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父母卖房供娃留学,6年花200万,结果孩子学成回国求职被开两千元”这件事?

彩虹下的自已


名者,实之宾也。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要留学之名,却没有留学之实,结果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每次听说谁谁留学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就不得不感慨,这哪里是学生在留学,分明是家长在留学(流血)嘛!

真正的留学,是不需要花什么钱的。个人认为,本科除非能考上藤校,不然都老老实实参加高考,争取国内的985,211大学,假如连一本都考不上,出国留学也没什么意义。

本科毕业之后,如果英语和GPA过关,能够申请到国外名校的全额奖学金,自然可以出去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含金量也是有保证的;再不济,可以先上国内的研究生,争取我国的公派研究生资格,也花不了什么钱;再退一步,国内博士毕业以后,再申请出国做博士后也不迟。这些正规的留学渠道,都不需要花什么钱。



总之,出国留学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努力上,靠爹妈金钱铺出来的留学路,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每年的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留学生,动辄百万级年薪,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待遇,那是因为别人的留学都是靠自身努力一步步走过来的,值那个价。

说白了,留学只是学习的一种途径,还只是面子,真正重要的是有没有货,里子怎么样。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无语,这道题根本是个假“噱头”,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出于什么心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一道“歪曲事实”的题,大概是出于酸葡萄效应,嘲笑海归的心理,但真实的情况是,如今的海归虽然不如以往值钱,却也不至于混得太惨。】

首先介绍一下事情经过:

(1)2011年,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女生小林,成绩中等,预计参加高考只能上普通大学。

(2)小林父母不甘心,决定让女儿选择出国,避开高考。

最后选择的是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学习金融专业。由于需要参加预科,而且学习金融专业的学费较贵,虽然仅仅是留学澳洲,而不是留学费用昂贵的美国或英国,但在其后的6年里,共花去200万元左右。

(3)小林的父亲是个生意人,家里条件不好不差,但她父亲很有魄力。

当初小林出国时,她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套老房子卖掉,得到150万元,其中的120万留作女儿留学基金,还有30万,再加家里的积蓄,用作首付,另外买了一套180万元的新房。

(4)6年之后,小林留学完毕回国,他父亲买的那套新房子,已经涨到了400万元。

(5)小林学习的是金融专业,这个专业很高大上,到找工作比较困难。

回国后,小林一共参加面试6次,但由于仅仅是一所国外普通大学的本科学历,在求职中并不占明显优势,而且招聘单位的条件也很苛刻。

在其中一次求职时,招聘单位居然当场宣布称:“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99随便观点:

第一,如今留学生为啥不值钱了?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在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的确不如以往值钱。

(1)十年以前留学海外的都是优秀学生,那时候以公派留学生为主,自费生,也就是自己花钱出去留学的,仅占总人数的大约1%比例。

有一项统计数据:

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的各类出国留学总人数14.4万人,这其中自费留学生仅占极少数,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少数家里特别有钱的。

然而,到了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总数达到了54.45人。

10年时间里,留学生总人数暴增近4倍!

另一项数据表明,2007年之前,从国外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4.4万人,而这个数字到了2016年是43.25万人,几乎暴增10倍!

(2)增加出来的大量留学生,已经不是所谓“优秀学生”了。

从小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当初的小林,如果参加高考,她仅能在国内上一所普通大学,就连211高校也无法考取。

然而,这样的学生花费200万元,就能拿到一张“还算像样”的澳洲大学文凭。

(3)国内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的国内名校,尤其985大学,都有与国外大学的合作项目,甚至于,有的名牌大学,与国外名校之间,有交换生名额,可以让国内的大学生,直接出国在国外大学里,学习,生活半年左右,以此熟悉国外的教学环境。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中档以上国内985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比国外大学差。

【综合以上原因,一方面,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人数增加,质量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提升,此消彼长之下,留学生不再那么值钱,就不奇怪了。】

第二,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并非真的烂大街了。

要说留学生不再那么值钱,这是事实,然而,留学生所谓的不值钱,那不是相比于国内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而是和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相比。

就拿杭州的留学生小林来说。

她手里拿的是澳洲莫纳什大学的金融专业文凭,当她的竞争对手,是国内普通大学的金融学本科毕业生,谁的竞争力更强?

