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基辛格的外交理念?

那年花曾落


首先,基辛格的所做所為的出發點根本就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這點即便是在促進美與任何國家關係密切問題上從不例外!當年,他力促聯中抗蘇,打開了中美關係的新局面,為消除中國在國際上孤立與遭包圍做出了貢獻。

基辛格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智者,所做一切的最基本出發點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不要輕易把他貼標籤為哪個國家的“老朋友”,說他是“曾經的、老的朋友”就可以了。美國的智囊是一貫並且延續的,其核心保國家利益這一點絲毫不變。如果能基於此,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基辛格現在開始全力推動美國親俄羅斯,並且明確提出要“堵住他國崛起之路”了。在他的推動下,美國與俄羅斯關係迅速改善,而且特朗普多數的內閣成員都接納了他的聯俄的觀點,且立即付諸實施。

其次,美國的戰略往往是百年戰略,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他們對有利於國家的戰略並不會輕易改變,也不會因人或者政府換屆而改變,一直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基辛格是美國多屆政府都比較認同的老智囊,其觀點與建議被採納後往往產生巨大的對美國有利的正面影響。因此,這點並不因為他年齡大了就不受重視。

第三,國際時局總是變幻無窮的,任何國家的政策外交都不應該基於外人,哪怕是對你一向友好的外人。既然是外人,他就會因為外因的改變而改變。

其實,立足於自己的利益,這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所在。事實,卡扎菲、穆巴拉克、穆加貝都曾是“老朋友”。結果呢?卡扎菲扭頭成了美國的“忠實夥伴與朋友”以及“去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典型”(當然,後來他的死就不提了,他那時候又成為獨裁者了)。所以,以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再去跟世界上人打交道,就不會再發生“他怎麼負我”的不利情緒了。


邱永崢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某種程度可以稱為萬變不離其宗了,幾乎可以把脈到他理念的規律。

從當年從幫助尼克松總統設計聯中抗俄,發展到今天,就是推動美國政府聯合俄羅斯抗中,基辛格建議特朗普,美國應該跟俄羅斯合作,遏制崛起的中國,典型的“尼克松對華策略逆轉版”

美、中、俄三大國之間的關係,基辛格的理念就是以美國為中心,拉中抗俄,或拉俄抗中。當然,中國和俄羅斯的實力到一頂量級,才有資格被基辛格戰略佈局。

美國《今日野獸》報7月25日發了一篇獨家報道說,從2016年總統交接過渡期間開始,基辛格至少3次和特朗普會晤,建議他聯合俄羅斯,以抗衡中國崛起的實力和影響力。

基辛格本人沒有針對俄羅斯的恐懼症,他曾經跟普京有17次會晤。他多次倡導美俄建立良好工作關係。基辛格的整體觀點似乎可以解釋特朗普親普京的態度。

對於赫爾辛基峰會,基辛格說:“這是一場必須舉行的會晤。我多年來一直倡導這個”。

基辛格對俄羅斯和中國抱團取暖十分警惕。

基辛格曾對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目的表示懷疑,提出世界大國之間建立更好的力量平衡。

報道說,在政府內部,基辛格的提議得到一些人的認同,包括特朗普高級顧問,國務院、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他還專門向庫什納灌輸了這些理念。

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團隊的不同人物,不僅是基辛格,討論了一個外交策略,也就是不僅跟俄羅斯聯合,而且要跟日本、菲律賓、印度、中東國家聯合,組成廣泛同盟來對抗中國。

俄羅斯有時候是歐盟和美國的敵人,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約翰•盧德日前說:“中國是更大的長期戰略挑戰,但是在許多方面,俄羅斯是更大的近期威脅,因為它的核武庫具有壓倒性殺傷力,也因為俄羅斯政府展示的一些行為”。

從以上美國政界人士的觀點不難看出,基辛格一罐的外交思維,其實還有相當的市場,美國內部敵視俄羅斯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共識。

在這種現實面前,特朗普也無法綏靖普京,否則會帶來進一步內部分裂。

本來,特朗普試圖邀請普京今秋訪華盛頓,國內反彈如此之大,以至於他不得不推後了訪問安排,最早也要到2019年了。通俄門調查沒結束之前,特朗普這麼操作的風險或超過獲益。

