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拖了這麼久,終於要寫控衛盛世之戰系列了。

今年的控衛盛世之戰系列,依然延續了十大控衛分項對比的模式,當然,具體的對比項目和章節劃分會有不小的變化,而十大控衛的人選也有不同。上個賽季,小托馬斯狀態大幅下滑,康利則因為傷病沒怎麼打比賽,所以我們加入了另外兩名控衛填補IT和康利的位置——霍樂迪和肯巴沃克,十大控衛的人選如下: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這裡稍微有爭議的是,哈登和霍樂迪在上賽季實際上大部分時間會被劃分為二號位(這兩個人在防守端的位置就更加詭異)。但考慮到哈登的技術特點和他在火箭的絕對持球核心的戰術地位,以及霍樂迪職業生涯過往相當長的時間是控衛的實際情況,還是把兩人放在控衛系列裡來寫。

當然,你也可以質疑一些球員在實力檔次上是否符合聯盟前十控衛的身份——比如在部分球迷心目裡,沃克和霍樂迪跟其他諸位在名氣上差距較大,但綜合攻防兩端後,這兩個球員的真實正負值的確分別排在控衛第7和第8,入選毫無問題,你也很難再找到聯盟裡其他兩位控衛實力檔次超過這兩個球員。

沃爾因傷上個賽季只打了41場比賽,高階數據表現也不佳,但考慮到沃爾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超級球星,賽季末期復出後,在季後賽也打出了東部頂級球星的表現,所以依然選擇了沃爾入選。

布萊德索、盧比奧、西蒙斯等二線控衛在綜合能力上其實非常接近十大控衛的尾班車,沒有拉一波寫了略有遺憾,不過我會考慮單獨為這幾個控衛寫專場。

OK,閒話少說,我們開始控衛盛世之戰吧。序章我們將從幾個最常見的進階數據入手,在大方向上對十大控衛有一個初印象的瞭解,並提出一些疑問留下伏筆,在後續的章節的分項研究中找到答案。

1.產量與效率

回合佔有率(USG%)和真實命中率(TS%)幾乎是最常見和最基本的進階數據——前者反映了球員的投籃、造罰球、失誤等終結回合的個人進攻戲份,後者反映了球員的得分效率,兩者結合是最直觀簡單的反映球員個人進攻質量的進階數據。

下圖橫座標是回合佔有率,縱座標是真實命中率,五角星的顏色反映了球員的受助攻率(得分來自隊友助攻的比例),顏色越紅代表受助攻率越低。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平均值為聯盟控衛平均值,後同不表

受助攻率排名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劃重點:

1.聊球就聊球,提什麼真實命中率?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無恥作者,年復一年,又起手黑我威和他牆?

哎呀,慌什麼呀,這才哪到哪~~~

TS%,相信這是威少和沃爾球迷最為反感的數據之一——你得說,回合佔有率高到威少沃爾這個級別的球員,你的確可以允許他們真實命中率稍微低一點,問題是,如果比控衛的平均水平還低,特別是當我們對比的是另外8個聯盟頂級控衛時,威少和沃爾在圖中的走位就顯得過於風騷了——沃爾因為與大部分球迷團體沒有利益衝突,所以低點也就低點,可wuli大威少經常被開會,這就很煩惱了——所以這會開的到底有理由麼?我們留一個懸念在這。

2.霍樂迪和肯巴沃克的TS%都超過了57%,當然是非常出色的水平,但他們兩個USG%在十大控衛中偏低,真實命中率又不佔便宜,相互對比之下就顯得遜色一些。肯巴的情況還好,他的受助攻率很低,持球戲份更高,相對霍樂迪回合佔有率也更高,而霍樂迪在受助攻率較高的情況下,TS%依然落後就略顯尷尬了。當然,霍樂迪的USG%還遠沒有達到極限,他職業生涯USG%最高的賽季達到了28.9%,考辛斯的到來導致霍樂迪從球隊二號球星降格為三號,這是霍樂迪近兩個賽季USG%驟降的主要原因,不過上個賽季也是霍樂迪職業生涯TS%最高一季,

