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做题不会讲课?

鲁世荣


其实讲课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不断练习出来的。会做题,证明专业知识很好;但是不会讲课,我觉得还是练习的较少。下面我说说我练习的经历,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 你要锻炼演讲能力。大学的课余时间也是比较充沛的,利用没有课程的时间自己到空教室去练试讲。最开始你可以自己尝试着写一个稿子从一点点的读开始,再过渡到利用提纲半脱稿最后达到脱稿。我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练的时候,也是不敢大声说,时间长了以后,我的声音就开始慢慢变大了。这是我最开始练试讲时自己照的照片,尽管说讲课的逻辑上和板书上还是有不足,但是至少有点老师的样子了。

  • 你试讲也要有备课。我感觉在讲课之前把本次课所要讲的东西准备好,甚至一些关键的表示逻辑关系的语句要有草稿,这样对于自己讲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点,你可以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讲课方法,经过多次练习,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进。至于先讲哪个后讲哪个,就是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并且能够接受吸收的了。比如说对数的概念和对数函数,那肯定是先将对数概念再讲对数函数。还有现在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讲课的时候要细致一些。我就看见过高一的同学一元一次方程不会解,一次函数不会画的情况。所以说,我们对于这样的孩子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还要让他们知道本节课可能涉及到哪些以前的知识点,让他们课下学习。
讲课的逻辑我认为一是从备课上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规划好,二是一定要有关键词的出现(比如首先,其次,最重要的是······)。
  • 讲解难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说简略的思路,告诉大家这道题我大致是怎么做的,比如说证明线面平行时,我在平面之中我找到了一条与这条线平行的直线;之后再去详细的说明这条线是怎么去找的。记住我们预想的难点往往不是孩子真正不会的,有的孩子我们觉得的难点都会,不会的恰恰就是我们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

  • 知识点首先要让同学们有印象,有实际例子的可以从实际例子入手,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去构建推导(不是进行阅读)这个概念,构建完成后,通过例题进行训练,之后再提高对于概念的认识。举个例子:导数新课教学,从身高变化率的例子开始导引出导数的概念,之后与学生一起尝试着去给导数下定义,再去不断的修改得到正确的定义。我们再去用定义去解决一道例题,最后再来推导导数的意义等等。

讲课的时候思维要和孩子保持一致,孩子们习惯硬套公式。比如说二次函数一般式他们往往不细看就把题目中的ABC代入,有的时候就会出错误还以为是题目出错。
还有一次孩子问我A+B=C这是什么公式?我想也没有这个公式,我问他是在题目中出现的吗?他说是的。结果这个“公式”是题目求证的结果,那我不看题怎么能想的出来呢?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培养好默契,让他知道如何问问题,如何进行课堂互动等等。

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林林的小屋


在我的二十一教学生涯中,确实见过不少自己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但做老师却总不得劲的人。

首先是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一样,有些人的领悟能力非常好,老师一讲他就懂了,所以当他成为教师的时候,也以为别人也一样,这样做,这样做就可以了,结果会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其次是因为没有注重条理性和细节。作为一名教师,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备好课,要知道这节课的前因后果,前面学习了些什么,现在要学的是什么,另外还要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里面要熟知这节课的流程,也就是从这个知识点到那个知识点。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会提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再就是细节,细节一定要弄懂,不能直接跳过,不然学生也很容易搞混了。

总之,做老师要多学习,既要备好课本,也要备好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上好一节课。

如今网络如此发达,可以上网去找些优秀课例看看,看看那些优秀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多看,多思,总会进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