在赫爾辛基見了一面普京,就被國內反對聲音“千夫所指”,這個時候,也許特朗普又該考慮見一見基辛格了。(完)


蔣曉峰Terry


基辛格當年是美中建交的幕後軍師,當時算是居功甚偉。這件事也使得他在美國外交界擁有戰略師的名望。不過,7月底美國“野獸日報”報道說,是基辛格建議特朗普和普京在7月中旬舉行了特普會,甚至基辛格又有石破天驚的外交理念——已提議特朗普要聯俄製華云云。

據報道說,基辛格是特普會的關鍵掮客,早在6月底的時候已經94歲高齡的基辛格訪俄並會見了普京,後來又說服特朗普與普京會面。 從戰略家縱橫捭闔的角度而言,國際政治的確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那麼,基辛格或許在新的國家實力變化和新的國際格局大調整情況下,做出所謂聯俄的建議。

不過,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關鍵點在於俄羅斯未必“配合”這一戰略。儘管普京很樂意也實現了和特朗普的會面,但這距離結盟可還差得遠呢。更何況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普京怎麼可能心甘情願成為美國對付其他大國的工具,試想一下,如果對付完這個大國之後,那麼美國下一個會對付誰呢?難道不是正好把矛頭對準俄羅斯嗎?

所以我認為的另一方面正在於,戰略家之基辛格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更大的可能性或許是假結盟、真挑撥。從近期特朗普表示打算邀請俄羅斯重返八國集團等等大張旗鼓的宣傳來看,恐怕挑撥離間兩個大國的成分更大一些。只可惜算盤打錯了。


微言穎義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是建立在注重美國根本利益前提下的均勢外交,通過打造“美國信譽”和推行“陰謀論”,主導了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外交格局,深深地影響改變了世界,綿延至今,成就了基辛格世界外交家的美譽。


我們國人知道基辛格的原因,就是由他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一同推動了中美建交,構建了20世紀70年代的中美蘇大三角外交格局。今天來看,那個時代中美兩國領導人可謂高瞻遠矚,膽略非凡,由此開啟了中美合作友好的大門,併為後來的中美建交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奠基。中美交往40餘年的風風雨雨,特別是中國入世以後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證明:握手比握槍好,合作比對抗好。尤其是這個基辛格,歷經40餘載痴心不改,穿梭太平洋繼續溝通中美,先後與中國四代領導人交好往來,是中美關係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中國人民實實在在的老朋友。


當然,尼克松的對中友好首先是基於美國利益綜合考量的優先選擇,體現了尼克松均勢外交的精髓,那就是早先聯華制蘇,如今是中俄互制,自尼克松以後的福特、布什、克林頓、奧巴馬,還有現今的特朗普都延攬問計尼克松為座上賓,無不有均勢外交的鮮明印記。

其實基辛格的外交生涯和成就遠不止和中國政府的傳奇故事,他還在處理越南問題、非洲安哥拉問題和中東問題上建樹非凡。例如在針對越南問題這個歷史遺留老大難上,基辛格認為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信譽關乎美國的立國之本,就是在處理一些問題上即使犯錯誤也要將錯誤進行到底,不能拋棄自己的義務。因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討價還價的平臺,是談判的工具和策略。因此轟炸越南包括柬埔寨的進攻進攻再進攻,最終還是為了解決衝突,是另一個層面的以進為退。基辛格文武並用,軟硬兼施,合縱連橫,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巴黎談判以超過百次的馬拉松堅持最終成功。基辛格首戰告捷,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基辛格的外交特點充滿神秘外交和陰謀論,在尼克松和福特當政時期,很多事情都是先期通過個人的幕後策劃、斡旋,再行展開取得成果,尤為他和尼克松可謂珠聯璧合。基辛格筆耕不輟,著述豐富,是其外交理念的總結概括。