这根本就是不需要比较的问题,当然是小林的竞争力,更强!

当然了,如果让她去和浙江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相比,去除掉非专业知识方面的因素,她肯定处于弱势。

这一点都不奇怪,她的基础原本就比浙大的本科生,差得很远!

第三,所谓的“求职被开2000元”,根本是玩弄噱头。

小林学的是金融专业,这个专业虽然现在很热门,但这个专业的求职是很困难的,国内的从业人员,需求量比较小。

而且,这个专业的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高,薪资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是与业绩挂钩。

说白了,这个行业靠的不是工资,而是提成!

这也就不奇怪,当小林求职时,招聘单位会公开表示那样的“苛刻条件”。

这样的条件,不是针对小林一个人,而是所有的求职者。

第四,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出国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

事实很清楚,小林的父亲是聪明的。

他有什么损失呢?

当初卖掉了家里的老房子,看似为了女儿出国留学,已经“倾家荡产”,但真实的情况是,他在保证女儿留学费用的前提下,给自己买了一套180万的新房,6年后涨到了400万,他不亏。

小林的父亲不愧是一名生意人,这个算盘打得精!

对于小林的女儿来说,她也得到了最佳结果。

假如没有出过留学,她只能在国内普通大学读本科,等她毕业后,像她这样的大学生,在国内非常多,最大的可能,她只能从一个最普通的办公室文员,慢慢往上爬。

但现在呢?

现在的小林26岁,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虽说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砖”,但她的这个“搬砖”,可不是简单的“搬砖”。

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她老爸当初的明智和果断,小林这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人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结束语: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我们不能想当然,人云亦云,那样只会是自己骗自己。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985高校 = 国外名校 > 211高校 = 国外大学 > 普通大学 > 不上大学,这就是事实。


99随便


家族财富密码高级研究员张仲认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拆开来看。


一、孩子去的是什么学校?

二、在海外留学学到了什么 ?

三、回国求职做得是什么工作?

四、留学就一定对应好工作吗?



一、据了解,去的学校是莫纳什大学,而且先读预科,并且学的是金融专业。


对应在国内,就相当于去不了211/985大学,去个普通二本甚至三本,学的还是比较虚的金融专业。

可见:1、这个学校门槛很低,门槛低意味着花钱就能去,花钱就能去,意味着没什么竞争力,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这么一看,本科毕业找2000块钱底薪的工作,就不是新闻了。


二、客观来说大多数英联邦学校商科类专业,其实都是水水就过去了。


如果在国内学够了过硬的财会、金融量化等专业技能,根本不至于在国内干销售工作。


所以,与其说200万没用,不如说花两百万没好好学习。

殊不知多少留学名校,辛苦学习,然后跻身华尔街,或者是回国进券商投行。


所以问题还在于是否认真学习,而不是花200万去为了这么一个文凭


三、留学回国,一没有师兄师姐等人脉,二没有实习经历,三没有过硬的本领

2000的工资,证明她只能找到这些有极强替代性的工作。


留学不应该盲目,不能搞洋学历崇拜,出国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果不是基于这个目的,必然会大失所望,本末倒置。


四、留学早就不是十年前的稀罕事了。


欧美国家的教育早就产业化,花大钱拿文凭是普遍现象。


企业招你进来不是冲着文凭去的,而是冲着你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益。

之前因为能够考取这些学校的人往往优秀,企业因此认可这些文凭。

但文凭开始不值钱了,留学生的质量下降了,企业自然会因此现实地不那么迷信洋学历。



因此,无论是出国留学也好,在国内读书也好,踏实学习,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家族财富密码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个案了,在当今这个独生子的时代,基本上很普遍了。


