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在上海街头,

越来越多曾衰败的老建筑,

正以新的打开方式被解锁。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它们不再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更多的是变身开放空间,以这种方式来与城市和时代和解,也让更多人得以接触。

通过与历史建筑“对话”,不仅可以品味时代变迁,在经典中融入创意,也能体验现代生活方式。

思南书局:送给知识上海的礼物

被称为“梧桐树下,人文心脏”的思南书局,从开始拆除到完工才用了48天,便以全新的面貌实践了我们对于一栋百年建筑现代面貌的想象。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理想的书店并不需要多宽阔,甚至可以拥挤一点,配上满满当当的书架、温暖的灯光,像家中的客厅一样,令人感觉从容自在。

这里就很贴心地布置了“一人读书处”和“二人读书处”。阅读有时候是一种极私密的体验。在“一人读书处”的私密空间中,能更加全身心投入到阅读这件事之中。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然而,阅读也可以是一种和另一个人一起分享一段光阴的体验。在“二人读书处”的休憩处,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有趣的是,设计师其实是将一楼的书架打造成了一个迷宫,每个人都可以在迷宫里找到自己安身的角落。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二楼则被设置成文学的专属区域。这里有近2000种中外文学图书及相关品牌杂志。同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你可以在思南书局里看到这些文学作品中英版不同的风貌。

三楼是属于艺术的小天地。除了选书师们细心挑选的艺术图书之外,还设有精致的展览空间,常年开设各类主题展。既有学院气息,也有前卫展示。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在四楼的阁楼“半木云间”,这里每周都会邀请多位文艺界名人参与一系列公共阅读活动,并和读者互动交流,传达创作、生活上的独特体验。

俞挺设计过不少书店,比如大家最为熟悉的钟书阁等。但当经验丰富的他接到思南书局的改造项目时,却有些犹豫。他认为,书店应该是一个献给人的礼物,因此,他最终决定把思南书局看成一个“人”,一个身披历史同时面对未来的上海人。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在思南书局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团队其实面临过许多挑战,比如色彩上的选择。在俞挺看来,任何单一的色彩都无法描绘思南书局过去历史的多样性。

既然把思南书局当作“人”,那么色彩就应该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也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

“我决定用降调的色彩去表现作为人的丰富性的思南书局。清爽、有分寸和质感的上海人,思想上海纳百川,但生活态度上保持自我,一个sophisticated的人。”

建业里:复兴的上海风情

建业里位于徐汇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它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魔都现存最大的石库门里弄群落,分为东弄、中弄和西弄三部分,有近200幢石库门房子。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建业里由东、中、西三段里弄组成,基本都是东西向展开,四条南北向主弄串联起东西向支弄。建筑为砖木结构,立面锯齿状造型,设转角窗,每户均有朝南窗户,每单元均有较大花园。

未改造前的建业里由于建造年代久,违章搭建多,东弄、中弄不少石库门破损严重,结构老化,濒临失效。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而新生的建业里以“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为理念,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个集石库门文化体验、特色居住、精致餐饮、精品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街区。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曾经的建业里弄堂口,摇身一变为如今的“建业里嘉佩乐酒店”,如若不是事前得知,当你路过此处时,未必能发现它居然是个酒店。

因为,这里的改建工作遵循了“保护为主,修旧如故”的原则,通过最大程度的原真性修缮和复建,不仅挖掘了石库门建筑的文化底蕴,也最大程度地保留里弄的风貌特征,包括空间格局、尺度、石库门外立面和原有的建材风格。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在外观上,建业里恢复了“外铺内里”的历史格局,“马头山墙”“清水红砖”“半圆拱券门洞”等经典石库门元素都得到了保留。

穿过街楼,进入酒店的主院落。花园从外看来是一片静谧的绿荫葱葱,透过绿荫隐约可看到柳条编织的座椅和汩汩喷涌的泉水。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建业里最为特色的地标建筑物是“水塔”,曾是当地居民取水的地方。主院落内的水塔现已是酒店的最高建筑物,被用作照明与信号服务设施。现在,水塔不仅被保留下来,更得到了重新设计,成为了酒店内点睛的一笔,人们还可以登上塔顶纵览建业里的美景。

庭院内的路程虽然短,却饶有情趣地使用三轮车代步,这一路上不紧不慢的节奏感更将人带回了上世纪30年代,那一幕幕流金岁月似乎再度上演,充满海派风情。

上生·新所:从隐秘弄堂到新晋地标

近几个月来,朋友圈屡屡被一个清新感十足的蓝绿泳池“承包”,加上巴洛克式建筑群,360°观景C位长廊、潮流艺术展览……这就是魔都的新晋“网红”地标“上生·新所”。

封闭了近70年的延安西路1262号,紧邻着拥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美誉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由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史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共同组成。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其中,3处重要历史建筑包括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以及孙科别墅。

这3处历史老建筑如今虽然经过整修,但建筑内外的许多元素都做了保留,包括彩窗拱门、海军俱乐部内的两层拱券柱廊、红方地砖、希腊螺旋柱、欧式窗楣等建筑元素,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也赋予了老建筑新的生命力与价值功能。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这些建筑在岁月的洗礼后,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手一拍就仿佛有满满的故事倾泻出来,自然成为了大家争相拍照打卡的必选背景之一。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为了让“上生·新所”真正焕发新生,引入现代的生活方式自然是必不可少。

开园初期,这里就举行了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的展览,那些温馨治愈又励志的话语依然在喷泉周边立着,不断给人带来安抚。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此外,园区内也渐渐引进多类型的业态,包括城市文化复合空间,比如书店、运动空间、餐厅,以及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琳琅满目的活力业态。

对于上海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不再是神秘又遥不可及的地方。现在,你走进“上生·新所”,随处可见慕名前来的旅客、携友聚会的年轻人,甚至还有来“遛小孩”的爷爷奶奶……

所有人都享受这里的生活氛围,他们在林荫下歇脚休憩、欢声笑语,为这里的百年建筑注入新生。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秘境|最后的夏天,我找出了上海三个最想去的地方

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赋予老建筑新的时代特色,这不仅是对上海“文创50条”的一次次落地,也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都市对多元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在这些焕发新生的老建筑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痕迹,岁月的印记,也看到了当下的时光,和未来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