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有可能搬离合肥去至深圳么?

陈明辉


想啥呢,个人搬家的麻烦很多人都知道,何况一个大学搬迁呢。

中科大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1969年,科大的教改组到朝阳农学院取经后,在工军宣传队的主持下,向当时科学院的领导和国务院分管教育的机构写了一份报告,申请离开大都市到离城市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办学工、学农、学军的教改基地。科大派出工作组去湖北、河南、江西、安徽,随后才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目前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科大从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搬迁规模庞大,迁到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

一个高校对地区发展的带动是无形的,尤其是一个知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经济带动等等。再说安徽省会让中科大迁走吗?合肥市不仅把黄山路上的合肥学院200亩土地无偿划给中科大,还投资30亿在高新区建设占地2000亩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合肥高新区土地价格在500多万一亩,划出2000亩给科大建设研究院,土地价值就达100亿。所以为什么要去深圳呢?


世界大烩菜


首先感谢网友的提问,如果从问题的简单叙述而解答,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理由如下!

①中科大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简称,驻地合肥(安徽省会、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深圳拥有南方科技大学,如果中科大从合肥迁往深圳,意味着资源重叠,不利于校地全面合作,产生的带动力也将大幅缩小。


②合肥被定位为全国性科学中心,主要就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若迁至深圳,会给战略布局带来一些深远麻烦,不利于统筹。

③合肥是双重定位城市,在国家级战略规划中属于中部崛起战略区,但也是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中科大留在合肥将会为中部崛起提供教学研综合支撑,符合战略合作的基本要求,为拉动中部崛起提供重大支持。而迁往深圳又能给予带来什么?珠三角产业转移已形成常态化机制,而且还是中国最发达最富有的地区,难道要强者恒强?


记得文献上曾记载,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的原则,因此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作为试验田。

深圳应该大力扶持合肥,而不是合肥将中科大“拱手相让”于深圳助其发展,从以往的公开文件来看,深圳作为先富之人,应该协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才对。

因此,我认为中科大没有迁往深圳的意义,而且深圳应该迁一些工厂到合肥来完成原有的梦想!


民间查访专员


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可能搬离合肥。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来在北京,为什么会搬到合肥。1969年,当时北京很多大学都需要南迁,中科大也是之一。中科大选择的地点是河南南阳,但南阳不接收。这时安徽的领导人表示愿意接收,先是搬到了安庆,但安庆条件太差,中科大不愿意,后才又搬到合肥。

为了让中科大搬到合肥,那时候安徽及合肥也是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忙搬迁,腾出学舍,那样的年代,接收这么多人,粮食,土地都很紧缺,很不容易。当然中科大给安徽的回报也大,帮合肥争取来了中科院,中科大的科研实力,也对合肥,安徽,中国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现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府都很重视和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去年底中科大组建医学部,安徽省立医院并入中科大作为其附属医院。所以科大和合肥的关系一起走过这么多年是不会轻易分开的。


小楼的情感世界


中国科大,不是“不可能离开合肥”,而是“不能离开”,这点,关心中国科大的人们,必须深刻认识。

几天前,写了篇文章(《中国科技技术大学会从安徽迁出吗?》)发表于悟空,从历史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和技术层面,分析了科大不宜搬迁的情况,文章发表后,不少朋友私聊,提议讨论去深圳的可行性...这个,让我很囧,因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科大搬与不搬,不是“是否可行”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由于经常思考教育问题,很多朋友经常询问:中科大、北大、清华...等等比较如何?...对此类问题,一般不轻易作答,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的是,自己看一所大学,重与不重,更看重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国际学术排名”。

那么中科大重在何处?...近年,由于雄安新区的提出,除去“承载非首都功能”较为明确外,其它规划尚未明晰...但讨论中,有两个方面:社会与经济方面,将打造新世纪的“雄安示范”?

社会方面:要解决一线城市与地方城市的经济的平衡;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问题,科大去深圳,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经济方面,以“数字中国”看,AI入医疗;大数据下的城市群;加密快捷的语音通讯;共享汽车与自动驾驶...将是新的靓点,其中,源自于中科大的“科大讯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科大留在安徽,能为未来深圳、合肥、杭州、北京(雄安),国家新经济增长极,起好承南启北的作用。

中科大在合肥,是发展需要,更是科大自己的担当...科技兴国,实业兴国,科大责无傍贷。


zry张非


在安徽,科大要啥都是安徽都是集全省之力给,当年为了给科大腾校区,把安师大都挤跑了,把安师大的的校区直接给科大了,这就这待遇,这种支持力度,像深圳上海帝都没几个能做到,毕竟那些地区牛逼高校又不是一个,又不差一个科大,再说当年从接受科大到现在,对于科大安徽都是尽了最大的力度支持着他,可以说安徽对得起科大,虽然合肥竞争力不强,经济也不行,但是现在合肥也是三个科技中心城市之一,虽说相比于其他发达的城市,合肥对于科大来说就区域而言,发展前景没有他们好,但是安徽对得起科大,走可能性低。