但考辛斯走後,霍樂迪下個賽季很可能又要提升USG%,能否保住TS%,這是我們後續文章裡會試圖探索的有關霍樂迪的問題之一。

3.洛瑞USG%剛過控衛平均線,這與猛龍上個賽季打法改變有很大關係——轉移球更加流暢,角色球員進攻戲份增加,雙槍從大量扛球權向組織者身份進一步靠攏。洛瑞擁有接近60%的TS%,雖然受助攻率在十大控衛中第二高,但從16-17賽季的表現看,洛瑞如果降低一定的受助攻率並增加一定的回合佔有率,依然有能力將效率維持在真實命中率60%的水平。只是洛瑞整個職業生涯USG%都沒有很高,15-16賽季達到26.1%是生涯峰值,以超級控衛個人進攻產量的上限看,這有點低,原因在哪呢?這又是一個伏筆~~~

4.保羅是另一個跟超級得分手相比,USG%不夠頂級,個人進攻戲份偏低的控衛——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不過我們也都知道保羅最有才華的地方不在這。

但這張圖依然有吹保羅的地方——他15%的受助攻率是十大控衛裡最低的,放在全聯盟也幾乎沒人這項數據比保羅更低,同時保羅拿到了高達60.4%的真實命中率,這種幾乎純靠持球打出的效率水平非常難得,如果再考慮保羅極低的籃下比重和雖然在降低但依然很高的中距離比重,拿到這樣的效率就更顯本事。

5.那麼,受助攻率只比保羅高一丟丟,真實命中率十大控衛第2,回合佔有率聯盟第一的哈登,豈不是更加牛逼?

是的,的確是牛逼炸了,即使我們不再看其他數據,光是哈登這個產量結合效率,同時幾乎完全靠持球打出來的逼格,就應該把MVP頒發給他了。這個系列的後續文章裡,越分析你就越會感慨,火箭後場雙核作為超級持球人是多麼可怕的存在。在這裡也給讀者們出一個思考題——為什麼哈登可以做到保持高效同時高產呢?而保羅為何只能做到高效,卻無法做到產量極致呢?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6.那麼...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受助攻率十大控衛最高的庫裡,是不是可以黑一下呢?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你們覺得呢?

受助攻率這個數據高低本身並沒有褒貶之意,單提出這個數據更多反映的是球員風格和定位。但我們通常認為在同等效率水平下,一個更依靠自主開發進攻的球員比吃餅型球員拿到這個效率要更加難得一些。

可凡事掰開揉碎了分析,總能發現一些特例。

以庫裡來說,他52%的受助攻率的確在控衛裡很高,問題是,靠吃餅通常在產量上是有非常清晰上限的,你看不到場均拿30分的純終結打法的中鋒或者射手——沒有任何一個受助攻率接近庫裡的控衛,可以在回合佔有率上接近庫裡,同檔受助攻率的控衛裡,USG%最接近庫裡的是掘金的穆雷,他的回合佔有率也只有22.8%,而庫裡是控衛第3的31%,這個差距不言而喻——庫裡能在受助攻率如此高的情況下打出這種產量,在控衛裡本身就很少見。

我們也知道,在史蒂夫科爾執教勇士之前,庫裡可沒有這麼高的受助攻率,13-14賽季,庫裡這個數據是30%,這跟一般的攻擊型控衛沒什麼區別,而當時庫裡的回合佔有率是28.3%(控衛第3),真實命中率61%(控衛第2,第一的普里吉奧尼幾乎沒有產量可言),可見庫裡在擁有體系、成為受助攻率超高的控衛之前,就已經高產高效了。

不過更高的受助攻率,的確進一步提升了庫裡的真實命中率——體系加成後,庫裡從聯盟頂級效率提升至遙遙領先同時代控衛、甚至完爆終結型中鋒的變態效率水平(聯盟全位置第一),毫無疑問的歷史級得分手中的效率之王。

