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溪,這個周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安溪清水巖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十八景點之一。始建於北宋,在明代重建過。北宋的神僧普足禪師曾在此修行,見泉水清冽,於是改名建寺。它位於福建省安溪縣蓬萊鎮蓬萊山。古稱張巖山,山清水秀,風景幽潔,群峰聳峙,峰巒迴環,疊翠披丹,雲煙縹緲。常在茫茫霧海行雲之中,美如“蓬萊仙境”。

一、殿名由來:殿以邑名

安溪縣城西北的城廂鎮仙苑古屬崇善裡境內,是到清水巖的必經之地,一路溪澗清洌,泉石奇絕,樹林蔭翳,宋紹興二十三年冬(1153年)朱熹赴任同安,愛此地山水佳勝,稱“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絕類建劍間山水佳處也”,意思是說到了安溪恍如回到閩北崇安故里,他的《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詩有“嵐陰常至午,陽景猶氛翳”等寫景佳句,傳說朱熹在崇善裡留下“仙苑”兩個如斗大字,石碑尚立在城廂鎮仙苑。

過仙苑,要繞越一處山格,而後到達一片較平坦地帶,俗稱“坪內”(“坪”即平,“內”即所在),山格便叫“坪格”,多寫成彭格,即現在蓬萊鎮彭格村。也有人說古時的蓬萊墟居民以“彭”姓為主,故名“彭內”。故老傳說,坪內尚建有“土樓”一座,名“彭城樓”。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坪內”、“彭內”都與“蓬萊”古音相近,文人便將此地雅稱為“蓬萊”。並在清水巖的石櫃壇處立一木坊,上書“蓬萊”兩字(兩坊失,夾石尚留),於是張巖山也漸為蓬萊山所取代,鄉名亦美稱為“蓬萊”。

宋代以來,福建境內便建有不少清水祖師分爐,所謂“有巖便有祖師公”,明清以來,分爐遍及東南亞。大多分爐以“清水巖”、“祖師廟”以名,但都尊蓬萊清水巖寺以祖廟,清水巖寺便被稱為“蓬萊祖殿”。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二、“帝”字形的殿宇外觀

蓬萊祖殿為清水巖的主體建築,創建於宋代。殿宇在蓬萊山由西南轉東北之右側,坐落於蓬萊山側一處狀如雄獅的獅頭上。坐向寅申艮坤,海拔676米。殿中天然巨石拱孔,曰“獅喉”;殿下兩階,曰“獅唇”;覺路延伸為帶,覺亭高擎為球,構成“金獅舞球”狀。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整個建築群外觀是“帝”字形:祖殿後清水祖師的舍利塔——真空寶塔,那是“帝”字形最上面的一點,第三殿“釋迦樓”是立字的一橫兩點,中殿是立字覆下的一橫,祖殿的巖庭與左側的檀樾祠、右側的大悲閣與直串“昊天口”的階梯就構成了“帝”字下的“巾”字。

清水巖寺一共有九十九間,按中國陰陽說,數字以9為最高,九十九便為“人間天上”。據說巖寺不能滿一百間,否則便會遭天火而自燃。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三、殿宇的建築結構

清水巖現保存有一方宋朝時期的“巖圖碑”,浮雕著清水巖殿閣“帝”字形的規模體式和構築的度數。現在巖殿的建築尺寸與 “巖圖”碑基本一致。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四、殿宇的建築

1.昊天口:

巖殿第一層,從巖庭正中登石級至外廊,上又虛設一層附在巖壁,後簷及中間各減柱四根,成為廊道。古時縣宰樹匾以旌祖師者多懸掛在此。現在正中增祀開口便笑的彌勒佛。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2.祖師殿

巖殿第二層,也稱中殿,崇奉主神清水祖師塑像,中為正身,旁為副身。晚清、民國以降,釋迦牟尼佛從三層移到二層,祀於祖師塑像之後。面寬三間,進深三間,補間鋪作兩垛,雀替精雕龍鳳,當心間如意斗拱,穹窿藻井,餘為平拱天花。殿前有兩根輝綠石鑿刻的翔龍蟠柱,雕工細膩,條紋流暢。祖師殿殿左龕崇伽藍神,殿右龕崇普庵。

3. 釋迦樓

巖殿第三層,俗稱頂殿,因古時崇奉釋迦牟尼佛得名。晚清、民國以降,觀音崇拜在閩南盛行,釋迦佛便被移到二層,釋迦樓便主奉觀音菩薩了。石簷當心間設木龕,面寬一大間,面積39平方米。

4.觀音閣

上巖庭左側,亦曰大悲閣,舊名百尺樓。崇奉觀音佛祖。

5.檀樾祠

上巖庭右側,崇劉公銳檀樾主。

6. 芳名廳

在中殿右外側,現用於接待寺廟貴賓。

7.僧舍

下巖庭內側(現作小賣部)、中巖庭臺階右側(現作食堂)、在中殿右下側(過去供香客歇宿過夜或住此候佛託夢,俗稱“圓仙夢”)等處

8.金炮亭:

中巖庭臺階左側,現代建築。

9.放生池

下巖庭內側,毗鄰小賣部。

10.巖庭

進入法門,便是巖庭,巖庭分下、中、上三個檯面,順山勢隨石階而上,內圍便是清水巖寺的主體建築。

一路向溪,這個週末值得去的地方“清”涼一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