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就看以下幾點了!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你多想掙脫,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父母的影子。

這種感覺,大概就像知乎網友 @清河 說的那樣:

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地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我們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你的孩子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就看以下幾點了!

01

心理學研究表明:母子關係是孩子對社會感知的最早和有重要意義的關係,通過對孩子的深入關心,對丈夫及對親朋好友的關心,母親會給孩子樹立一個關心的模式,對孩子今後的合作感和友愛感有良好的發展。良好的父子關係會讓孩子今後對家庭、職業和社會制度持有好的態度。父母之間的關係影響著孩子對生活的全面適應,從而影響孩子的生活風格。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學會具體人際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個社會群體,父母對他們採取熱情、溫和、尊重或冷漠、急躁與輕視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後與人的交往。親子間不同的交往方式對孩子的個性、道德與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無數的研究結果證明孩子的道德品質與家庭中的親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關係,人的許多重要的品質,如同情心、自尊心、獨立性等,在許多方面都取決於父母與子女良好的相互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愛的關係,缺乏精神上的親近,則常常是孩子心理發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你的孩子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就看以下幾點了!

02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

1.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能飛多高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入朝為官,在處理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果不其然,曾紀澤在後來的外交事務中發揮出色,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捍衛了國家利益,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

所以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將來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你的孩子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就看以下幾點了!

2.母親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品格

在家庭教育中,母親也同樣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可以讓孩子養成寬厚的性格,而母親自身的修養,往往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奧地利有個關愛女孩協會,這個協會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提問:如果一個家庭有一雙兒女,但只有一筆教育經費,你投給誰?他們的答案是:投給女孩。因為教育了一個男孩,你只教育了一個個體,而教育了一個女孩你就教育了一個家庭,教育了一個民族,教育了一個國家。

這並不是虛言,在一個家庭裡,母親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品德。

你的孩子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就看以下幾點了!

嬰兒時期 ,人的意識極為單純 ,行為習慣也不固定 ,在心理上對母親有一種獨有的依戀。母親的行為舉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子女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逐步形成善與惡 、真與假 、好與壞 、是與非的最初概念 ,而這個時期的基礎打得如何 ,將決定他們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和自己關係不親近?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頭條號:【劉芳聊親子】。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