這就好像一個富二代勤奮刻苦創業,把老爸的縣首富資產膨脹到全國首富一樣——這是一個贏在起跑線還比你努力的故事。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7.利拉德和歐文擁有接近的、很高的回合佔有率水平,TS%上,歐文略領先,但利拉德受助攻率更低,大體上可以認為兩個球員在產量和效率上同檔次。除了產量同等級但效率變態的庫裡,以及效率略勝產量更變態的哈登,利拉德和歐文在個人進攻產量和效率結合上是十大控衛最好的。

2.帶動能力和傳攻傾向

一名球員的助攻率(AST%)代表了他所在球隊其他球員進球來自該球員助攻的比重,是一項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球員帶動能力的數據——當然,今天的NBA帶動隊友的方式非常多,助攻率不能涵蓋全部。在分析一個球員的助攻率時,也需要與該球員的回合佔有率(USG%)一起看,因為佔有回合越多的球員,往往也越有機會送出更多的助攻。如果USG%反映了球員的個人進攻產量,那麼AST%可以近似認為是該球員帶動隊友的產量,而AST%與USG%的比值,則反映出這名球員的傳攻傾向性——數值越高,則越傾向於帶動隊友。

下圖橫座標為USG%,縱座標為AST%,五角星的顏色反映了球員的AST%與USG%的比值,顏色越紅代表越傾向於個人終結。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AST%:USG%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劃重點:

1.十大控衛基本被劃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高AST%陣營,包括威少、沃爾、哈登和保羅;其他6人。但哈登因為USG%特別高,以AST%與USG%的比值來看,哈登非常接近聯盟控衛的平均水平,屬於個人攻和帶隊友傾向相當均衡的控衛,而洛瑞雖然AST%遠不及傳球四人組,但因為USG%太低,AST%與USG%的比值反而說明洛瑞更傾向於帶動隊友。

2.這回好像又反映了一個會議代表們非常不願承認的現象——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所以,威少是個傳球至上的控衛?

這可能與一些球迷們的印象和傳聞不符。

事實上,我們必須要先回想前文的另一個數據——受助攻率,這能一定程度反映一位球員的持球無球比重,那些基本不打無球的持球大核心打法的球員——也正是威少、哈登、保羅和沃爾——他們長時間有球在手,比起經常作為空間點或者跑無球戰術的控衛當然更容易拿到更高的助攻,所以在同一持球無球比例級別的控衛之間比較助攻率會更有意義。

3.但威少極高的助攻率依然非常重要——這正是即使威少在上個賽季鐵到不能看,依然可以位列聯盟頂級球員行列,而不應該被會議代表們粗暴的劃分為毒瘤的理由(沃爾也有類似的道理,不過沃爾上個賽季的真實命中率低的有點離譜了)。

代表們又要說了——

威少助攻是多,可他球權也多啊;

威少助攻多,並不代表他的組織能力強啊!

對,這兩句話都不假,但我們必須清楚這樣一件事:

第一,威少用極高的USG%和糟糕的TS%換來的AST%是極為高產的,隊友們一半的進球來自威少的助攻,這等於威少撐起了雷霆進攻的半壁江山,而真正的毒瘤型球員是無視隊友的;

第二,威少的助攻的確跟球迷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靠組織能力帶動球隊的控衛不一樣——威少靠的是個人攻框威脅改變防守,助攻來的更加生硬。問題就是,你不要管過程如何,威少喂的球和“組織大神”喂的球,最終反映到得分上沒有不同,你可以質疑威少的組織能力,但不能說威少帶動能力不強,今天的NBA,以個人進攻威脅帶動隊友,本來就是持球人非常普遍的打法,也是球隊開發進攻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反過來,大部分靠組織的控衛就更需要隊友們的跑動支持,這樣的一次助攻含金量更多屬於持球人還是終結者並不好講,最簡單的道理——詹姆斯突破殺籃下改變防守助攻外線空位的JR史密斯三分命中,和科沃爾利用掩護甩開防守人接弧頂持球的詹姆斯傳球空中轉體命中三分,前面一種把詹姆斯換成別人可能JR就得不到這次機會,而後面一種的重點是那個無球跑動的球員是科沃爾。

