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狱卒用他的后半生来报恩,重情重义之举,死得其所!

从姑臧到长安相隔千里,如今开车走高速或者乘坐火车,都只需要十多个小时,而十六国时期,骑马需要好几天,靠一双脚走路步行的话,则需要大半个月。

一个狱卒用他的后半生来报恩,重情重义之举,死得其所!

齐难的四万大军,押着后凉君臣和一万多户的姑臧百姓,拖家带口,不情不愿,那速度就更慢了,偏偏还遇上了风沙扬尘天气,这个队伍走得狼狈不堪。离开家乡远征的军人脾气本就不好,加上一路上诸多不顺,老百姓可就遭了殃。许多人受不了这份罪,半路上病倒了,严重的就倒毙在了路旁,老百姓哭哭啼啼,惨不忍睹。

呼延平自从呼延超怒杀后凉军官之后,一直担惊受怕,又不堪路上的颠沛,竟然也生了重病。晚上,段氏和呼延氏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他,白天,呼延超背着他跟着队伍前进。呼延平的病越来越严重,队伍里却找不到大夫,也找不到药,只能一天天捱着。

此刻,呼延超才真正理解了呼延平这十多年来照顾他们一家人的艰辛和不易。想当年,呼延平丢下张掖的一切,带着年迈的公孙氏、大着肚子的段氏和幼小的呼延氏,从张掖逃入羌中,一路上还要防范官兵和盗匪,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这段路程可是要比姑臧到长安艰险多了。现在,呼延平倒下了,呼延超肩负起了这个守护全家人的重任,才懂得“看人挑担不吃力”的道理。为了家人,他必须学会隐忍,你不找别人麻烦,别人也就不会来找你的麻烦。

一个多月后,队伍历经跋涉,终于来到了长安城外,齐难带着吕家兄弟和后凉宗室大臣进城见后秦国主姚兴去了,老百姓则被暂时安置在了城外。这时,原本一万多户的百姓,一路上已经倒毙了十之二三,呼延平也已经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

呼延超说:“我偷偷溜进长安去找大夫来吧!不能再拖了!”

“不要为我浪费钱了。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呼延平虚弱地说,“我老了,死不足惜。只是我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你说吧,我一定会帮您办好的。”呼延超握住呼延平颤巍巍伸出的手。一家人都跪坐在呼延平的身边,聆听他最后的遗言。

呼延平望了望呼延超,又望了望女儿呼延氏,欲言又止。

段氏见此情景,已经明白了,说:“您放心吧,我会让超儿娶您的女儿为妻,照顾她一辈子的。”

呼延平闻言,艰难地露出了笑容,他用尽全部力气说:“我呼延平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命是慕容德大人给的,能够在有生之年亲手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我这一生死而无憾了!”

段氏和呼延超都感动得落泪:“您言重了,您保住了慕容家三条人命,这份恩情应该是我们欠了您的!”

呼延平最后告诉呼延超,他把段氏一直当成主母,他们之间的关系清清白白,从未逾越主仆之份,在外人面前是为了掩人耳目才谎称夫妻。因此,他呼延超从来就不是什么“拖油瓶”,现在,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恢复身份了,他就是慕容超,慕容家族的王孙公子,一个将来要干大事的人。

说完了心里话,呼延平终于可以安心地上路了。

呼延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义仆、义士,虽然他的身份并不显贵,只是一个狱卒,但他能够知恩图报,不计个人的利益,他的后半生,几乎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的,他的妻子早早死了,他也没有再娶妻,一心一意照顾着慕容超母子和恩人的母亲公孙氏,并且为公孙氏养老送终。相比历史上其他一些留下美名的义仆,例如春秋时的豫让,为了给家主智伯报仇,吞炭烧坏声道改变声音,用漆涂身改变形象,伏在桥下行刺赵襄子;三国时期,许贡的三名门客躲在猎场,刺杀武力高强的“小霸王”孙坚,这些舍生忘死、玉石俱焚的举动固然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像呼延平这样默默坚持了十多年的义举,更能打动普通人。如果当时也有“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呼延平必须要入选,他诠释的是知恩图报,是一个大大的“义”字。

可惜,天不佑好人,呼延平没有等到慕容超长大成人,建功立业的那一天。长安城就在眼前,呼延平再也看不到那里的繁华了,一个小人物,他的事迹没有湮没,至今还被人从史书中一次次地读起,为他击节叫好!

呼延平,你的人生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