举个简单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把这个孩子当做掌心宝一般,所以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么他可能读个好学校,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那就考个差不多学校就行。随他自己。或者孩子读完高中,直接送到国外去读大学,现在很多家庭有的是钱,而国外很多地方的学位都是只要愿意花钱就都可以办成的。因此貌似考大学也不那么重要了,只要有钱貌似都能办。包括若是在国内考了一个一般的大学,也可以花钱去国外读一个研究生出来,一样是海归硕士。

但若是孩子的能力本身没有提升,而是家庭考钱堆出来的,那么除非家里在他走向社会的时候给他安排好后路,或者承接自己的家族企业,那么整体来说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有多少家庭有自己的家庭企业呢?顶多是算有钱,但这个钱也不足以让孩子一生衣食无忧。所以还是要走向社会。再者说,不管给儿孙留下多少钱,迟早会花完钱的时候。所以与其给孩子留下钱,不如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样留下的财产对于他来说就是锦上添花了。


而现在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太多了,而导致海归硕士质量很低,很多都是成绩不好才送出去混个国外的文凭,看似高大上,但是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的。因此开2000 的工资并不意外,因为能力就如此了。


所以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赚钱的方法。

老王语录:亲爱的读者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别忘给老王点个赞哦~关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给你!


老王侦查记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首先,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局面,小林的父母是否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呢?父母当时的选择错了吗?

1、对未来职业竞争力的考虑

小林高中在杭州某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中等,想必考进一本还是很有把握的。但是,她父母认为与其进国内一所普通大学,还不如直接留学拿一张国外名校的大学毕业证。


请注意,小林最初成功申请就读的是澳洲莫纳什大学(Monash),这所学校历史排名甚至一度高于北大清华。


莫纳什的学位在澳洲是很出名的,雇主认可度非常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知名度。


而她读的金融专业严苛的挂科率据说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所以,对于小林的父母来说,选择留学世界名校的名专业,不失为一个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选择。


不过,该校在咱国内的知名度小的可怜,这是后话了。

2、对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估

小林的父母是生意人,家境并不算富裕。


所以在做出留学的决定后,他们150多万卖掉了市中心的老房子,其中120万留作小林的留学基金,剩下的30万加上家里的积蓄作为首付,贷款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


虽然每个月多出了房贷的压力,但可以看到的是,父母在她出国前就已经预留好了她大学四年的基础费用,并且随着房价的上涨,他们的新房目前的估价也涨到了400多万。


因此,从经济上看小林的父母也还是量入为出的。


父母总希望拼尽全力,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支持,送她走出更好的未来。在当时,小林的父母所做的选择,可以说是倾注了满满的爱与期望。难道就因为六年的收支失衡就能断言是错了吗?

其次,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局面,小林会同意去吗?难道留学真的不值吗?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小林辗转学成归国后,多次求职受挫,虽然不知道那个“底薪2000,靠业绩提成”的公司职位是什么,但能够看到的是,她不断地降低着自己的求职预期。


最后,她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月薪5000元的国企。


“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


海外留学,褪去了光华,但也并未被完全抹杀。只是说,和所有的高校毕业生站在了等同的位置了而已。“能力优势、工作经验……”这些问题,无外乎是在问,你在校园里的青春年华可有收获,可曾为独立生存做过准备?


