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当地时间7月14日,法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日阅兵,不多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阅兵仪式上,宪兵骑摩托车在总统马克龙面前对撞摔倒,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阅兵这种国家活动由来已久,在中国,阅兵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的涂山会盟。在春秋之后,关于阅兵的记载和画作越来越多,在当时,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还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到了现代,阅兵同样是展示国家力量最直接的一个窗口,目前有很多国家都有阅兵的传统。比如我们熟悉的俄罗斯(苏联)以及上面提到的法国,都是阅兵的“爱好者”。不过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其阅兵形式也有所不同。大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苏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四种。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苏式阅兵(独联体国家、中国、古巴、越南等)特点是场面及气势十分宏大,注重先进装备的展示;英式阅兵(英国、印度等英联邦成员)多注重展示光辉的历史,简单来说就是会出现很多淘汰的装备和兵种;法式阅兵(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特点是士兵走正步时的步幅比英式阅兵小,对方阵的编排带有较强的艺术气息;美式阅兵(美国、 韩国、菲律宾)等,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表演性和商业性在4种模式中最强,犹如一场精彩热闹的狂欢节仪式。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的阅兵,上场受阅的所有装备均不能携带实弹。一般情况下,阅兵仪式上的武器全都是真的,只不过里面不会装备弹药罢了或者弹药提前拆除了引信,受阅的战机也是如此,一般不会挂载导弹或者挂载导弹模型。这样做,可以防止在现场那种人员密集的环境下发生意外,有人可能觉得没有人会有那么大胆子在阅兵式造次,其实不然。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著名的苏联1941年红场阅兵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数十万红军官兵真枪实弹接受检阅后直接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当时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险些酿成重大事故,最终查明是一场误会。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各国阅兵为什么都不准携带实弹?因为教训太惨烈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还不够惨痛,那么1981年的埃及阅兵总统遇刺可谓是血的教训。1981年10月6日,埃及按照惯例在开罗近郊纳斯尔城的胜利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阅兵仪式时,一辆拖着榴弹炮的牵引车突然偏离规定行驶路线,在检阅台前面停下,从车上跳下一名带枪的上尉军官,一边向检阅台狂奔一边掷出了一枚手榴弹。同时,炮车上一名机枪手向检阅台上的萨达特总统射击,当即击中了萨达特总统的颈部。自此以后,世界各国的阅兵基本上都不允许携带实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