今古達觀


基辛格最成功的外交成果就是促成了中美兩國建交。



由於美國在1970年代遭到了蘇聯嚴重的挑戰,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調整美國的全球戰略,謀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政府也表示願意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根本上改善中、美兩國的關係。經過巴基斯坦的從中斡旋,中、美兩國商定基辛格將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訪華。1971年6月30日美國白宮宣佈將派基辛格前往越南、泰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國訪問。



基辛格從1971年7月3日開始到達南越西貢、7月4日到達泰國、7月6日到達印度、7月8日到達巴基斯坦。7月9日巴基斯坦政府宣佈基辛格因身體不適,需要在巴基斯坦一處療養中心休息幾天。然後一輛冒牌的插著美國和巴基斯坦國旗的汽車,開始在伊斯蘭堡市區穿行,前往巴基斯坦的療養中心。基辛格於1971年7月9日凌晨來到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國際機場,周恩來總理派了四位中國高級官員也來到巴基斯坦專程迎接基辛格。凌晨三點基辛格乘坐的飛機從巴基斯坦直接飛往中國北京。



基辛格7月9日12點到達北京,在北京只待了48小時,先後與周恩來總理會談了17個小時,基辛格在7月11日中午12點離開北京。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促成了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改善了中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基辛格是中國和美國友誼的使者。


杜達特洛夫斯基


從本質上說,基辛格對於國際政治秩序的思考,以及他自己津津樂道的“地緣主義政治與外交”是基於3個原則的:1.多極化與國家之間協作的必要性 2.任何單純的政治事件必須放到更宏大的歷史框架中與分析 3.現實主義政治。

雖然基辛格在原則上認同威爾遜總統的理想主義精神,但在具體行為上,他認為國際外交實際上就是基於國家利益的,是必須要跨越歷史、文化、價值觀差異,調和利用用國家利益的微妙差異和共同趨向,實現最大的外交主動和彈性,是一位“不相信理想的理想主義者”

在基辛格看來,東方和西方不同的秩序觀,反應的是背後迥然相異的世界觀與認知哲學,西方的秩序觀,是將現實世界作為需要不斷探索認知的外部因素,每一種立志長存的政治秩序都不能持久,是因為它們所界定的現實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體系維持了150年,維也納會議體系維持了將近80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存活了20年,冷戰體系也只有40年的壽命。然而在東方,現實情況被視為觀察者內在認識的反映,先有理想中的架構,再有現實中的安排與修正,諸如儒家價值觀體系的中國中心論以及朝貢體系,伊斯蘭的“和平世界”與“征伐世界”等。

冷戰結束後,“歷史的終結”並未到來,具備現實主義的基辛格指出,世界政治體系中至少存在五大主導力量:美國,俄羅斯,中國,西歐與日本,它們在不同地區的地緣政治中組成了錯綜複雜的多角關係,美國要想繼續一如既往在國際政治外交事務中擔負其傳統重要角色,完成其使命,保護其利益,就必須與傳統盟友,比如西歐,維持一如既往的“大西洋同盟”,並且與其他新興的主導力量展開溝通與協商。在中美關係方面,基因格提議,兩國都要汲取一戰之前,歐洲國家的教訓,即永遠過高估計其對立陣營與國家的敵意,並以此制定自己的政治與外交戰略,最終陷入一場最大的災禍。基辛格說:秩序,永遠需要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之間的微妙平衡,未來亞洲的安全秩序,必須把均勢和夥伴關係的概念結合起來,使用純軍事手段來維持均勢,只會引發更深刻的猜忌和對抗,中美兩國都需要極大的智慧和技巧來保持這種微妙的均勢。

基辛格在哈佛大學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歷史的真義:關於斯賓格勒,湯因比和歌德的感想》,他在論文結尾強調說,歷史的意義,需要人類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探究與反省,從另一方面說,基辛格是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雖然在歷史與政治的舞臺上孜孜不倦,但他本質上是一個懷疑論者,對世界政治秩序是否能必然走向更好的狀態,抱有某種天生的警惕。