在我看来,小林在跨出国门之前,就已有所收获。她在父母做出这个决定之时,就背起了一份责任,那就是“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她轻描淡写的述说为了提高雅思分数,掉了不少头发,就可以想象她为了这份责任有多拼。


在国外,她需要独自面对孤独和学业上更多的困难。为了减少开支,她搬去和别人合租;因意外被劝退后,她不得不独自寻找解决办法,转去稍差的学校读研,这无疑是当时最优的方案。


正如她自己说的,“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生存的能力,独自经历过的挫折,这些都是小林人生的财富。甚至包括回国后的求职过程,面对受挫,她能够不断的放低定位,初入职场后也能够踏踏实实的认真工作,这些或许都与她远渡重洋的留学经历有关。


未来的路很长,莫纳什大学的两年求学,澳洲某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只要留学的生涯没有虚度,曾经的困难没有被击退,值与不值还真不是起薪就能定论的。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说到底,出国留学应该是一些中上社会阶层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因为一个上阶层的家庭,为子女提供到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还有的是社会人脉关系,眼界视野,他们出发的高度是中下阶层所无法企及的。 在留学圈普遍是一个高阶层子女聚集的情况下,你在求学期间所学到的所接触到的往往比一张文凭有用。 固然留学圈会有类似富二代这种带贬义色彩的人群,但我这里说的是大多数的人,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教学,父母都是从商或者企业机关高层,他们会继承上一代所带的光环和广阔视野。 如果一个家庭要忍痛卖车卖房才能负担得起子女的出国学费,那还是不要出国。 他们的阶层决定了视野,在教育子女时他们的主流思想还是:读好书找份好工作,一味固执地认为一张毕业证或一张外国毕业证书是十分的重要。 可以说,除非你真的读得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或非常吃香的专业,不然你回国,除了一张所谓有出国留学加持的证书,你什么都没有。 因为你的父母,什么都不能为了提供,他们的人脉,都是中下阶层的人,可能每天就教你,如何精打细算度日,工资如何使用云云。 这里说的中下阶层并不是说那些月入五六千连自己都省吃俭用的那些,而是说,两夫妻月入两三万甚至更多的,他们唯一的着重的所谓财富就只有工资进账,连带着他们带给后代的也是这种思维。 他们的后代到了国外后往往只会群居两种人: 一,和他们相同背景的,然后要靠打工帮补学费; 二,富二代喜欢罩小弟罩着你。 第二种情况先不说,第一种情况是普遍,并不是说打工劳动这种刻苦耐劳不好,而是,你花学习时间去工作是不得为而为之; 不同于中高阶层的留学生,他们是真的刻苦,他们也打工,但他们是自带着独立自立精神,带着体验的精神。 尤其是求学阶段是一个思想未完全成长的阶段,你所接触到的,所来往的圈子往往会决定你的成长因素,因此即使毕业回国,你所处的阶层还是一样。

这里强调,这里发布的并不是所谓的“读书无用论”。 相反,下层子弟想飞上枝头,要么就下海从商,但这是凤毛麟角还要看运气; 要么,一条简单点的道路就是,读书,往死里读,一个或多个高端吃香的职业学位,确保毕业后能进入一个高端领域。 千万别好似广大留学生那样,随随便便读个会计金融不知所云的专业,别人有比较好的背景支持,你没有的话,那还是别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提问里所提及的父母买车买房供读书,我猜这对父母传授给儿子的思想肯定是: 毕业,找份好工作。。。 这种思维,注定悲剧。


员村下山豹


杭州父母卖房供娃留学,6年花200万,结果孩子学成回国求职被开两千元,充分说明留学也需要谨慎!

很多家长,过分庸俗化了出国留学。以为只要出国留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实际上西方的高等教育体制与中国的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公立占了绝对的优势。而西方则是私立院校和公立院校并存。而且对于中国留学生,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都要收取高额学费。相应的,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学术水平的考核就没有那么严格。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虽然知道大面积招收不够条件的中国留学生会拉低学校学术表现。但是为了生存,也毫无办法。所以这样的留学实际上和以前美国院校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不管你花了多少钱,都不能保证他们能学到真本事,回国以后找到好工作!

所以,现在理性的做法是如果孩子高中真的是表现优异,能够获得美国顶级名校的offer,才可以去。否则,烧钱式的留学毫无意义。而最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大学在国内读,毕业之后申请欧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如果能够成功,既能证明你的能力,也可以花最小的成本来享受欧美的优质教学资源!


