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衆籌獲得的救命錢被平台索要5%「稅款」 這錢該交嗎?

2018年4月初,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青年千強被診斷患有腦膠質瘤,病來如山倒,家裡一時陷入困頓。經介紹,家人幫助千強在原陽縣青年高超自己運營的籌款平臺“放心幫”發起了募捐。

千強的家人張海旺介紹,當時一星期就募得6萬多元,結果“放心幫”因“技術原因”突然停運。募捐中斷,千強想提前提現。4萬多元給千強後,高超提出需要扣除募得金額5%的“稅款”,因為善款進的是公司賬戶,不是享受稅收優惠的公益賬戶。千強的家人認為,這不是“稅款”,而是“放心幫”藉機牟利的藉口。所以,就將此事爆料給媒體。迫於輿論壓力,高超將剩餘善款全額交出。

事件在網上炸開了鍋,網友們的觀點針鋒相對,有網友認為,平臺不該收費,否則慈善就走了形、變了味兒,就是違法平臺。網友“貪睡的河馬LLL”認為:“做公益還抽成,那叫公益嗎?”

而有些網友則表示,運營平臺需要成本,合理收費保證生存,而且走企業賬戶確實要交稅,平臺不可能為患者擔負。網友“慕直前進”認為:“收點手續費為了讓平臺得以生存,為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我個人認為很合理。”

民政部:非官方指定平臺 也能發求助信息

那麼,究竟“放心幫”這類平臺有無資質進行救助籌款?“5%稅款”的說法是否成立呢?

民政部發布公告稱,目前,國內有20家互聯網募捐平臺可為慈善組織提供募捐信息發佈服務,包括“輕鬆籌”和“水滴籌”等。“放心幫”顯然並不在內。那麼,除了上述20家平臺以外,公眾遇到困難能否通過還未被民政部認定的互聯網平臺進行籌款呢?

“首先要把公開募捐和個人求助區分開來。公開募捐要求募捐主體向不特定的人發佈募捐信息,同時募捐的目的是為了不特定人的利益。如果是為了具體某個人發起的募捐活動,則屬於個人求助。”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浠鳴指出,有些平臺同時具備發佈公開募捐信息和發佈個人求助信息兩種功能,目前民政部只是對能夠發佈公開募捐信息的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進行了指定。

黃浠鳴進一步解釋稱:“慈善法禁止沒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個人和組織公開募捐,但並未對個人求助做出明確規範。因此,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直系親屬的困難用互聯網平臺籌款求助,是未被禁止的,但是要確保信息真實性,否則其它相關法律會加以約束。建議個人發佈求助信息時,還是選擇民政部指定的平臺。”

專家:國際慣例做慈善收費 國內尚無規定

調查發現,目前知名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多數宣稱不收費。比如“水滴籌”稱創立以來從未收取任何費用,而“輕鬆籌”也於2017年5月宣佈對個人大病求助實行零手續費。在免費的同時,上述平臺多數選擇售賣互聯網保險以保證盈利。

對於收費問題,黃浠鳴指出:“未經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平臺為個人發佈求助信息後,能否向求助人收取手續費,慈善法等相關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難免出現一些爭議。一般可以由當事人在事前進行約定。”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教授認為,籌款平臺做到免費很好,但收費與否,得從多方面看:第一,許多國家的公益慈善組織籌款都收手續費,因為募款都有成本。“大款比例小,小款比例大”,10%-20%的收費比例是國際慣例。實際上國內也允許有一定行政費用,雖然會計制度沒有規定具體比例,但要公開記賬,接受審計。第二,慈善法施行兩年了,慈善組織在有的縣仍不易註冊,打到企業賬戶實為無奈之舉。如果善款進入企業賬戶,確實應收稅。第三,如果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要收費,應該提前明確告知平臺使用者。

至於“放心幫”負責人高超的“稅款”說法,河南省新鄉市國稅局工作人員說:“如果該平臺用的是企業賬戶,是需要繳稅的。”但高超無法證明“放心幫”在歷次籌款中都按照5%的比例繳了“稅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