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一些判斷普洱茶品質的因素嗎

普洱茶有好有壞,那麼普洱茶的品質要怎麼判斷呢?判斷普洱茶品質的因素有哪些呢?

1.時序:以採摘時間為依據。春茶、夏茶、秋茶(茶農們又稱秋茶為谷花茶)。三種茶中,臺地茶以春茶為上,秋茶次之;而老樹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韻勝,秋茶以氣足。不管什麼茶樹,夏茶最次。

2.產區:優質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最主要的傳統普洱茶產區為雲南的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茶。這三個大產區的茶各有特點個性,喜歡哪一種全憑個人愛好。

3.樹品: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樹茶(或古樹茶,茶農一般叫大樹茶),臺地茶(茶園茶)、丟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別。另外,還有一些產生變異的或稀有的樹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你知道這一些判斷普洱茶品質的因素嗎

4.儲存:儲存本不屬於“質”的範疇,但由於普洱茶傳播歷史特殊,便有幹倉、溼倉的區別。而溼倉茶,在品質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溼倉茶在口感方面見長而缺少精氣神,而且還要是好的溼倉茶,退倉處理還要做得好的。所以綜合考慮,幹倉為上,溼倉可以聊備一格,不能成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從未來看,可以預見,溼倉普洱茶將退出歷史舞臺,幹倉溼倉這一組名詞將會成為過去——因為,有不自然的“溼倉”,才出現本真自然的、原來本不必強調的“幹倉”。

5.工藝:對工藝範疇的區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區別,這是很簡單就能識別的。第二步是區別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為了美觀,把條索色澤較好的放在面上,而裡面是一些較次的茶。以裡外一致的,不做面的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產地、同一品質或同一產地、不同級別的茶菁進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氣不夠足,用臨滄茶進行拼配,就能實現口感淳和有茶氣厚足的效果,這種拼配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創造,近年來一些在各種展覽會獲獎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經過高明的拼配而達到卓越的品質。但另一種是不良商人把質次價低的原料與部分質好價高的進行拼配,最後以好原料生產的市價出售,現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產的茶,以這種拼配較多。

更多普洱茶相關知識,如沖泡、品鑑、存茶、找茶等,請添加微信:puerzg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