地震博士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内心可谓五味杂陈。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程,几乎拼上了所有的家当,但是换来的却是那样的结果,不仅令人唏嘘。我在想,这对杭州夫妇,他们为什么要拼尽一切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呢?他们又为什么花费这么多呢?孩子在国外学习,到底都学了什么呢?

送孩子出国求学请谨慎,要量力而行

这些的接触过不少家长,向我咨询想送孩子出国求学的案例。我一般都会先问家长初衷是什么?如果有家长说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们大都送孩子出国了,我便只说一句话,如果你承担起高额的费用,我说什么都没用了。再问家长你送孩子出国求学有目的国、学校、专业、就业等多方位的考虑吗?如果家长经济条件还可以,能承担的起,我会给一些相关的建议。对于因我的建议而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我一般都会后续跟踪,因为有些孩子在国外同样需要家庭教育支持。因此,看到杭州这对夫妇培养孩子的经历,我就告诫一些有此想法的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别不计后果就把孩子贸然送出去。

国外也不是天堂,家长要考虑到所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我曾经跟踪关注过一个从上海去新西兰留学的孩子,这个孩子高中未读完便走了。到了新西兰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且自控力也很弱。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学业便出现了问题,这个孩子开始和当地华人一些孩子接触,慢慢又接触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结果吸毒而被抓,父母悲痛万分。我建议家长想办法去处理此事,如果能带回国最好。家长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周折,才把孩子弄回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大都是家长过于迷信国外的教育比国内好,甚至上梦想着孩子能学有所成。但是哪曾想,有些孩子出国后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结局中很难预料的。

送孩子出国求学,不要光看别人家孩子满载而归

这些年,送孩子出国求学之风日盛,特别是一些未年人出国学习。一方面是受盲目跟风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对国内应试教育不满意的影响。不管哪一种,很多家长都是把别人的孩子当参照系,只有少量比较理性的家长会考虑的很充分。就拿杭州这对夫妇来讲,他们恐怕根本没有做好对孩子出国求学的规划,倾全家之力,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在国外学习,连最起码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都没有,他该怎么学呢?是否考虑到在国外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所受的观念影响,回来后能否适应国内的环境呢?因此,请家长们在送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考量。且孩子出国后,要做好连续跟踪教育和指导,如果有必要一定要请专业的老师辅助你们。

在家千般好,在外样样难。为人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未来只有梦,而没有想,恐怕最终你会让孩子被耽误了教育,更误了教孩子学会做人。


韩国成老师


澳洲留学,金融行业,这两个大标签一贴,和2000块钱的低薪很明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是所谓学成求职,求的是什么职呢?

其实查一下国内对金融行业的薪酬调查就清楚了,金融行业近几年一直是国内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之一,就不要讲在杭州了,在我们张家口这种小地方,一个银行的正式员工(非劳务派遣),起薪也不可能是2000,在八大金融行业常见职位里面,唯一薪酬下探到2000这个区间的,只有一个,就是会计,所以看到有位朋友讲,底薪低,提成高啊!不要闹,会计哪有什么提成,最多有点儿福利。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变成了,澳洲留学6年,教育投资200多万,回国以后只能到私企当会计——国企的会计,起薪也不会这么低——而就我的了解,私企的很多会计,根本是不需要学金融的,而一些低薪会计,甚至连学历都不限制,会加减乘除就行,所以这位小朋友在澳洲6年,回国以后却去应聘当会计,她在澳洲到底学了啥呢?

恰好我有一个妹妹,现在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她是在加拿大学的金融,但是毕业之后就在加拿大找到了工作,之后考了好几年通过了CGA,相当于我们国内的注册会计师,现在早就定居了,不过这其实也只是普通人而已,而我另一个学金融的朋友就更厉害了,在美国亚特兰大学的国际金融,博士毕业,已经应聘到常青藤名校当老师了,

所以我想这件事真正的重点在于,这位小朋友不过是混了个文凭,根本什么都没学成,毕竟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不仅看简历,还要面试,能力差不多的话,在国外就业也没问题,又何必跑回来当低薪会计?

