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明白,就是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道理都明白,就是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前段时间,我在一篇文章里表达过一个观点,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有一堆麻烦长期困扰你,最好的办法不是按次序一个一个地解决,而是要建立核心习惯。

核心习惯就好像一个开关,一但启动,就能够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的改变。

比如,当你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也会带动你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工作状态、甚至和家人的关系的改变。

但问题是,即使你找到了那个最能影响你的核心习惯,也很难保证能长期坚持地去执行,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或突发状况,来打乱你的计划。

本来说好了要发愤图强,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充电,可每天下班后都累成狗,除了追剧,啥都不想干了。

在吃饱了之后许下的节食誓言,一到饭点儿就破戒了。

明知道早起的好处多,可实在没有力量抵抗被窝里温暖的诱惑。

一言以蔽之,励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那究竟该如何解决执行力问题?

道理都明白,就是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01

先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

1992年,在苏格兰一家医院里,有一些刚刚做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由于肌肉和骨骼曾被手术刀割开过,即使是一个轻微动作,都会给他们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

但病人必须在伤口愈合之前就开始做康复性锻炼,否则就会面临血栓的危险。

医院找了一个心理学专家来帮助病人锻炼,他给每一位病人发了一个小册子,让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详细锻炼计划,有些人按要求做了,但有些人拒绝了。

三个月后,心理学家把之前写了计划的病人和没写计划的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写了计划的病人的康复情况要好得多,走路速度平均快了一倍,坐下、起身的速度快了3倍。

心理学家最终查明了原因,那些恢复的比较好的病人,不仅写下了每天要完成的锻炼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列出了锻炼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障碍,并提前准备好了解决方案。

比如,有位病人知道自己从沙发上站起来的时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先迈出第一步。这样他就不能因为惧怕疼痛而再次跌坐在沙发上。

还有位病人,为了预防散步时疼痛难忍的情况出现,随身携带了止痛药片。

第三位病人甚至列出了在去厕所的路上,每一分钟可能发生的状况。

也就是说,这些病人的计划,都是围绕着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的时刻,以及诱惑他们半途而废的关键点而做出的。越是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就越不容易放弃或失败。

这些病人所用的方法,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字,叫做“执行意图”。

02

“执行意图”,又叫“WOOP思维”,这个概念的发明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里埃尔·厄廷根。

W(愿望,Wish):

确定你要达成的目标;

O(结果,Outcome):如果目标达成,所产生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O(障碍,Obstacle):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障碍;

P (计划,Plan):当障碍出现时,我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应对。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两个环节,在初始目标已经确定,并充分考虑过所有乐观和悲观的情况之后,为所有可能导致你放弃的障碍和诱惑提前设计出一套应对方案,类似于一系列 if...then...条件触发器,如果(某种情况发生)...那么(执行某个方案)。

比如,为避免演讲时紧张,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执行意图:

如果(我紧张),那么(告诉自己,别把它当成演讲,就当做是跟大家聊天,做自己就好)

如果(我紧张),那么(眼睛别看着所有人,只盯着那些支持你、赞同你观点的那些人)

如果(我紧张),那么(告诉自己,事情过后,没有人会记得你曾经在台上出过的丑)

......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跟你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用“执行意图”做到每天早起的。

我是IT行业出身,晚睡晚起已是多年的习惯,但年龄越大,也就越能感受到这个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最终痛定思痛,决心每天早上6:30前起床。

可一个习惯养成容易,改正就难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最终形成了下面的方案:

如果(早上起不来),那么(设置闹铃);

如果(关了闹铃继续睡),那么(让闹铃每5分钟响一次);

如果(关了闹铃设置继续睡),那么(把闹铃放到离床远一点的地方);

如果(早起后精神状态差),那么(晚上早点睡);

如果(晚上忘了早点睡),那么(给自己设置一个就寝提醒闹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马上洗漱睡觉);

如果(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么(吃两片褪黑素随眠药片);

如果(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么(以后白天下午两点以后禁止任何形式的睡眠);

......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只要你能理解这意思就行了。

03

据我所知,能把“执行意图”用得最狠,用到极致的一个家伙,是汉朝时期匈奴的君主冒顿,冒顿是第一个统一了北方草原的人,并建立起庞大而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最强悍的统帅。

冒顿本来被立为太子,但后来他的父亲又生了一个儿子,打算把他废掉,另立新主。于是,冒顿打算杀父篡位。

他先制造了一种响箭,用来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并下令,他的响箭射向哪里,部下就要立即把箭射到哪里,犹豫迟疑者、晚射者斩。

有一天,冒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把响箭射向了他最喜爱的马,部下中有一些人怀疑是不是命令搞错了,结果这些犹豫的人全都被斩首。大家开始明白,他是玩真的。

又有一天,他突然把响箭射向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部下中又有一些人开始迟疑,不敢执行命令,迟疑的人又都被杀了。

再有一天,他把响箭头射向了父亲的马,所有部下几乎没做任何思考,立即将马射杀。此时,冒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有一次,冒顿跟父亲一起去打猎,途中他把响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部下们乱箭齐发,他的父亲被当场射死,冒顿成功篡位。

要知道,试图杀害君主可是诛九族的罪名,而经过长期训练的“执行意图”,让他们克服了这样的心理障碍。

虽然有了执行意图,你仍然有可能会失败,但没关系,正是因为开始的失败,你才能更加明白最有可能导致你失败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弱点。

在不断尝试、迭代、出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你失败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直到养成习惯。

当然,所有这些为可能出现的障碍而设计的解决方案,要想真正得到执行,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真的很想达成目标,否则,再好的方案都能找到不去执行的理由和借口。

你永远也做不成你不想做成的事,就好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道理都明白,就是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