能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們。李白,我國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國忠捧墨,力士脫靴這些事都只是他中二生涯中很小的插曲,後人在評價李白時總是說他浪漫,其實浪漫,何嘗不是一種二次元呢?

寫楊貴妃時他這樣說: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寫蜀路時他這樣說: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寫高度時他這樣說: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寫月亮時他這樣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而更加誇張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他這樣說: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詩中總是會出現各種神仙各種奇妙的想象,

如果只是他自己說,也許可信性還會存在一定的疑問,但杜甫的詩中這樣寫道: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沒錯,李白一定是“二次元”裡的人物。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二次元教會我們的成長

為什麼許多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二次元”呢?

除了在特定的年齡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願景之外,家長工作繁忙、遭到同學們孤立、不被社會所認同(或者自以為是這樣)往往成為誘發的主因。

快節奏的生活加上冷漠的環境,重壓,讓他們越來越脫離自我無法得到自我需求的滿足,於是只有在虛構的情節裡,找尋到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次元”是好是壞?

在不同人的眼裡會有不同的解答,但至少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中二還是會對青少年的成長存在正確的引導。

《火影忍者》中鳴人對友情的信賴,對夢想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

《灌籃高手》中櫻木對勝負的執念,對團隊的凝聚,對比賽的在乎,

《海賊王》中路飛對同伴的託付,對前途的選擇,對未來的熱血,

都是我們生活中最美好最純粹最值得堅守的。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孩子的某些表現,表明他可能進入了“二次元”

也許我們會有許多家長忙於工作,忙於奔波,忙於整個家庭的未來,但請不要忘了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

也許我們許多孩子因為暫時的瘋狂得不到諒解,孤獨的自我得不到體諒,遙遠的遠方找不到方向。

沒事,你還有我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