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民情、解難題、辦實事 武漢第二批基層作風巡查十四組紮根基層抓作風促發展

“何爹爹,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幫您家把銀行卡的事情辦妥了吧。”這是武漢市基層作風巡查專員汪嬋娟上門看望何爹爹見面說的第一句話。

為解決群眾信訪反映強烈的村幹部作風問題、農民土地徵地拆遷安置等問題,武漢市第二批基層作風巡查十四組決定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選擇五個重點街道的5個重點村,開展“進村入戶大接訪”活動。近日,在姚榮明副組長的帶領下,汪嬋娟、莫學武、胡中建等巡查專員來到紗帽街江下村進行為期一週的大接訪、大走訪。他們挨家挨戶與村民拉家常,瞭解家庭經濟收入、村文化建設活動、村幹部作風建設、村務公開以及對土地徵用拆遷安置的建議。

接訪的當天上午,何爹爹聽說村裡來了市巡查組,報著試試看的心情,向巡查專員汪嬋娟反映80歲的老伴臥病在床,卻莫名其妙地停發了老年護理費,希望巡查組幫忙解決。

汪專員聽說情況後,立即找到村會計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何爹爹的老伴熊婆婆去年不慎將髖關節摔骨折了,由於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不適做手術,至今癱瘓在床。何爹爹忙前忙後,把銀行卡的密碼給忘了,試了多次,因密碼不對,結果卡被凍結了。何爹爹不懂,以為取消了老年護理費。村會計雖然多次與農商行營業廳聯繫,但銀行規定,修改密碼一定要本人到現場,這也是保護當事人權益的重要手段。熊婆婆癱瘓在床,連翻身都痛苦不堪,而且村裡與營業廳還有一定的距離,怎麼可能去銀行呢?此事一拖再拖,拖了大半年。汪專員請村會計撥通了農商行營業廳的電話,與營業廳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希望他們以人為本,儘快上門為老人解決銀行卡凍結的問題。農商行的工作人員當天下午就到何爹爹家中,為熊婆婆解凍了銀行卡。何爹爹見到汪專員感激地說:謝謝你們巡查組,幫我解決愁了大半年的問題。營業廳的工作人員也感慨到:作風建設不僅體現在營業廳,也應體現在下基層為民服務上。

2017年9月,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切實提高基層群眾對正風反腐的獲得感,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武漢市委決定選派第二批“108將”,繼續深入開展基層作風巡查,加大 “微腐敗”和“新衙門作風”問題治理力度。十六個小組分赴全市各個行政區、功能區。十四組駐經開(漢南)區,為期1年3個月。

抓小事,作風建設從溫馨服務開始

漢南烏金農場的唐師傅,去年11 月到齡退休,單位同時給他辦理了養老和醫療退休手續。從此,唐師傅開始了他的快樂退休生活。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12月份唐師傅患急病住院,而且一病就是大病,僅醫藥費就花了1萬多元,這對退休金才1千多元的唐師傅來說,可不是個小數字。不過,唐師傅心裡不慌,有退休醫療保險兜著哩!

結算的時候,唐師傅傻眼了,醫院不給報銷,說是欠繳醫療保險金。怎麼可能呢?單位不是明明給自己辦理了養老和醫保退休手續嗎?而且12月份的養老金也發放了呀,可無論唐師傅怎樣解釋,就是不給報銷。出院後,唐師傅及其子女多次跑單位、跑區社保處,說是有文件規定,不能報銷。

話得從頭說起。唐師傅從1996年1月至2017年10月都是在國營烏金農場參保繳費。2008年2月至2017年10月唐師傅外出打工,某公司(漢陽區參保企業)也為唐師傅參保繳費,且是五險。到快退休的時候,才發現是重複繳納。於是,公司於2017年10月在漢陽區社保處辦理了停保手續。2017年11月,烏金農場為唐師傅辦理了人員合併、多重養老保險關係清退、增員、退休等手續,卻忽略了唐師傅的醫保只繳到10月份。按有關規定,繳納醫療費的次月,可以享受醫保待遇。即唐師傅11月份沒有交醫保費,12月份便不能享受醫保。12月份發現問題後,農場立即為唐師傅補繳了11月份的醫療保險費,但按規定,也只能到2018年1月才可以享受醫保待遇。12月份生病的醫藥費仍然不能報銷。唐師傅多次信訪,均被相關部門以“無政策依據為由”駁回。

5月份,唐師傅再次來到區信訪接待中心,找到基層作風巡查專員姚傳勝,希望為其解決醫療費報銷事宜。在每週的信訪案件分析會上,姚專員提出此問題,大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副組長姚榮明帶領姚專員,多次與區社保處進行溝通。相關工作人員也很無奈,認為規定明確,不能辦理。得知此情況後,“兩姚”不氣餒,又找到市人社局,如實反映情況。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唐師傅本人沒有過錯,問題出在單位漏繳醫療保險金。考慮到單位後來及時補繳,經向上級部門請示,最終對唐師傅的住院醫療費予以了報銷。唐師傅特地打來電話感謝巡查組。

