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礼物

儿童节礼物

无论大小盆友,都喜欢过各种节日,因为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但大部分假日都来源一个充满辛酸泪的故事,小朋友的“六一”也不例外。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被正式废除。

“六一”儿童节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节日,除了具有纪念意义,还表明全世界对“花朵们”的关注,对祖国未来的呵护的态度。

交待一下:小胖最近到贫困村扶贫去了,所以没有及时更新公众号。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驻村扶贫,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小胖扶贫归来,并没有感觉到人生已经完美。

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深入扶贫第一线,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耄耋老人或者是黄口小儿,可以抱着襁褓里的婴儿或搂着长寿的老人拍照,却少见与同龄大哥大姐们合影。

大山深处艰苦求学的孩子们的故事总是能触及人们最柔软的地方。

对儿童的关爱,必然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重点。在“六一”这个节日档口,不少爱心企业、单位、个人通过捐赠书本、学习资料等方式向小朋友们传递着浓浓的爱心。

对很多“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而言,通过子女教育脱贫几乎成了不二选择。

当小胖把部分贫困户对子女教育情况的盖子揭开一角之后,很自觉的又盖下了。

小胖近期走访贫困户不少,其中不少家里有学生的家庭,因为走访内容涉及到教育扶贫这一领域,对这些家庭印象深刻。

一户贫困户家庭3口人,孩子的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的生活在大山里。孩子的母亲年龄不大,非常能吃苦耐劳,白天在镇上的建筑工地做零活,每天有80元的收入,顺便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两个儿子一个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初中马上毕业。

帮扶干部们到该户走访时,年轻的妈妈刚脱下满是结痂的混泥土的工装换上干净衣服,20平米的出租房内,小儿子在桌旁玩手机游戏,妈妈在煤气灶上炖着一大锅土豆。

从帮扶干部们进门到走访结束,前后半小时时间内,玩游戏的孩子屁股没挪动一下(尤其是在房间里凳子有限的情况下),即便帮扶干部问起他的学习情况,他的目光也未从游戏界面转移出来,全然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

儿童节礼物

临走前,小胖特意关注了一下玩游戏的“小朋友”,想来这农药游戏害人不浅。

另一位小朋友属于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目前上幼儿园大班,很腼腆的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的爷爷在语言上有先天性障碍,使走访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小女孩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很胆怯,家里的事情基本知道,但只做简单回答,声音很小,且说话发音不标准(这与他长期与有语言障碍的爷爷生活有直接关系),帮扶干部们需要很努力才能从她口中掌握一些碎片信息。

小胖在临行前问起小女孩想要什么样的儿童节礼物,小女孩表示想让爸爸妈妈回来陪自己玩几天。

小胖才一个礼拜没见到两岁半的儿子,被一个陌生小女孩的一句话触碰到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儿童节前夕,22位院士联名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声明,呼吁让“六一”成为一个无网游日。不得不说,他们都是有良知的科学家。

对这一呼吁,也许反感的不仅是那些网游公司,“小朋友”们未必买账。

“宁可食无肉,不可玩无网游”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前期有扶贫干部给帮扶对象家的孩子送去书本表达爱心,孩子很用心地给热心的叔叔写了一封信,原文内容如下: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儿童节礼物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小胖感到非常惭愧,多少时候在关键时刻,总是没有勇气大声的说一声NO呢?

时代在进步,人的智力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在进步。

在这个小朋友们的节日来临之际,小胖想起了他小时候。十二岁还在上三年级,连26个拼音字母都搞不懂,是什么力量让他混了个大学文凭?

难道是当年没有好心人送一个可以打游戏的手机?

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家长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交流。

祝所有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