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为啥越来越“冷漠”,老农的话说到了农民心坎里!

距离2018年春节已不足一个月了,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意义最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走亲访友、阖家团聚等等所有饱含意义的事都集合在了一起。特别是在农村,在外求学的,进城务工的都纷纷放下了手中的事,回家筹备新年。

过年走亲戚,为啥越来越“冷漠”,老农的话说到了农民心坎里!

说起新年,这些年逐渐流行了一个新词,“年味”。新年走亲访友是多年来的农村习俗,在外奔波忙碌了一整年,一大家子也就在这个时间才能碰在一起,相互寒暄寒暄了,同时也增进了一次彼此间的感情。但是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这些年,农村的年味逐渐变淡了,走亲戚也渐渐变得“形式”多于“冷漠”,这是为什么呢?咱看看老农民怎么说的吧!

(1)交流减少,情感慢慢变淡。以前农村人大部分都是靠在家种地谋生,大部分亲戚朋友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经常见面,彼此间的感情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也正印证了那句话“情感是需要培养与呵护”。但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化,农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打工,生活太忙,导致很多亲朋好友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几次面,随着交流的短缺,慢慢彼此间的情感也就“冷淡”了下来。

过年走亲戚,为啥越来越“冷漠”,老农的话说到了农民心坎里!

(2),渗透于亲朋之间的“攀比心”。和过去吃大锅饭的年代不同了,受到现在农村的生产模式影响,不同农民的生活质量差距越来越大了,也开始热衷于相互“比较”了,谁家的孩子去了好大学,谁今年赚了更多的钱,严重的攀比心让不少人赢得了面子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农民丢了面子,渐渐地,攀比心带来了不幸福感、嫉妒和憎恨。这让农村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了许多,使得不少农民“不屑”以往的亲戚情感了。

过年走亲戚,为啥越来越“冷漠”,老农的话说到了农民心坎里!

(3),“礼尚往来”变得没意义了。农村人热情好客,逢年过节串个亲戚总会带点礼节性的东西,基于淳朴的待客情节,礼尚往来是少不了的。这个环节就让不少人犯了难,别人带来了200元的东西,自己也就得按照200元的标准给人“返还”回去,但又不能雷同。这个环节使得特别是不少年轻人感到“麻烦费神”、没意思。索性就渐渐淡了下来。

(4),时间与空间上的“硬伤”。除了以上三点外,现代农村亲戚间居住位置也较过去分散了很多,跨省跨市也不鲜见。这使得走亲戚变成了一件“费时费心费钱”的事,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但很多都是重要的亲戚,特别是年轻人都是被父母逼迫着去走亲戚的,不得不去,渐渐形成了抵触心理,使得农村走亲戚情感淡了,形式重了,人情味没了。

过年走亲戚,为啥越来越“冷漠”,老农的话说到了农民心坎里!

但不得不说,走亲戚是农村的一大传统,在现阶段农村人情味变淡的情况下,如何维系好家族亲朋的彼此关系,成了当下农村的一个现实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