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一棵乘涼的大樹

尋找一棵乘涼的大樹

文|小 乙

有個作家憶起小時候,祖母講了一個故事:在山谷中林子深處,每一個人都有一棵屬於自己的樹。靈魂從那棵樹的根部出來,鑽到剛降生的人的身體裡去。當他老了,那靈魂要返回到樹根去。於是孩子走入林子的深處,在一棵十分偉岸的大樹下站住,覺得是屬於自己的那棵樹。60年過去,孩子也老了,他偶爾會去看看那棵大樹,遙想當年祖母在夏日樹下搖著扇子給他講故事的情形。

由傳統而現代,由山林到都市,記憶在消失,觀念也在轉變。有一項健康研究對樹下乘涼提出了質疑,在夏季氣溫高時,樹木為保護樹葉免受熱浪傷害,會釋放出大量的異戊二烯和單一芬多精,結合空氣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經陽光和複雜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臭氧,危害人的呼吸道健康。為此在歐洲,有機構提醒民眾不要到樹下乘涼。

國內大學大氣科學方面的專家經過分析認為,雖然自然界的樹木確實會在特定情況下產生這些有機揮發物而形成臭氧,但考慮到城市樹種及數量,產生的有害物質不會很多,加之空氣流通,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考慮到我們國家的空氣質量,離開了大樹,別處恐怕更是不堪呢。

時光流轉,都市裡躲在空調房裡的人們,對大樹底下乘涼,怕是沒什麼擔憂,反而有了一種奢望呢。古人說,心靜自然涼。遠離森林的我們,就在心裡種一棵遮陰的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