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等於揠苗助長嗎?

珵素

揠苗助長的典故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傳說,宋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自己的禾苗長得不快,長得不高。一天,他非常疲憊地回到家裡,臉上卻滿是得意。家人很疑惑,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這個人高興地說:“我今天累壞了,因為我幫助咱們家的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非常疑惑,就跑到田地察看情況,結果發現自家的禾苗全都枯萎了。

揠苗助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遵循客觀規律,要循序漸進,不能強求速成。將揠苗助長的故事與國內的教育聯繫起來,也不是最近的事,很早以前就有人呼籲,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不要過多地干預孩子的成長。

超前教育等於揠苗助長嗎?

確實,在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讓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或者讓自己的孩子額外學習一些外語等知識,學校的老師有時也會講一些超綱的內容。一些還未入學的孩子,也會在家長的要求下背誦一些古詩文,幼兒園的孩子則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學習小學的知識。這種超前教育在國內非常普遍,自然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反對這種超前教育的人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最重要的是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隻記得那些翻不完的書本、背不完的內容。其次,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規律,孩子的教育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超前教育讓一個孩子過早接觸太多的知識,這無疑違背了這些規律。用違背自然規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成長,就像是在揠苗助長,最終自然就會失敗。

釋放孩子天性,避免過多幹涉孩子成長自然是好的。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而給其施加過多的壓力,肯定不利於孩子成長。但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對於那些喜歡學習,喜歡鑽研的孩子們說,過早接觸超過其年齡的知識是很自然的事。

超前教育等於揠苗助長嗎?

如果有心去翻看那些名人傳記就會發現,其中不少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學習能力,不少人甚至在十幾歲時就已經完成了大學課程。以人文學科類的大師為例,不少人在一二十歲時已經掌握多種語言,這顯然不是那種放羊式教育能夠培養出來的。事實上,不少名人所接受的教育要超前其同齡人一大截。

各國的教育都依照年齡劃分了各個階段,各階段有各階段的學習任務。教育機構從公平性出發,杜絕超前教育無可厚非,但也需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切實需求。釋放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意味著不能生硬地將孩子進取的道路堵上。孩子需要學什麼,不該學什麼,應該由孩子自己掌握,而不是由家長,由社會進行過多幹涉,我想這才是反思超前教育的前提。

超前教育等於揠苗助長嗎?

為孩子做教育規劃應該從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盲目地讓孩子跟風,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肯定不妥。但也不能無視孩子的需求,限制孩子的學習能力。

此外,反思超前教育還要立足當前的現實。要知道,家長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其本質還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現實情況。唯分數論的現實不變,巨大的競爭壓力不變,這些現實基礎不改變,這些現實需求不消失,超前教育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堅持下去。當孩子的學習、競爭環境改善了,超前教育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市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