通過此事,區社保處的同志也深切感受到:對待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簡單的“不能辦理”就打發了,而應做有溫度的人民公僕。

化積案,帶著基層黨員幹部幹

信訪穩定、化解積案,是作風巡查的重要工作之一。經開區整體託管漢南區後,農民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安置問題十分棘手。在調查中,十四組發現:真正存在問題的積案並不多,而是相互攀比、相互揣度、相互不信任的現象比較普遍。十四組採取定期接訪與走訪督辦相結合、踏實化解與借力推動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批積案,和諧了一方社會。

5月上旬,十四組接到市巡查辦交辦的信訪件:水府村村民何某某反映:村委會歧視外來戶,要求為其增加房屋還建面積和村民股份待遇。姚榮明副組長與汪嬋娟專員多次到何某某所在街道和村進行走訪,通過查看當年的文件筆錄、會計賬目及與當事人座談,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原來何某某於1987年帶著全家四口從外地到該村,租種該村肖某某的承包田,2002年為加快發展農村城市化建設,所在村徵地拆遷。因當時經濟發展有限,一戶無論住房面積多大,都只分配一套住房。何某某建有168.8㎡住房,分到一套約110㎡的3室2廳,同村村民建有400餘㎡的住房,也只分到一套3室2廳。2013年,上級劃撥了一批新房,村委會以最優惠的價格買給何某某一套約90㎡的2室1廳住房。

2007年,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何某某全程參與討論,並在方案徵求意見稿上簽字同意。因何某某全家戶籍2003年才遷入到該村,沒有參與第二輪土地承包,只能享受人頭股。近兩年,分紅收入不斷增加,何某某便有些眼紅,加上被人一慫恿,便覺村委會對己不公,於是一紙告到市紀委。無論街道、村怎樣做工作,何某某就是不同意息訪。

瞭解到何某某的心結後,汪專員一方面叮囑村幹部收集當時所有的相關政策依據及原始憑證,一方面運用心理學知識,指導村幹部做何某某的思想工作,甚至親自幫他們修改材料。一是變過去何某某到村部投訴,發洩一通就走人的被動模式,改為主動邀請何某某到村部座談,給予足夠的時間,耐心傾聽訴求;二是開誠佈公,以誠相待,將本村與他情況類似的外來戶的住房分配、股份配額以及分紅原始憑證拿給他看,使何某某從心裡打消村委會對他歧視的顧慮;三是趁熱打鐵,抓住何某某思想有變化,端午節臨近,打感謝牌,一鼓作氣做通了何某某的思想工作,簽定了處理意見書,表示不再信訪。

村支書由衷感嘆道:本來是一件事實十分清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就解決不好呢?關鍵是群眾對我們不信任。要想群眾信任我們,就要從轉變基層作風入手啊!

作風巡查重在巡更在查

作風巡查,不僅是解決已經發現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防微杜漸,深挖那些隱藏的問題。

巡查組工作的重點對象是全區58個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園區和街道。他們採取每月自查、抽查、突然檢查的方式,督促各單位圍繞“重點資金、重點項目、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服務是否到位、進取是否積極、工作是否落實、擔當是否主動”自查自糾。整改落實工作。今年6月份,各單位已經整改落實了85個“微腐敗”和“新衙門作風”問題。對存在的問題採取不查、不糾、不落實的單位,巡查組不留情面,一律給予通報批評,或者約談主要負責人,形成了一股威懾力,有效促進了黨政機關及園區幹部作風的好轉。

針對各機關單位食堂等隱蔽場所公款吃喝、工會經費使用、私車公養、違規公務接待等“四個專項”治理情況,以及津補貼發放、落實“兩個責任”、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落實等問題,十四組與區紀工委聯手,組成三個巡查小組,採取“空降”不打招呼的方式,於5月14、15日深入到7個園區、2所學校、2所醫院進行巡查。大家實地察看了食堂庫房,是否有菸酒、超標菜餚;察看了車庫,是否有公車私用或濫用。重點檢查了財務賬本,每一筆從經費申報到使用明細逐一核對,一絲不苟。此次巡查,查出問題及問題線索13條,1項立項偵察後,給予了戒勉談話。

6月份,十四巡查組與區紀工委再次聯手,引進專業會計公司深入基層,對全區七個街道的7個重點村,仍然採取不提前打招呼的“空降”方式,進行實地巡查,重點巡查財務情況。

儘管是6月,可武漢的天氣已暑氣難擋。巡查組的成員,都是年近60歲的老同志,他們冒著酷熱,加班加點,中午也不休息。甚至遇到停電,連電扇也沒有,仍然一絲不苟堅持工作。這次共查出疑似問題12項,被區紀工委立案調查2項。

他們還主動參與“精準扶貧”、辦公用戶超標等巡查工作。目前在經開(漢南)區的各個重要工作領域,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他們走村串戶、接待來訪、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廣泛收集意見,瞭解民意,關注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努力排除一批影響和諧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化解一批不和諧的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村),問題化解在基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