顯然,威少更多是前面一種——這恰恰說明了威少的能力。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4.AST%:USG%比值最高的一位是保羅,雖然他是非常極端的絕對持球打法,但在USG%並不突出的情況下能打出頂級的AST%,依然非常能說明保羅的能力——一方面,火箭是進攻相對簡單的球隊,並沒有那種無球跑動大神幫保羅刷助攻;另一方面,保羅作為十大控衛裡籃下比重最低的球員,卻能打出超高的AST%,這非常讓人欽佩。

實際上,保羅上個賽季在傳球選擇上的改變相當大——過去我們聊到詹姆斯與保羅傳球的區別時,總會給出詹姆斯喜歡帶射手,而保羅喜歡玩空接的結論。可火箭時代的保羅,不但個人更喜歡出手三分,也非常喜歡找到射手,成為十大控衛裡三分球助攻比重最高的一位。他在擋拆中良好的視野非常善於找到弱側出現空擋的射手,在轉換進攻中也非常喜歡持球推進到弧頂吸引防守後再分球給跟進的射手——這跟隊友哈登相對喜歡找卡佩拉和轉換中喜歡長傳精確制導有一點區別。

保羅在傳控上的超強能力被球迷們津津樂道,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匪夷所思的控制失誤能力。下圖橫座標是失誤率(TOV%,反映失誤在一個球員佔有回合的比重),縱座標是助攻失誤比,五角星顏色代表球員的助攻率(AST%),越綠助攻率越高。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從該圖可以看到,保羅的助攻失誤比碾壓十大控衛其他幾位,失誤率也比較低。雖然肯巴、利拉德和歐文的失誤率更低,但我們要知道,失誤率這個數據反映的是球員失誤佔終結回合的比例,對於高出手低傳球類型的球員更有利,而保羅恰恰是十大控衛裡傳球傾向最高的一位,他控制失誤率的難度本來也最大——相比同樣高傳球向的沃爾,保羅這個失誤率簡直神級。

5.利拉德、歐文、庫裡的USG%和AST%非常接近,表面上可以認為這三個球員有非常相近的個人進攻和帶動隊友的產量,以及傳攻傾向。但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情況是,庫裡的無球比重要明顯高於歐文和利拉德,在更少的持球情況下,拿到同等級別的助攻率就顯得更加難得。以這三個球員非常相近的擋拆後個人終結比重來說,庫裡能逆風追平利拉德和歐文,跟他無球改變防守後的傳球、勇士的分享球理念和更強的轉換操盤能力有一定關係——庫裡的無球掩護也經常可以吸引夾擊,他和勇士隊也遠比利拉德、歐文以及他們所在的球隊更加擅於打轉換,庫裡作為超強的轉換進攻操盤手,在反擊中送出的助攻要遠多於另外兩人。

當然,庫裡在更高難度下拿到同等級的助攻率,也付出了更高的失誤代價——他的失誤率比歐文和利拉德高的多,助攻失誤比也僅比哈登高。勇士隊鼓勵分享球,對那些險中求生、轉瞬即逝的機會十分熱衷,庫裡非常喜歡越過防守找到空切籃下隊友的直塞球——往往是高風險高回報——他的2分球助攻比重僅次於洛瑞,排在十大控衛第2。

對庫裡這種寧可付出一定失誤也要冒險傳球的行為——好吧,就是浪——要怎麼看待呢?

助攻失誤比這個數據,控制的好當然優秀,但如果可以拔高助攻產量,不錯過可能的得分機會,稍微低一點依然在容忍範圍內。

6.跟庫裡一樣,同樣失誤率高,助攻失誤比低的還有哈登和威少——這通常會成為一些會議代表的材料,但以大樣本來說,哈登和威少的產量太驚人了,這種級別的產量你就可以容忍他們相對高的失誤率和相對低的助攻失誤比了——哈登和威少都屬於典型的依靠個人能力改變防守帶動隊友的類型,幾乎沒有隊友跑戰術,他們上球收助攻的福利,他們想把產量撐到如此誇張的程度,沒有一定的冒險傳球是做不到的——傳球謹慎在控制好失誤的同時,也會錯過一些好機會,其實你會發現十大控衛有一半助攻失誤比都低於控衛平均水準,可你很難說他們控制失誤能力低於平均能力,更大的原因是他們的進攻戲份重,產量高,又往往需要靠個人能力改變防守,為了保產量就很難把這個數據控制的好看,像保羅一樣可以做到助攻率與控制失誤兼顧真是鳳毛稜角。

