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記住鄉愁》第四季

2月26日——3月2日節目單

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2月26日

週一

第38集 雙洋鎮風雨同舟 守望相助

所謂趨吉,不過就是日行一善;

所謂辟邪,就是心中不存惡念。

——福建·雙洋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雙洋鎮,位於福建省漳平市。四百多年前,曹氏兄弟死諫官府,新建縣治,以保一方平安。十六年後,當地文士及百姓請願五年,迫使官府恢復其廩生資格。這個傳奇的故事世代流傳,也使守望相助、不離不棄的民間傳統在古鎮中蔚然成風。

大旱之時,陳姓人家拆掉圍牆,讓出自傢俬井作為公井,幫助全鎮人安然度過災年。

明朝初年,王景弘跟隨鄭和七下西洋, 28年不懼風雨,始終相伴。鄭和去世,他臨危受命,歷時四月,將船隊安全帶回祖國。

六百多年過去,那段風雨同舟的情誼與擔當化作一種精神信仰,始終激勵著後世的人們:歷史上,雙洋山洪湍急肆虐,廊橋屢被沖毀,雙洋人自籌資金,屢次重建。捐資者的名字被鐫刻在石碑或牌匾上,每個家族都為榜上有名而深感榮耀。如今,為了鼓勵民風向善,雙洋人創立了一家功德銀行。

存入的是好人好事,支取的是大家的讚譽和美名。一顆成就功德的心成為當地人衡量體面與否的標準……

2月27日

週二

第39集 古北口鎮盡忠職守

鐵馬冰河入夢,背靠長城長大。

——北京·古北口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古北口鎮位於北京市東北部,素有“京師鎖鑰”之稱。世代居住在長城腳下的古北口人,他們的祖先盡忠職守,保衛著長城內的家國不被侵犯。

明嘉靖三十三年,蒙古部落在長期預謀後,猛攻古北口。面對數量懸殊的敵軍,薊遼總督楊博以身作則,枕戈寢甲。率將士們激戰四天四夜,最終贏得勝利。

守我百姓,護我河山,這種為國盡忠、死而後已的精神,立在城牆之上,也烙在了古北口人的心中。

今天的古鎮人,用和平時的恪盡職守,踐行著盡忠職守的信念。婦科大夫劉玉霞,20年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服務鄉民。

老人王長青,傾注幾十年的心血,努力促成古北口長城修繕新顏。

小鎮長城保護志願隊的隊員們,無論冬夏,長年堅持在自己片區巡查。撿拾垃圾、查看城牆破壞與否、勸阻遊客不文明現象……

默默陪伴著長城的古鎮人,正踏實地邁向下一個未來。

2月28日

週三

第40集 荊紫關鎮腳踏三省 友善萬事興

隨意走進荊紫關一戶人家,問他們是哪個省的,他們都會笑著說:“啥哪個省哪個省的,我們世世代代都是鄰居”。

——河南·荊紫關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荊紫關鎮,地處河南、湖北、陝西三省的交界處,因水陸並通,自古以來就是商貿繁盛之地。三省居民在此居住,延續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也保留著各自的性格特點。

明朝崇禎六年,為了平息戰亂,大將左良玉駐防荊紫關,不獨享古鎮百姓為他準備的大塊方子肉,而選擇與戰士們均分共享。從此以後,小鎮秉承著和睦友善之風,在宴請賓客時,把紅燒肉切成大小一致,按客數盛放,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的尊重。

1944年,河南大學遭日軍突襲,被迫搬遷至荊紫關,古鎮人竭盡所能幫助1000多名師生度過難關,師生們也幫助古鎮人創辦了七七中學。

吳聖明虧著家人,用當時極其珍貴的香油,為王教授點亮書桌上的那一盞明燈,雙方結下深厚的情誼……

如今,古鎮人延續著數百年前就形成的默契,相互體諒、相互包容,忘記地域的區分,生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義。

3月1日

週四

第41集 江平鎮天人合一 和諧共生

人可以少食,魚不可多捕。

——廣西·江平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江平鎮位於廣西防城港東興市,這裡生活著以海為生的京族人,他們相信世界萬物皆有靈性,唯有敬山愛海,方能謀得長久的幸福。每到哈節,當地百姓都會請回他們信奉的五位大神,祭祀朝拜,乞願平安和豐收。

清朝初期,江平人就制定了有序捕撈的規則:應時而作,收穫由天,打魚設時設點,違反必受重罰。光緒十七年,江平鄉賢蘇光清等聯名稟告官府,促其發佈公告保護海防林免遭破壞。

先祖對自然的崇拜信仰,如今演變為人人遵守的鄉規民約,遇到誤入魚箔的海豚、海龜和鱟等珍稀動物,漁民們都會自覺悉數放生大海。如今的江平人,在海邊拾撿垃圾;用荷葉代替塑料袋包裝食物,用行動維護著小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幾萬只鷺鳥把這裡當作了樂園……

小鎮人遵循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古老原則,構築了一個富庶美好的家園。

3月2日

週五

第42集 善璉鎮 匠心傳世

心有所執,方能成器。

——浙江·善璉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善璉鎮,地處浙江湖州市南潯區南部。相傳秦朝時期,蒙恬曾經來到過善璉。他的一次盛怒擲筆,得來毛筆改良的契機,特殊的制筆技藝,經由鄉鄰傳習而世代發揚。如今,這裡家家出筆工,戶戶產湖筆,享有“湖筆之都”的美譽。

南朝時期,智永禪師勤學苦練三十載,寫壞的筆頭足足裝滿5個籮筐。天道酬勤的信念凝聚成一方匠心。

元朝時期,善璉筆工馮應科立約為趙孟頫做筆,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成就名揚中外的湖筆品質。

1995年,善璉湖筆廠的筆工們花費一年時間,研製出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工藝筆《梅蘭竹菊》;孫育良用無數個日夜的專注,在毛筆上成功刻出了324個字的《蘭亭集序》全篇,在古老的文化上留下今人的註解。

一支湖筆書寫出了一座古鎮的繁華。匠心的滋養,千年文化的浸潤,為小鎮古老文明的傳承帶來無限可能。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