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

《球报》独家报道:

足球是圆的,《球报》是方的——寻找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

人生挺有意思的

没想到花甲之年,我还能与球结缘。

刚刚结束俄罗斯世界杯,把我带到了那片绿茵场,那昂扬的青春,雄性的碰撞,风一样的速度,过一样的激情曾经是那样的熟悉,隔着电视屏幕,我仿佛听到了看台上球迷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闻到了草皮场地特有的气息。

足球曾经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生命里重要的驿站。1988年至1992年,我曾经在《美报.球刊》做了四年记者,见证了《球报》的前身从零起步并逐渐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见证了辽宁足球一段辉煌的历史。

寻找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

最近复刊的《球报》聘请我出任主编,我犹豫再三,但还是没有抵挡住那份压抑已久的绿茵情缘。和《球报》分手已经20多年了。多年的专业记者早已沦为了普通球迷,尤其对中国足球的失望,我已远离那个曾经魂牵梦萦的足球,在企业工作多年,虽然没有放下手中的这支笔,但除了写些企业的年报和从事房地产专业的文章,对足球早已割袍断带,形同陌路。一旦接手,还真有点六神无主,茫然失措。《球报》复刊,如何生存,市场在哪,现在谁还能看纸质的东西?我们可以报道的,吸引眼球的东西是什么?国际足坛?中超?NBA?XBA?八卦?内幕?黑哨?丑闻?几天来,翻来覆去,翻箱倒柜,绞尽脑汁,不得要领。

有生意有一条定律,做你熟悉的。什么是我熟悉的,那就是我在《球报》四年的经历和体悟。

我熟悉的老《球报》的办报定位和方略,那就是浓重的地方特色和棱角分明的战斗姿态。如果说足球是圆的,那么,我们的《球报》就是方的。我们毫不掩饰对辽宁足球的喜爱,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秉持媒体的良心和职业操守,爱憎分明,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直抒胸臆,正因为如此,才在刀光剑影的媒体厮杀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才能成为球迷的精神食粮和感情寄托,才能让我在复刊的新闻发布会上听到“球报球报,球迷需要”的口号。

寻找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

我熟悉《球报》记者的工作强度和苦辣酸甜。上一期复刊号上刊登了浦家齐的一篇文章,记录他在外除夕之夜赶回家过年的传奇经历,很典型的代表了《球报》的艰辛的工作特点,机智灵活的头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让我想起了我做记者时的许多往事。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在北京亚运会期间,我看完在丰台体育场的比赛赶回北京室内写完稿件已经夜班十分,北京电报大楼早已下班了,没法传真稿件,而沈阳还在等我的稿件下版,第二天要出报。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打车来到了北京日报,说服门卫,找到当晚的值班主任,他叫蔡赴朝,跟他说明情况,得到了他的帮助。及时把稿件传回了沈阳。现在蔡是北京市委宜传部长。还记得辽宁足球队夺冠亚俱杯的那个夜晚,辽宁足球队来的辽宁友谊宾馆庆功,我从五里河体育场出来骑摩托一路跟随球队大巴,并通过层层关卡进入宴会厅,拍得了独家照片。我熟悉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那是多么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一段历史啊,中国足球历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是我们辽宁足球队创造的,李应发教练带领的一支创造传奇的队伍:赵发庆,马林,黄崇,唐尧东,王军,王学龙,孙伟,王东宁,汤乐普,高升,隋明云,傳博,董礼强,徐弢,李争,傳玉彬等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他们镌刻在辽宁足坛的史册上,也铭文记在我的记忆里,我熟悉他们,就像熟悉我的多年未见的兄弟。

寻找辽宁足球过去的辉煌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先来寻找一下他们呢,寻找我多年未见的兄弟,他们都在哪里,他们的近况如何?他们过得好吗,他们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远离足球又回归足球了呢,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老了呢?

从下期开始,我将把我所思说想,付诸行动,我想派出记者,奔赴全国各地,去寻找当年辽宁足球十连冠时期的教练员、球员以及所有与这一段光辉历史有关的人员,挖掘那一段历史的宝藏,展示那一段历史辉煌以及他们在新时代里书写的新篇章!

亲爱的读者,你想他们吗?你准备好了吗?

敬请期待!

《球报》记者柏荃

球报独家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