實際上,十大控衛超強的開發進攻能力本來就是所在球隊在進攻端減少犯錯的利器,他們中絕大多數球員職業生涯大部分賽季都能實現在場時球隊失誤變少——包括失誤極多的威少和沃爾。

7.霍樂迪較低的助攻率跟他偏低的回合佔有率一樣,是角色改變的結果——但影響霍樂迪助攻率的除了考辛斯,還有隆多。霍樂迪上個賽季基本在打得分後衛,球在手裡的時間少了,助攻率下滑幾乎是必然,以霍樂迪職業生涯過往的數據來看,他把AST%提升至30%以上是常態。霍樂迪的問題可能是——他在有更多無球戲份,產量降低後,效率雖然提升了不少,但依然無法提升到頂級,低產亞高效的表現在十大控衛裡就比較扎眼了,霍樂迪能名列前十靠的也是攻防兼備。

8.以洛瑞的回合佔有率和無球比重,他的助攻率不錯,洛瑞在順應猛龍改變打法後,帶動隊友這快並沒有減產,他在擋拆中為隊友製造機會的比重更多了。洛瑞控制失誤也做的不錯,失誤率偏高主要是因為傳球傾向更高,不錯的助攻失誤比可能更可以反映洛瑞的能力。洛瑞在個人進攻戲份減產,同時得分效率小有下滑的情況下,進攻端的影響力下滑卻很有限,17-18賽季的進攻真實正負值跟16-17賽季一樣,依然排在聯盟第9,帶動隊友的表現和無球端貢獻應該起到了重要作用。

「控衛盛世之戰」序章 十大控衛的數據初印象

9.最後我們說一下助攻與帶動隊友能力之間的關係——助攻也好,助攻率也好,高一點的確很好,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出一個球員的帶動能力,但這不是評價球員帶動能力的絕對標準——持球比重高當然更容易拿到更多的助攻,但有的球員在無球端做出的貢獻就無法在助攻上反映。

對於球員怎樣拿到的助攻,我們也需要細化分析,比如他的助攻是依靠個人改變防守後得到,或者是視野和意識真的好到不放過防守方任何漏洞(真組織達人),還是僅僅在隊友跑戰術時他上一下球——當然,今天的NBA,能入選十大控衛級別的球員,基本都是攻擊型(即使保羅和沃爾也有很高的回合佔有率),真正的純組織型其實不在這個榜單內。

總結

讀者們可以發現,控衛盛世之戰序章的內容並不只是簡單的分析十大控衛USG%、TS%、AST%和TOV%等數據,而是在分析的同時,提出了不少問題——實際上,單純想要靠這幾個進階數據瞭解十大控衛的能力是萬萬做不到的,這正是為什麼我要寫一個系列而不是一篇文章的原因,而提出這些問題也想說明一個道理——我們經常接觸的這些最常見的進階數據,他們背後隱藏的涵義是我們容易忽視的,簡單的以數據高低判斷球員高低是過於粗暴的。更何況很多球迷甚至只停留在得分、籃板、助攻、命中率等基礎數據上,對球員的判斷也就更難準確了——比如同樣20分+3助攻的兩個球員,一個是持球中距離打法,一個是無球打法,他們的命中率甚至會很接近,但絕對不會擁有同樣的進攻影響力——前者很可能是毒瘤,後者則可能是一位無球大神,想了解這些就需要更加細化的分析球員了,我們後續的文章就會從多個角度更加細緻的剖析十大控衛的能力,讓那些掩藏在數據背後的真相展示在讀者面前——敬請期待控衛盛世之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