最近的十几年,人民生活是真的富裕了,有条件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但是问题在于,留学留学,重点不是在哪儿学,而是怎么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外国,不学就不可能掌握知识,学到本领,没有知识和本领,也就很难得到高薪,除非卖的不是本领,而是自己,盲目的送孩子出国镀金,等于是送他们去吃喝玩乐,学无所成,靠一纸外国文凭蒙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所以这件事对于每个家庭,都应该成为一个警示,告诫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切勿盲目跟风,必须不断强调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最终都要依靠他自己。


一笑风云过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一直提醒学生:仅有ABC三类学生适合出国留学

,其余学生切勿盲目跟风,否则海归代薪甚至待业现象仍会层出不穷。伴随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十年留学生人数暴增,而其中大部分属于盲目跟风留学:进一步,因学习能力和自制力差不能跻身上层人才之列,只能混个学历草草了事;退一步,因事前毫无长远职业规划,回国后一脸茫然。留学生中以“进退两难人群”居多,造就了如今“留学无用论”的舆情。听到“现在留学不行了,xx小孩回国后工作都不好找”这样的抱怨也就不足为奇了。

A类:成绩优异拔尖,励志从事高精尖行业,有出人头地的远大理想。

这里说的拔尖指高考考上985、211乃至清华北大的尖子生,共同特点是IQ、自制力、学历方法均较为优秀,依托欧美发达国家更优越的科研学术环境,可再拔高一个层次,步入顶尖人才行业。而此类人才薪酬也较为喜人:我的老铁(昔日理科状元,703分)去了硅谷一家只有几人的程序化交易公司,14年利润2600万刀;某女学霸(原本是状元头号种子选手)在美国从事高精尖行业,戏称打算30多岁退休回国种菜;其他20来位同学就不一一列举了,最低收入是我这个大学教师的三倍有余。

B类:成绩一般,自制力强,留学后进可攻退可守。退一步,可凭借国人应试能力优势实现错位竞争,跻身国外中高端人才行列,获得不错的薪酬;进一步,可晋级为A类人才。

这里所说的成绩一般通常指高考能考上二本以上。朋友圈中这类人不少,高中成绩一般,徘徊于一二本线之间,但从小懂事,自制力惊人。出国后没两年,便凭借国人的应试能力优势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从昔日的一般、一般、很一般鱼跃成为国外高校的尖子生,之后平布青云步入高端人才之列。当然,知子莫若父,如果小孩自制力不强,就要慎重了,否则小孩出国“旅游”几年回来,成才未果,反倒成了“事件反面典型”。

C类:成绩较差,但家庭条件优越、自制力强,通过留学以时间换空间,尽早修完硕研乃至博研;毕业后,凭借年龄和学历双重优势,归国后极易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

国内一般是硕研修3年,博研修4年,博士毕业都快三十而立了。国外的硕博教育周期较为宽松,硕研2年毕业、博研2-3年毕业的情况极为常见。如果小孩成绩不理想但很懂事,家长可以考虑送出去留学,获得年龄、学历双重优势,归国后安排到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趁着年轻为祖国早做贡献。这样的规划尤其适合乖巧懂事的孩子:一位初中同学,本科毕业于成都某民办高校,之后到英国读了两年硕研,如今在成都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就职;一位好友,专科毕业后留学澳大利亚,25岁博士毕业(我直读硕研26岁才毕业),凭借学历、年龄优势,成功招录至某外国语学院任教。当然,这条路需要家长跟小孩达成一致,并事先做好长期规划。

如果您家的情况不在此列,不建议出国留学,否则极易沦为“进退两难人群”,适得其反。若情况特殊,请私信或在评论中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头条号:四筒爸爸,大学教师、教育心理与职业规划砖家,你身边的脱坑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