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錢包」搞定一套房?

最近關於“六個錢包”的討論特別火。

六個錢包,指的是把你和你對象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六個錢包湊在一起,來支付房子的首付。僅僅自是房子首付而已!

六個錢包買房的言論源於4月19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中,做了題為“房地產市場,未來什麼樣?”的演講後,對觀眾提問“對於年輕人來講,到底是應該買房還是租房”的回答。

“六個錢包”搞定一套房?

原話是這樣的:

“這要取決於你自己的很多因素,比如說年輕人如果工作還不是很穩定,還在變化、遷移過程當中,就不如租一個小房子住。

但是如果說要結婚了,並且小夫妻倆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個錢包,爺爺奶奶一個錢包,姥姥姥爺一個錢包,愛人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父母,這六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付首付的話,樊綱說:“我建議還是買房好。

買房子每個月要交一筆錢還房貸,但是交夠20年或者30年這個房子就歸你了。”

01、六個錢包買房確實存在

網上有這樣的段子:

“70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買套房;

80後通過自己努力和父母的幫助能買上房;

90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幫助也買不了房”。

現在能用“六個錢包買房”的年輕人,其實是幸運兒,只有一兩個錢包,甚至沒有錢包買房的年輕人太多太多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家庭願意掏空家底來買一套房呢?

因為在中國,房子離不開戶籍、醫療、教育、地位等等資源,甚至跟你能不能結婚都有關係,畢竟沒房子丈母孃是不會把女兒嫁給你的,這才有了剛需的說法。

所以說年輕人買房的慾望是非常強烈的,願意砸錢買房。

02、工資增長沒有房價快

樊綱的言論背後有兩個基本事實:第一,房子總價高,推出按揭貸款買房的政策就是為了讓大家用好槓桿,以小博大;第二,工資的增長沒有房價快,努努力先上車再說。

下圖是我從網上找到的北上廣深07-15年房價增長率(藍線)與當地社平工資增長率(黃線)的對比。

“六個錢包”搞定一套房?

其實不用看數據,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到。

你可以算算自己的情況,估計都不樂觀。或許前一秒,我們還在暢談工作、理想、創業,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可一提房價與買房,秒慫!

03、向家人借錢買房不算啃老

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階段,造成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就是:憑一己之力很難買房。如果我們在房價相對較低、踮踮腳稍微能夠得著的時候,適當向父母借錢買房,是利大於弊的。

小明在08年就買房了,自己攢了10萬,雙方父母贊助了40萬,剩下的全部貸款。5年之後把父母贊助的錢全還了。如朋友A所說,如果兩年後再買房,估計壓力就大多了。

小紅是12年買的房,也是靠父母贊助,不過由於雙方家庭經濟能力有限,只買了一套50平米的小房子。然後在今年,又用這些年的積蓄和這套小房子,換了一套90平米的學區房。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我想說的是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房價緩慢上漲是個大概率事件,早買比以後買大概率也是省錢的。

當然這裡針對的是無房的剛需族,想一步到位買大房子的或者投資房產的,就不要連累父母了。

另外,先買一個小房子還有一個好處是:不用擔心日後房價上漲太快。就像小紅那樣,只用承擔40平米的差價就行了,因為即使房價漲,也是普漲。

04、量力而行,不要購房窮三代

前面說的借錢買房要考慮自己的工作情況、經濟實力、以及實際需求,接下來豆哥想說,向家人借錢還得考慮家庭關係和情感因素。

大部分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其實家底不厚,但他們卻願意將僅有的一點養老費、棺材本全搭進兒孫的房子裡。

如果六個錢包的錢都投入了房子,老人們萬一生病急需用錢,房子又沒法立即變現,怎麼辦?

我們也都知道房子的流動性是極差的。六個錢包就代表著六個小家庭,儘管因為婚姻而結成一個大家庭,如果因為房子而起了矛盾,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說,年輕人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為了買房窮了三代。你能買的起90平的房子,就不要跳著腳去買120平的房子。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良好的財務狀態就是要留足至少3-6個月的家庭支出,來保持現金的流動性。

其次,就是要做好充分的保障,給家庭配置好充足的保險。

總之,不管是購房還是別的事情,一定要適度,控制好比例,儘量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