晴天有時下豬


基辛格已經超過90歲高齡,但依然在美國外交政策界擁有很高的聲望,尤其是在當前特朗普政府,基辛格依然是炙手可熱的外交顧問,這在美國曆史上也極為罕見。

基辛格最著名的外交成就自然在冷戰期間。

這一方面因為在尼克松任內,基辛格擔任了至關重要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後來還兼任國務卿,權力空前膨脹),不僅叩開了中美建交的大門,完成了聯合反對蘇聯的任務,也在於妥善處理了當時美國面對的其他外交任務。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基本上已經體現在他的《世界秩序》一書之中。基辛格對世界歷史和格局有著深入的瞭解,其戰略制定也並非僅限於一時一事,而是把握住世界形勢發展的主流。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有著深刻的地緣政治烙印。這已在冷戰期間尼克松任內所推行的對蘇對中政策中有所印證。這也是為什麼至今基辛格仍然力主美國與俄羅斯應該儘快緩和關係,兩個大國應該在地緣政治考慮上有所接近,解決一些共同面對的問題。

在最新的表態中,基辛格就對特朗普與普京的會晤表示肯定。他認為,“特普會”必須要舉行,自己已經奔走呼籲了很多年了,但不幸的是兩國關係受到國內政治太多的制約。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還有個特點就是與時俱進。儘管基辛格已經上了九十歲,但他並不守舊。他對人工智能同樣關注,在《世界秩序》一書裡就已經提及科技與世界秩序的關係。他承認自己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但他認為這一趨勢一定會改變世界。

以上是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臨冬大俠客


在70年代美蘇爭霸、冷戰正酣之時,尼克松基辛格在正確的時間採用聯華制蘇的正確方法收到了超然的結果。

那時的美蘇矛盾突出激烈而又不可調和,中蘇矛盾亦劍拔弩張。這期間中美雖然有矛盾,但是中美之間矛盾相交於美蘇、中蘇之間的利益糾葛和矛盾衝突要小的多,所以中美之間那時的矛盾處於次要地位。

在面對共同的威脅時中美自然的走到了一起,開始了反對共同的敵人。顯然中美的和解聯手是順應了當時的勢,由於順應了當時的勢才壯大了雙方的力量,同時削弱了對手蘇聯的力量並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

經過重新洗牌、現在的世界格局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美共同的敵人已經不復存在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對比由兩霸爭雄導致一霸獨大一極傲立,進而促使世界各國對形勢有了新的看法和認知,所以多極理念多極趨勢有了新的發展,這期間一霸獨大仍然存在但其勢已經大不如前,而多極之勢以悄然凸顯。

在多極必然取代單極而成為必然趨勢之時,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復興日顯,俄羅斯的國力及其原有的國防力量已在元氣恢復中,更重要的是世界大國、在經過幾番興衰、幾番較量之後,各方都對世界形勢有了新的認知,合作與對抗、排斥與反排斥,打壓與反打壓促成了新格局的變化。中國和俄羅斯就是在對抗共同的排斥,對抗共同的打壓環境中彼此重新認識了自己和對方,並因而走到了一起。中俄建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的合作是牢固的,因此是不可動搖的。

由於世界形勢、世界格局的巨大變化,現在的世界以不同於46年前了。現在的中俄是友好國家,現在的中俄是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國家,現在的中俄是面對共同挑戰抱團取暖的國家,一句話,現在的中俄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友好國家。

因此基辛格及其美國政要、還想用中美聯手對付蘇聯的辦法對付中國,已經是不合時宜了,而且美國的這種小伎倆早已不是什麼可以湊效的新鮮玩意了。計謀在密更在於勢,勢已不再謀其能可行。

在從基辛格絞腦費神構思謀劃對華之計看,基辛格老了,確實老了,老的只知有謀而不知有勢了。在這裡給基辛格捎句話去,若其還有精力、可反覆看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出岐山敗街亭等故事。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終不能滅魏興漢,因為天意不可違,民心不可逆。基辛格只知有謀而不知有勢又怎麼能夠撼動中俄關系呢?又怎能夠抑制中國的復興呢?在此我們還是以偉大領袖的詩句作結尾吧,“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德奕40302541


