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眼中的2017,滴滴成年

柳青眼中的2017,滴滴成年

得到App中,《李翔商业评论》推出了采访和拜访滴滴副总裁柳青的干货总结(阅读原文查看全文),以第三人称转述的方式,讲述了柳青是如何总结滴滴做过的2017,以及分享自己的各种感受,其中洋洋洒洒将滴滴五年来的发展轨迹也做了超级浓缩的总结和回顾。

透过柳青的回顾,结合滴滴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当下时间节点上,也大致能够梳理出滴滴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对于我们理解滴滴这只独角兽,以及更好的理解创业有比较多的借鉴意义。

当下的滴滴

滴滴在当下,正在处于其商业模式稳定成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拥有不错的估值,也被认为是独角兽企业,并且也被认定了的,已经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然而,滴滴当下,如果按照一个正常企业的一般发展和生命周期来说,是正当青年,接近18岁,一个成年的初期,也许过去的2017正是其行成年礼的一年。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进入市场和学习迭代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能够实现成人世界的自我供养,也就是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地位,并且拥有了自己的一些自主权利,包括财务权。

而在商业层面,其完整的商业逻辑已经从曾经的蓝图落实到了战略支撑,也落实到了经营成果之上,让世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其客观存在,并且对其模型有了较为清晰和共识的认知。

而在商业上可以定义为确定商业模式的真正确立,并且即将进入到起步腾飞的发展新阶段。

滴滴的来时路

如果按照一个线性逻辑去思考滴滴的进化,大致可以描述为,借助共享出行趋势和概念,通过一个叫车工具实现单点切入公共出行市场,以提供撮合配对服务为基本价值,实现了以中介服务收入为基本收入模式的业务流程和收入模式的闭环,实现了自身进入到出行领域的身份地位,并且以革新者的身份,创新者的身份进入。

在此基础上,经过时间的积累和业务的拓展,形成业务规模流量的提升,以及服务的横向扩张,并积累的更多的业务和收入规模,并同时积累了更多的资产和资源,典型的是数据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创新能力。

进入,当滴滴积累的资产和资源达到一定的量级,进入到一定的层次水平的时候,开始对其进行商业价值的二次挖掘,以实现基础层次的中介服务收入之外的创新增量收入,完成完整商业模式,也是最小化商业模式的闭环打造。

柳青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过去的2017年,滴滴现在已经能够从政府手中接过一个街道的红绿灯的优化方案的提供,并提供创新的服务,优化车流结构,实现疏导交通,提高交通效率的效果,也意味着其进行二次商业价值挖掘的能力已经完全具备。

柳青眼中的2017,滴滴成年

滴滴的不断进化

滴滴的3.0进化

当滴滴从单点突破,到横向扩张,到深度挖掘,典型的三个层次的进化同时完成,或者说相继起步,并且产生了有形成果的时候,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商业模型,或者说一个全业务模式的商业企业雏形才真正形成。

如果我们站在1.0阶段的打车工具阶段,去考量这个公司的时候,也只能见其一个叫车服务公司,一个中介角色,没有太多创新,除了一个App产品之外,别无其它。

而随着平台流量提升,更多的人选择了滴滴App作为出行服务入口的时候,滴滴也就拥有了进行横向业务扩张的条件,而流量转化过程中,除了可以直接获得平台入口流量价值的直接变现,诸如在App端卖广告,或者卖服务推荐收入(一些流量大的App都会拥有如此服务形式)外,还积累了更多的业务数据,基于平台用户的人的行为需求数据,以及车和行为轨迹等等数据。

当支撑业务的数据积累达到一定层次水平的时候,一种自然的创新能力,罗振宇口中的创新,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也就具备了深度价值挖掘的机会,无论是为政府提供服务,还是为普通企业提供服务,都能够实现能力转化为服务的输出,一种解决方案的提供,自然变现。

而此时,滴滴才真正具备了与普通的,传统的出行服务提供公司的,诸如传统出租车公司,传统客车公司等等,本质不同的地方,一种真正体现其互联网公司属性的地方,也就是时间和资源积累的二次价值挖掘,此时再称滴滴是一个叫车工具,一家出行服务公司已经不能完整全面代表这家公司。

此时的滴滴,是真正的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的基于人的出行服务解决方案的互联网服务型公司。

五年后的今天,完整意义上的滴滴才真正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因为二次价值挖掘的实现,3.0业务模式的出现,让滴滴标榜自己的身份角色,真正有了现实业务的支撑,想法落地的时候,也是企业真正成年,开始加速成长的开始。

过去的2017,是滴滴的真正成年礼。(完)

告别2017,喜迎2018,继续陪伴每一个关注道哥的你我,结伴在迭代变革的时代中,找到那些不变的根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与道哥私聊

请加:dog201508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