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当今社会,这2个字搞得不好的话,直接影响你人生成败!

曾仕强:当今社会,这2个字搞得不好的话,直接影响你人生成败!

我们常说,中国人喜欢拉关系,某某人的成功全靠关系,这类话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使人向坏的、不正当的、不合法的地方想。

因为很多人都会这样想,认为某些人的成功,是讨好别人的结果,而自己的成功是凭本事获得的,甚至公开宣称“我从来不搞关系,我现在的一切,完全是凭真本事得来的”。

当然,一个人毫无能力,是无法完全依靠“关系”获得成功的。但是,即使有高超的能力,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成功。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就充分说明了“关系”对一个成功与否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也看到某些人用心营造不正常、不正当的关系,然后用来营私舞弊,祸国殃民。这种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弊端的确使得许多人为之心寒,以致他们认为人际关系只有害而没有利,因此不去重视也不去研究人际关系。

还有一些人,由于自己不擅长建立人际关系,眼见他人因人际关系而获利,出于嫉妒或不满的心理,对人际关系产生强烈的反感。

于是,很多人把“搞关系”看成负面的东西,似乎好人从不搞关系,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搞关系。这样看待人际关系,自然会形成偏激的态度。

曾仕强:当今社会,这2个字搞得不好的话,直接影响你人生成败!

人际关系本身是中性的,运用得恰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当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行为正当的人对拉关系、套关系,实在不必过分敏感。往好的方面想,反而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那么,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才真正有用呢?记住一点就好了,中国人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比其他国家发展得都要早,而且最完善。孟子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就是说,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自古以来,我们制定了形形色色的准则,无非是为了加强对个人的约束在处理好伦理关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把握机遇,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善于去把握,如何把握呢?加教练联系133连142和88428获取更多信息提醒我们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各种有关系的人,因而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对中国人的言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关系链。既然伦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势必打上伦理的烙印。

所以,中国人所建立的是一种罕见的人伦关系,我们根本没有什么人际关系。而我们一直错误地想把西方的人际关系移植过来,弄得大家的关系愈来愈紧张,愈来愈败坏。

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不是后者所主张的“平等”。

西方人认为“人生而平等”,于是发展出一套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国人认为“人一出世,就不平等”,就算同一家庭、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在资质方面也不相同,加上出生时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年龄与社会地位也不一定一样,子女们怎么可能平等呢?

先天不平等,后天也不可能平等,顶多经过合理的调整,做到合理的不平等。伦理就是合理的不平等。父父、子子,应该各如其分;君君、臣臣,用现代的话说是上司、下属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必须维持“合理不平等”的分寸,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不合理的平等”。

二者之间的差异,必须慎重拿捏,才不致发生差错,避免自己不明不白地遭受“平等”的祸害。只要把“合理的不平等”这个观念端正起来,很多问题都会解决。

我们现在满脑子追求平等,弄得大家很不幸福。人有胖瘦之分,两个人坐在一起,胖的人占的位置自然就大一点,瘦的人就委屈一点。两个人吃一样东西,喜欢吃的人就多吃一点,不喜欢吃的人就少吃一点,为什么非要一人一半呢?

曾仕强:当今社会,这2个字搞得不好的话,直接影响你人生成败!

全世界都是相对的平等,没有绝对平等,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而已,没有对错,没有好坏。

中国人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人际关系不会好。得罪了许多人,又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呢?透过好好做人,来好好做事,通常比较有效。

总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做人的技巧。做人讲求技巧,免不了有一些权谋、圆滑、奸诈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这时候注入伦理道德,可以使权谋变成权宜应变、因时制宜,圆滑变成圆通,而“奸诈”也会变成机警。这个时候,成功也就很容易了。

所以,说到底,在中国,伦理关系才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人即讲伦理,又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事自然能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