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以诗书传递家风,一生写了100多首教育子女的诗作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诉诸笔端,据说,他一生写了100多首教育子女的诗作,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传递着家风。

教子做人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南侵,中原大片国土沦陷。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

他告诫子女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子女时常检讨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

陆游在一首《示儿》诗中,教导儿子要做好人,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诗中说:“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谆谆告诫儿子:人谁无过?可贵的是理解了公正合宜的道理,能够用来对照自己的言行,适应正义。人不可能生来即贤,要紧的是看到贤德的人和事,能够自觉地去学习。

陆游说:“后生才锐者,最易坏。”意思是说聪明伶俐、有才华的年轻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他告诫儿子说:“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是说对子孙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让其熟读经典著作,教导他们具有宽厚恭谨的品德,千万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这样严加训诫十年,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陆游以诗书传递家风,一生写了100多首教育子女的诗作

陆游画像

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诗中说:“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就是要求陆子龙要清清白白地做官,做一个为民众欢迎的清官。他还告诫儿子说,在吉州有我的一些朋友,他们不但有学问,而且品德也好。你到那里后,可以去拜访他们,但不要向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可以同他们相互勉励。

教子做学问

陆游晚年在家乡鉴湖畔的三山闲居时,十分注重对子女学问和修养方面的教育。他将几十年来为了抗金报国而奔波于南国各地的见闻和感受总结出来,写成诗歌,以此教育晚辈。

某日晚,陆游见小儿子子聿的卧室里还亮着灯,很高兴,但又担心儿子不懂做学问和做人的正确方法和应有之理。于是,欣然提笔一气写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以指导孩子们如何读书、做学问。

其中一首诗:“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也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侩?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我当初学习写诗时,只是追求文辞的华丽,并不懂得写诗的道理。到中年以后,稍微悟出了一些写诗的诀窍,渐渐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写诗时,还常常出现一些奇险的诗句,就像急流流过石滩一样。我曾认真学习李白、杜甫的诗,其意境相当深邃,我很难理解得深透,为此我深深自责。诗人元稹、白居易也只刚刚懂得一点李杜诗的意境,像温庭筠、李商隐这样一些诗人则更不成了。这些诗人都下了极大的工夫,也都未达到诗家最高境界。诗歌为“六艺”之一,绝不可能靠侥幸取巧而成功。你要打算学习诗歌创作的话,要下相当大的工夫才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是陆游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至今仍被人们广为引用。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很努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候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陆游以诗书传递家风,一生写了100多首教育子女的诗作

陆游塑像

他对儿子说:现在我已老了,可你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希望你们一定牢记我的劝告。他还说,读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儿子子聿及他的几个兄长,都在陆游的诗教与身教下成长,成人后虽然没有像父亲那么出色,但是大都成为了清正廉洁、为民办实事的小官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