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S形曲線最美?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圖源:fotomen

對於男性而言,豐胸、纖腰、翹臀的女性所散發的強烈性與生殖意味的氣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這是一種本能反應。

S形曲線作為一種審美標準深入人心,至今仍擁有著無數的信徒,它也曾經成就了一個時代。

S形時代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洲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時代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帝國主義之間相互爭奪市場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後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美各國經濟發展很快,一般把這一歷史階段稱作“貝爾 埃波克”,意為過去的好時代。

在這個世紀的轉換期,藝術領域出現否定傳統造型樣式的運動潮流,這就是所謂的“新藝術運動”。新藝術約從1890年

起一直流行到1910年左右,主要特徵是流動的裝飾性的曲線造型,S狀、渦狀、波狀、非對稱的自由流暢的連續曲線。

新藝術還廣泛應用於當時的建築、室內裝飾、傢俱、照明器具等方面。1900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新藝術運動達到巔峰。受新藝術流動曲線的造型樣式影響,這個時期的女裝外形從側面看也是呈優美的S型,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作“S形時代”。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從1890年起,女裝進入一個古典樣式向現代樣式過度的重要轉換期。巴斯爾從女裝上消失,受新藝術運動影響,整個外形變成纖細、優美、流暢的S形。所謂S形,是指用緊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壓平,把腰勒細,在後面緊貼背部,把豐滿的臀部自然地表現出來,從腰向下擺,裙子像小號似的自然張開形成喇叭狀波浪裙,從側面觀察時,挺胸收腹翹臀,宛如“S”字形,故得名。在美國,因畫家基布遜喜畫這樣的樣式,也稱作基布遜外形

為什麼是S形?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S”形曲線造型在美術作品中是一種主要的造型方式,它發源於古希臘的雕塑藝術之中,與之對應的理論術語為“ Contrapposto”,即繃緊和放鬆的肢體的交替與敏感的軀幹相結合,成“S”形曲線之勢,譯為中文為“對偶倒列”或“對立均衡”等,為古希臘古典時期的一種人體雕塑藝術程式。

從美學上講,“S”形曲線是形式主義美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代表著形式美的一種樣式。而形式主義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的歷史淵源,極具活力,它開始於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一直到西方現代美學中都極具影響。

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則是形式主義美學的發展源頭,他們創立了最完美的和諧比例——黃金分割比,而“S”形曲線造型也是由畢達哥拉斯學派中的門徒波留克列特斯發明而創立的。18世紀時,英國曆史上第一位最著名的本土畫家、藝術理在論家威廉·賀加斯所著的關於形式分析適的《美的分析》一書,書中系統的論述種了美是由形式的變化和數量關係等因素相互協同、相互制約所決定的,書中進而論述了所有曲線中“S”形最美,即書中所說的蛇形線。

蛇形線賦予美以最大的魅力,在最美的形體上,直線最少,並對各種弧度的“S”形曲線加以論述。其後的藝術家和美學家們也有很多從形式主義美學立場對美術作品加以論述,並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如後來的溫克爾曼、康德、赫爾巴特、齊默爾曼等一些歷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進入20世紀之後,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傑·弗萊、克萊夫·貝爾對形式主義的美術作品作了另一種闡述,相對於貝爾的觀點,羅傑·弗萊的認識更為深刻他認為形式是繪畫藝術中最本質的東西,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貝爾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形式主義美學主張,對現代美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地影響。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持矛者

而盛行於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多半都是數學家,便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數的原則統治著宇宙中的一切現象。他們認為美是和諧。他們首先從數學和聲學的觀點出發研究音樂節奏的和諧,進而把音樂中的和諧運用到建築、雕塑等藝術中。這派其後的門徒著名的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則將數比關係運用於人體雕塑藝術中,在他的著作《論法則》一書中,提出了人體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為1:7,並將這種數比關係與人體的“S”形曲線造型相結合,在其作品《持矛者》中表現出來,認為這是一種準確的、和諧的比例關係。美被認為一種和諧,而比準確地和諧更美的則是優美的和諧。

直到古典主義最後一位雕刻家留波西斯的出現,人體雕塑理論從準確地1:7過度到了優美的1:8。繼承並發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論觀點,提出了人體的頭部與身體的比為1:8,這一比例關係是在1:7的基礎之上,而提出的一種更適合於人的審美追求的數比關係,而這種數比的變化結合人體的“S”形曲線造型,則表現出從一種“準確”美到理想美的昇華。因此可以說,1:7的人體造型所呈現出的“S”形曲線,則稱之為“準確地S”形曲線,此種人體不可稱之為美,而更確切的說是一種準確和舒適。而

1:8的人體比例所呈現出的“S”形曲線,則稱為“優美的S”形曲線相比於1:7的“S”形曲線,1:8的“S形曲線轉折與變化更加自然、柔和、優美。以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者》和留西波斯的《赫拉克列斯》為例,可以明顯的發現這種變化。對於藝術題材的表現來說,男人體更適合於表現堅強、陽剛、偉岸等的一面,而女人體則更適合於表現柔美、陰柔、優美等的一面。因此,以優美、柔和而著稱的“S”形曲線更適合於女人體的表現

由於古希臘人對美的不斷追求,相對於呆板生硬的直立造型,而“S”形曲線造型則更符合於形式美的表現,因此,“S”形曲線被大量運用於人體藝術(特別是女性人體)的探索與嘗試,並經歷了不斷地發展與演化

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則被認為是希臘雕塑中的第一件全裸女人體,身體的軀幹呈現一條優美的“S”形曲線。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名的《米洛的阿芙洛蒂忒》,則代表著“S”形曲線造型的巔峰之作。她代表了古希臘藝術家對美的探求的巔峰,為古希臘最優美、最和諧的作品之一。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以“S”形曲線創造了一幅油畫作品《麗達與天鵝》,作品表現的內容是朱庇特(宙斯)變身成天鵝誘拐美麗的麗達。為了表現麗達的優美,達·芬奇過分誇張了麗達身軀“S”形曲線,這種誇張似乎有點矯揉造作,而用於表現妖嬈撫媚的麗達卻恰到好處。

為什麼S形曲線最美?

新古典主義的畫家安格爾就是19世紀典型的代表安格爾的油畫大多表現優美的宮中女性裸體,而這種“S”形曲線的形式之美與宮中女人體結合,更有利於表現宮中這一題材內容。以《泉》為代表的一系列經典之作中,安格爾大量使用了“S形曲線造型,這一稍有誇張的女人體姿勢更體現了宮中女人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