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了2000年,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經常被人斷章取義


歷史上的很多經典語句,經常被人斷章取義,就像這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認為:不孝的事情很多,沒有後代為最。但是,這根本不是本義。 大家一般認為這話的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三種,但不生孩子,沒有留個後代就是最嚴重的。但這完全誤解了這話的本義,這句話並不是講述傳宗接代的封建糟粕思想!

這話語出孟子,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但君子認為他雖沒有稟告,實際上同稟告了一樣。在古人看來,女兒是不能認為是“後人”的。 沒有了後人,沒有了繼承人(古代的女人是不能繼承家產的),這一支家族的血脈就此也就沒了。

辛辛苦苦、流血流汗一輩子的掙來財產,沒有人繼承,這個事兒還小嗎?“姓”這個字,從字面看來是“女生”,女人生的。 不過,奇怪的是,嫁了人的女人,卻連自己的姓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某某氏”。而自古至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有一種傳統思想,就是寄希望於後代人身上,讓前人某種思想或者意願得到延續,如果沒有孩子,那就意味著死後無人奉祀,也意味著自此生命徹底斷絕,所有就會有不努力娶妻生子導致無後,是最大的不孝。


古人講話惜字如金,加上近代歷史原因,造成我們當代人對好多古話曲解了。這句話並不是只按字面意思理解這樣簡單,有後本身就是一件沒什麼難度的事情,無後卻被定義成最大的不孝,這豈不自相矛盾嘛,老祖宗的智慧沒有這樣膚淺,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應該是沒有好的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