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能力还是思维?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能力还是思维?

这是一篇碎碎念,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01

前几天在雪球上看到一段话,很有趣:投资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始终把“没能猜到资产价格的下跌或者上涨”当作悲剧。但他们却不知道,学会在“猜不对”的前提下赚钱,才是真正的投资法门。有意思的是,这个看似并不难理解的门槛,或许阻挡了超过99%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投资的世界里,极少数人赚走了绝大多数人的钱,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很多人说事能力上的差异。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能力这个东西,外人没有资格去评价或者定义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天赋也好,擅长也好,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大多数人活着活着就变成别人,从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过自己,也自然谈不上挖掘出自己的擅长。

如果两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为了外界定义的成功而打拼,把世俗价值观定位为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在社会上取得的成绩高低,看起来似乎可以衡量他们的差异。但他们从未真正意义上为自己活过,那么无论他们社会地位的差距有多大,内心所面对的冲突纠结和痛苦,程度是一样的。

他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都是忧伤的生命体。

在我的理解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本质是思维上的差异,以及基于思维差异导致对于自己生命真相认知上的巨大偏差。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思维层面上一直就是单一维度,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单面定义,要么对,要么错;对自己的生命的认知也是单一维度,跟随世俗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错的;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也是如此,要么这个人是友人,要么这个人是敌人。

他们看这个厚重复杂多彩的世界(包括形形色色的人),用简单到单一、明确到非对即错的认知来定义。他们无法体会到甜蜜的快乐、释然的快乐、奔放的快乐、淡定的快乐等等,这些多层次的快乐感受,或许他们觉得这些快乐都只是“哈哈哈哈”而已。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思维是多维度,他们能够理解世界是一个大大的圆球,包裹着我们,我们所面对的这一面,只是圆球的微小一部分,我们稍微挪动下观察的角度,就会看到另一个面,当我们转过身,又会是另一幅景象。

02

很多人不是常抱怨说自己陷入绝境,没有选择,非常痛苦。其实,不是他们没有选择,是他们只让自己看到这一个选择,并且认定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拒绝去了解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有一个巨大的恐惧心理——一旦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原来自己不是当前这个样子,就意味着自己要把当前的自己杀死,然后变成另外一个人。这是横亘在很多试图面对自己又最终放弃的人群面前,最大的一个阻碍。

他们没有想明白的是,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并不意味着要杀死当前的这个自己,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甚至当那个真实的自己被唤醒后,重新看当前自己的很多决定行为,会有更好的认识,也能够给予更好的帮助。

03

在投资上,我最常听的一种逻辑就是:这年头除了买房子就没法子赚钱了。认准这个逻辑的人,他们只相信跟房子相关的一切投资,其他投资方式一致视而不见,或者认定就是错的。

他们不知道,投资从来都不是一道走到黑,学习各种投资理念的真正目的是提供选择权,给自己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下,能够化解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有更多的机会去变道规避风险。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有人觉得买房子收租金,房子本身可以升值,租金也能补贴家用,多聪明的方式。可是同样在股市里也有替代模式啊,房子可以替换成高分红的蓝筹股,每年的股息收入恐怕要比租金还要高,同时优质蓝筹股票本身也有无限的上涨空间。

我举房子和股市的例子,不是让人放弃投资房产,去投资股票,这是非此即彼的单线思维。我想说的是,这两种模式提供了选择权,一个人既懂得房产的模式,又能由此联想到股市的模式,就意味着他在两个投资领域都找到可操作的模式。

如果他在其他投资领域也有类似悟性,那么自由切换的能力就更强,自然就更能应对复杂的局面。

04

知乎上每一个提问下面都有非常多不一样的答案。

有些人看知乎上的回答,是去找标准答案,看谁的答案点赞最多,赞同最多,评论最多,就认为那个答案是对的。

有些人看知乎上的回答,是去找认同感的,谁的答案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或者看自己的观点跟哪个答案更契合。

也有些人看知乎上的回答,是去看百态人生的,问题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每一个答案都能鲜活地投射出一种认知方式。不同的答案代表着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应对方案,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或许才能更加全面地回答提问。

知乎上曾有人询问:手里有车有房有1000万现金,是不是可以退休了?有人说足够了,有人说根本不够,有人会分析这1000万如何创业比较好,有人会提供理财方案,有人怀疑这个帖子是用来钓鱼的,有人嘲笑这个人根本就是装逼。

这个问题,在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了,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自己认可的那部分内容,同时它们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去理解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更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多有趣啊。

05

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这世界本身就是多角度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依靠自己的眼睛看到全部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意识到,这世界上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肯定正确或者注定错误的事情,而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在佛法上,这或许就是“破我执”的过程。

现在,我感觉自己打通了内心一些阻塞的东西后,身体和灵魂好像变成了自己和世界的连接器,我可以源源不断感受很多东西,接受它们,欢迎它们,同时不强行占有它们。这让我感受到了顺其自然的舒服状态。

这个连接器自从被打开后,世界变得非常非常大,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平和,满足感和幸福感在与日俱增,我单纯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我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以消耗意志力、耐力的方式来强迫自己坚持做某件事情”的状态,自己的学习动力,做事情的执行力却比过往要强很多,也明确很多。

世界对我的阻力消失了,世界对我的吸引力增强了。

所以当朋友冷不丁问我——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我毫不犹豫地说,这就是当下我能拥有的最满意的生活状态,我清晰地感受自己生存的每一天的价值。

我真的很喜欢现在这个不断进化的自己。

ps: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很努力,去学习更多的技能、更高效的策略,参加很多训练营,但是这些拼搏式的追求,只是在强化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坚固自己的意志力,让自身在面对波折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垮掉。

但是外在的修补,并不能真正解决根源上的问题。人真的想跑得快,不是把自己的脚力锻炼得更强,而是要把身上背着的沉重包袱给甩掉,那才能健步如飞。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不在依靠“无止尽地消耗意志力”去做一件事,那时候他做事情,应该可能真的体会到高效感,因为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帮助他前进。

ps:嘿嘿嘿,之前猜测,对了一半,不过法国队赢了,就足够了,新的时代来临了。

/我是米小粒

助你生根,伴你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