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文:陈三蜂

图:网络,侵删

1

前几天逛一个论坛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位大学生发帖自述自己毕业两年的经历。

大概的经历就是这样的:他在大学毕业后,经历了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自己比较排斥的,在干了两个月后就辞职了。第二份工作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和自己的爱好也相符,但是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量比较多,干了大概七八个月后,身体承受不住,所以也辞了。

辞了之后他没有继续找工作,而是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愿过这种为了金钱奔波、为了生存劳累的生活,选择了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某个二线城市的郊区农村,租了个非常便宜的小房子,每天过着“一杯香茗,一盏淡酒,坐看云起云舒”的生活。钱不够的时候就到网络上接一些兼职做做,没有了工作时的压力,生活过得很惬意。

帖子发出来之后,有很多人在下面留言。其中,90%的留言者都表现出了对发帖者的羡慕,并且夸赞他活出了自我,纷纷表示过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让人敬佩。

当然,也有一些人留言说这是一种懦夫的行为,为了逃避而做出的选择,所谓的“活出自我”其实是为自己逃离而编织的借口。

不管这名学生是活出自我还是真的逃避,虽然很多人佩服他的勇气,但是看完他的自述之后,我脑子里面就只蹦出来了两个词:矫情和自私。

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2

虽然说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谈无欲无求怕是有点为之过早,何况这种选择,是在经历了种种不顺之后的外力因素催化作用下产生的,那么这个选择,就是逃避。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由于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不太顺利,特别烦躁。那个时候就在想,要是能找一个没有这么多烦恼的地方,无忧无虑地活着该多好啊,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审判,无欲无求。当时甚至都准备好了去做义工,虽然每天没有什么收入,但是至少不用为这么多杂事劳心劳肺。

就在我准备跟领导提辞职的前一天,我突然反问自己:“我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逃避问题逃避责任吗?”。

遇到不顺就想过无欲无求的日子,遭遇打击就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在事情一切都顺利的时候,这些问题都统统抛之脑后。

而且,我这不仅是逃避,还自私。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体,总会和其他人或事物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赋予了每个人都应该背负的责任。

大的不谈,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小一点的、更具体一点的,对父母的责任,这是作为一个年轻人切切实实能够摸得着的。

父母把你辛辛苦苦养这么大,不是为了让你在20几岁的时候甩一句:这样的活法太累了,你们都太窝囊,我要反抗,我要活出自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你无忧无虑地过着自己的梦想生活的时候,父母也慢慢不再年轻,等到了他们难以避免地有了疾病之后,你会发现:没有奋斗过,没有钱的生活,才最窝囊。

就像一位朋友说过的:“在该奋斗的年纪就该全力以赴去奋斗,不然爸妈养你这么多年是白养的啊?”

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3

小时候非常喜欢一部喜剧,叫《武林外传》,当时特别羡慕同福客栈里面那几个主人公,每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有客人的时候招呼客人,没客人的时候嬉笑聊天,当时觉得这才叫生活。

长大后我才发现,所谓的与世无争,那是因为没有去争的必要。

佟掌柜是汉中镖局的大小姐,白展堂的母亲是六扇门密使,郭芙蓉的父亲是六扇门的总捕头,李大嘴的母亲是京城食神第一传人,吕秀才的爷爷是知府,就连还是个娃娃的莫小贝,也是衡山掌门、五岳盟主。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几位主人公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可以理解为是来体验生活的。

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基于父辈已经做得足够成功,成功到他们不需要来承担对于父辈的责任。

这还只是影视剧中,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可怕的是往往这类人,比出生一般的人更加懂得承担责任,更加懂得努力。

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4

有些人会跟我说,我父母并没有要求要对他们承担责任啊,反而他们跟我说,只要我过得开心,他们都会支持我做的决定。

呵呵,对于不想承担责任的人来说,这句话就是救命稻草,成了寻求心安理得的自我安慰。也正是这句“只要你开心,我们都支持你”,不知道苦了多少中国父母,害了多少无知青年。

在去年的时候,有一群人火遍了互联网,叫做“三和大神”。所谓的“三和大神”,就是一群和家里面断绝联系的年轻人,在深圳三和这个地方,玩游戏混日子,过着低欲望的生活。他们做一天兼职,就可以耍三天,等钱花完之后,再去做兼职。

如今这群人依旧存在,并且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像这种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大学生,和三和大神又有什么区别。

和家里断了联系的“三和大神”,我相信他们家人现在对他们说的不是“只要你开心就好”,而是“只要你平安就好”。看见没,要求是逐步降低的。

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有出息,“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平安”只不过是对你的最低要求,所以不要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了。

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5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这样问的:“你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我记得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回答的:为了父母以后有困难时第一时间告诉我,而不会因为害怕我没钱而瞒着我。

所以,作为一个成年人,父母养你几十年,不是为了让你无欲无求地修行,而是想在你身上看到希望。

固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在该奋斗的时候遇到点不顺就选择逃避,美言之活出自我,活出自由,其实就是懦弱。

真正的“无欲无求”应该是得到后坦然放弃的状态,你现在连什么都没有得到过,就追求“无欲无求”,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二十几岁的时候不努力一下,难道还指望四五十岁的时候厚积薄发,做你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那才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别骗自己了,所谓的“活出自我”不是自私就是矫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