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天津五大道,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无数中外历史名流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际会,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和岁月的回声。

天津市和平区文联与薇电台联合制作播出系列有声文学《五大道名人故事》。敬请关注、点评、转发!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作者 | 安扬· 朗诵 | 长军

今和平区睦南道141号,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砖混结构的二层英国庭院式小楼,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这座小楼为红砖墙、红瓦坡顶,左侧突出一伞状塔楼,造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典雅大方。院内花木扶疏,松柏四季常青。这座小楼曾经住过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高树勋,河北盐山人,8岁入私塾读书,读了4年后家道中落,只得回乡务农。1914年,高树勋年满16岁,父亲对他说:“你长大了,自己出门到天津、北京去寻找出路吧!”高树勋听完这番话,知道以后的路就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他二话没说,简单收拾了一下,背起行李卷出了门。一开始,高树勋到天津去投奔姐夫李银桥。姐夫当时在金钢桥上挎着篮子卖烟卷。高树勋问姐夫:“你能在天津替我找个活儿干吗?”他姐夫叹了一口气,说:“你看我在这儿卖烟卷,自己都是顾住了头顾不住尾,哪能给你找活儿?”高树勋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姐夫也是有心无力,就辞别了姐夫,一路风餐露宿往北京奔去。这是高树勋第一次来天津,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此和天津结下不解之缘。后来,高树勋经过多方辗转,投奔了在四川绵阳冯玉祥部当兵的舅舅。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睦南道141号高树勋旧居

1931年在蒋介石命令“围剿”中央苏区时,厌倦了军阀混战、自相残杀的高树勋,因为反对“围剿”红军而脱离军队,被蒋介石通缉,于是化装潜往天津。蒋介石派特务一路跟踪追捕,并在半途上火车进行搜查。保持高度警惕的高树勋发现异常后,压低草帽,不动声色地坐在车厢里。领队的那个特务虽然一眼看到了高树勋,但咳嗽了一声对其他人说:“这里没有”,有意放过了他。虚惊一场的高树勋躲过一劫,从此安心隐居在天津租界。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共产党进步思想影响,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积极协助冯玉祥、吉鸿昌等组织抗日同盟军,在长城内外抗击日寇侵略。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又到该部任骑兵师长,在张北地区和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屡建奇功,被誉为“飞虎将军”。同盟军失败后,他又回到天津隐居。这期间他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经常与吉鸿昌等爱国人士一起议论国事,组织抗日爱国组织。蒋介石得知后派特务前来暗杀,碰巧高树勋不在,躲过一劫。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高树勋后又设计除掉大汉奸石友三,被世人称道。解放战争中,他率部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邯郸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起义后,该部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中共中央为号召国民党军官兵学习高树勋部队而开展“高树勋运动”,进一步瓦解了国民党军队。1946年高树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和河北省副省长等职。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195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到天津市,时任河北省副省长的高树勋也因此回到天津,居住在睦南道141号。1966年,河北省省会迁回保定,高树勋再次离开天津。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时隔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为了保护高树勋,周恩来总理派人秘密把高树勋夫妇送回睦南道141号。在这里,高树勋将军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简朴的生活习惯,与感情甚笃的老伴度过了一段清静的“赋闲”时光。在很多个午后,住在附近的人们都能看到一位老人迈着异常坚定的步伐走到马路对面去,因为那里当时是《天津日报》的一个记者站,高树勋将军时常去那里和人们聊天,保持着政治敏感性,还经常看报、听广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局势和政策的关注。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高树勋夫妇

那个时候,虽然早已没有了园丁的打理,但睦南道141号的院落一如往昔那般干净、整洁。很多个清晨,高树勋将军像一个普通老人那样,安静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默默地回忆着过往的峥嵘岁月……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7期《爱国将领高树勋的天津之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