般超


没有可能啦~

有位王子落了难,流落民间。王子向人求助,辗转几家都拒绝了:

“自己人都吃不饱,哪能收留你,不中不中…”

王子继续流浪,遇到安徽一户人家。这家人看起来更穷,可没等王子开口,这家主人就说:

“小小年纪流浪在外,从来也没见过这样可怜的王子啊…”

这家人收留了他,

“大狗和二狗挤挤,把房间挪给小哥哥住~”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让小哥哥到城里念书吧,大狗二狗帮衬做点家务,反正你倆也不怎么学习~”

吃饭的时候,家人吃菜,给王子留肉;置办衣服的时候,王子总是新色的,大狗二狗则缝缝补补过日子。

王子在学校里很用功,他发了狠努力学习,要对得起收留他的这家人,更要让自己所在得国家繁荣富强,再也不要有王子流落的不得已。

一年年,王子长大,英武挺拔,睿智明朗,这家主人说:

“你长大了,回去北京吧,那才是你的家~”

王子热泪盈眶,北望京华,对这家人说: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养我教我,长我育我,恩深似海,这就是我的家”

就这样,王子一直与这家人生活着,同甘共苦……

患难之交,情比金坚,京华尚不往,何况别的地方?


上庠


对于题主这种说法,我们觉得可能性为0.毕竟作为安徽省首屈一指的全国著名高校,科大在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影响力都是深远的。目前,科大和安徽省立医院达成了共识,建设自己的医学分支。弥补科大没有医学的历史。

我们来看下科大与合肥的不解之缘?

在文革时期,我们知道,由中科院领导的中科大其实遭受了一系列的破坏,很多的老师,教授等都被下放,学校设备等也遭受了一些破坏。当时的科大,寻求各方帮助,进行战略转移。但是只有安徽省愿意去承担,愿意去接纳中科大。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从科大迁入合肥的那刻起,安徽省非常重视科大研究工作和教学,也是给予非常大的支持,从土地,资金,人才。从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中科大是安徽省第一家建立暖气的场所,那时候的安徽经济是非常缺乏的,但是只要是科大需求的,都会尽量满足。所以,现在你会发现,中科大在合肥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而且新校区也在建设之中;而且中科大和安徽省立医院达成协议,把省立医院作为科大医学研究基地,弥补科大的没有医学的不足;

所以,在我们看来,科大与合肥的关系更加亲密,相互之间互助协作。


合肥生活通


中科大不可能搬离合肥去深圳。

安徽目前除了中科大以外没有其它顶级名校,中科大是安徽的一张靓丽明片,如果中科大搬离合肥,可以说安徽的高等教育都塌陷了,指望合工大很难撑起一片天。

一句话,安徽人不舍得中科大搬离,搬离会造成教育的不平衡,与国家目前的大政方针不符。

再者,中科大扎根安徽已有几十年,生根发牙,开花结果。中科大在合肥已发展很好,中科大出了很多优秀成果,在量子通讯,高温超导,有很多惊人的突破。中科大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科学家,在社会的很多方面都有很多贡献。

既然发展这么好,为什么要搬离合肥呢,这不是瞎折腾吗?

如果说中科大在深圳建立分校,分院,合作办科研院所还是有可能的。目前北大在深圳都有分院,科研院所。而北师大在另一个特区珠海也有分校。

所以说中科大在深圳建立分校还是有可能,但是想搬离合肥到深圳没一点可能。


俊世科客


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深圳以后地盘扩大了,需要高技术学校来匹配其地位,中科大无疑是最好的补充,深圳能最快将中科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同时深圳的人才储备也是合肥不能比的,没准真有可能


喷子盟盟主


不可能,要不是当初安徽收了中科大也许中国早都没用中国科技大学了,也没有量子通信也没有人造太阳,有人说是中科大成就了合肥,我不这么感觉当初要不是安徽合肥也许早都没用了中科大,当初中科大落败给河南,河南不收。给江西,江西不收。那时候改革开放没用多久安徽也穷叮当响毅然决然的把中科大这个问题收了下来,这几十年安徽也在飞速的发展中科大也在安徽的庇佑下成长。07年到16年合肥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从1000多的gdp增长到2017年的6200多。短短十年增长了5000多的gdp,有人说合肥吸了安徽其他城市的血,那再看看其他省四川除了成都12000多的gdp其余城市都没有破2000。湖北武汉。恐怕最平均的只有沿海省份了。国家优先发展沿海省份中部地区也没有办法。况且很多地方都是一方独大的,就像外国人知道北上广深,并不知道其他的新一线城市。中国也只会再这几座大城市对外做宣传。而省大部分的好资源都会到省会。国家大部分好资源都会到首都。就连镇大部分好资源都会在镇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