前一段網上甚囂塵上地說基辛格給特朗普出主意,再弄一個什麼外交大三角。其實這些都是捕風捉影。從外交理念與策略來講,基辛格這個全球最知名的猶太人之一的政治家,還是可圈可點的。

有關基辛格外交理論的論述很多了。不外乎類似我們古代的合縱連橫、以及美國推行“民主霸權”等措施而已。木叔想從另外的角度談他外交理念。那就是影響力。看看什麼人喜歡他和他的理論。這當然更能反映現實。


說三點吧,與大家交流。

第一,基辛格的外交理念不只是影響了美國人,也影響了全世界。

韓國類似社科院的研究機構叫世宗研究院,木叔的一位韓國朋友就在這裡分析東北亞局勢與美國的關係。他從中國離開後給木叔留下的一個禮物就是基辛格的書。這既是他平時所讀,也是他推崇與喜歡的政策分析取向。

這是一個例子。

另外的例子是我們自己的看,看看市面上有多少基辛格著作的英文版,以及有多少國家級學術論文引述基辛格書中的觀點,就能知道基辛格的外交理念對我們的影響有多麼大。畢竟他是“我們的老朋友嘛”,能夠獲得五代領導人都能晤面的美國人不多,基辛格不是唯一,也是唯二了。可見他的影響之深遠。

第二,有關基辛格的謠言太多,反而說明他和他的理論具有“常青樹”的特徵。

木叔說個小故事,美國媒體透露的。特朗普此前表達過對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問題的不屑,當然是私下的。據說就是基辛格給他出的主意,讓他在這個問題上與普京達成妥協。但美國不久前發佈了有關克里米亞問題的聲明,顯然等於對此進行了“闢謠”。可見基辛格沒有出過這個主意,特朗普當然也就沒有采納,不然怎麼會有這個聲明出現。

儘管是假新聞,但從這個小故事裡能看出,基辛格外交理念的能量之大。他都已經90多歲的老人了。已經離開政壇快50年了,竟然還能有他的謠言問世。這本身就說明他的厲害以及他的外交理念的厲害。

因為他是猶太人,所以很多人還造謠他對以色列非常好,是為以色列利益服務的。這更站不住腳。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政策,從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幾乎沒有根本調整,以色列始終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與保護對象。這時候基辛格還不是國務卿呢,還沒辦法施展其外交技巧呢。

同理,把莫須有的美國外交政策“強加”在基辛格的頭上,側面也能反映出對這位知名外交家的影響力之大。

第三,基辛格的外交理論不只是共和黨人推崇,民主黨主流也很關注。

雖然基辛格是尼克松總統的國務卿,是共和黨人,但是他卸任公職後就一直在做諮詢或者在大學,基本上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出現。所以他的研究與分析,早已超脫了某個黨派的束縛,而是從美國整體利益來思考國際大變局下的美國立場與美國利益。這是很難得的。這可能也是猶太人比較善於思辨的重要願意吧。

但這當然也有基辛格個人的特色在裡面。不然同為猶太人的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怎麼沒有像他這樣的建樹呢!

在2016年大選的時候,基辛格和特朗普見了幾面,特朗普曾公開說,要向基辛格請教。而代表民主黨主流的總統參選人希拉里,也公開和基辛格同臺同框,談笑風生,聲稱要向“前輩”學習。

由此可見基辛格的外交理念至今對美國政界影響力不小,而且超脫了黨爭的範圍,是兩黨公認的外交大咖。這也難怪很多國家不顧基辛格年邁,還經常邀請基辛格出國去做客,或許也是為了摸摸美國外交政策風向的底吧!


你對基辛格印象如何?


木春山


由於基辛格曾經促成中美建交,中國人對他有好感。但不要忘了,他的目的是維護美國利益。與中國建交,是為了聯中抗蘇,對此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特朗普上臺就去拜訪他,一說明特朗普與基辛格想法吻合,二說明特朗普很尊重基辛格。特朗普的思路極端明確,就是聯合一切可能的力量遏制中國。達不達得到目的不好說,但他的一系列動作在這次美歐和解聲明中昭然若揭。如果在如此明顯的情事面前一些人還在為美國站臺,他的中國人立場實在值得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