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全世界只有不到2%的人關注了

星協

你真是個特別的人

中國電影不缺娛樂至死的爆米花快餐,也不缺“想要表達點什麼”的電梯創作者,但缺同時具有社會性、靈魂性和娛樂性的電影。但

《我不是藥神》做到了。

昨天去看了《我不是藥神》的點映,終於明白為何觀眾自願的在朋友圈當起了自來水,在電影后半場能聽到的只有觀眾的抽泣聲。它用這張笑出3D效果的海報,把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都看哭了。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大家都抱著笑翻的心去,沒想到最後哭成狗。看完這部電影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大概就是:

我們終於與也拍出了這樣的電影,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自從印度電影逆襲,韓國電影一部比一部猛戳現實,國產電影的地位就跟中國足球差不多,自己心裡都有數。但直到《我不是藥神》來了。

它用底層群像的喜怒,突圍中國社會的現實禁區,並最終過審上映,它太了不起了!

貓眼的點映評分9.6,根據目前的口碑來看,這絕對會是又一部現象級國產片,況且他這尺度輕易也沒人敢更大了。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給大家一點小劇透,不會很透,放心看)

此篇故事由真實故事改編;

改編於幾年前轟動一時的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的真實故事,雖然說為了戲劇的昇華,將很多情節進行了創作,但影片的初衷是不變的。

由徐崢飾演的程勇,一個窮困潦倒的中年離異男,專賣印度保健品的,生意慘淡,父親又患重病,急需錢做手術,妻子離婚帶著兒子要移民。此時,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病人呂受益(王傳君飾演)找到了他,告訴他身邊有很多像他這樣的慢粒白血病病人,為了活命,必須長期服用瑞士格列寧,但這要在國內買的極其貴一盒4萬,很多人都吃不起只能慢慢等死。

但是在印度卻有藥效跟格列寧一模一樣的藥,價格只有國內所謂的正版藥的二十分之一,呂受益覺得程勇能搞到印度保健品就一定能搞到印度藥,剛開始程勇是拒絕的,因為這是賣假藥犯罪,可面對現實的壓力的窘迫他妥協了。

就這樣在買藥過程中機緣巧合壯大成了無人小公司,舞女、牧師、豬肉小販、這些都身患白血病的人因為印度格列寧緊緊聯繫在一起展開了一系列深刻訴說社會現實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活著不容易,得了“窮病”那就更難了,電影傳達出了當前社會的切膚之痛。在這短暫的兩個小時裡,感人的畫面有很多。

我還記得影片中一群白血病人被抓後,要求他們供出背後販藥人,大家都不願意說是誰。一位阿婆站出來對曹警官說的一段話簡直讓人心碎:

為了買這幾萬一瓶的救命藥,

房子沒了,家人也被我拖垮了。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說它是假藥。

是不是假藥我們這些病人不清楚嗎?

你們把他抓起來了,

就等於是斷了我們的生路。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誰有能保證自己家永遠都沒個病人呢?

一直都對這種深訴社會現實的電影沒有抵抗力,沒有很煽情,只是在跌宕起伏的講述著平凡的故事,每一個演員以及角色都值得被記住,是一部有突破的國產現實題材類電影。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終於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看到時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所有勇敢和無畏都是需要保護的,《我不是藥神》的力度在於真實,真實的無奈也是真實。

其中有太多細節可以深究,很多動人的點,讓人震撼,讓人哭泣,讓人絕望,讓人反思,讓人質疑,也讓人相以後會越來約好的。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角色真誠,故事真誠,製作真誠

我相信大部分觀眾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都會有這個感受。這是一部真誠的電影。2018年的上半年結束了,雖然下半年我無法預測,不過《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我上半年看過的國產電影最佳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每一場戲都有足夠好的設計,該硬時硬,該柔軟時也柔軟,尤其最後有一處場景,會觸碰到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把紙巾準備好,但不用太早拿出來。

這部電影讓我感動又驕傲,感動的是人性的覺醒、生命的掙扎、那絕望中透露出的一絲光輝。驕傲的是我們終於也能有這樣的電影出現在大銀幕上。

我就決定一定要好好紀念一下這部佳作:

《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於是我在星協上為這部電影命名了一顆星星來紀念它的真實,把這部佳作刻在星星上。願這樣充滿力度、力量和溫度的現實題材越來越多,願每一個人,都充滿希望。

想我可以來微博 @星協官博 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