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了100家網紅餐飲,誰先沸騰誰先死是真的嗎?

來源:商界雜誌 ID:shangjiezz

過去幾年來,餐飲界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或主動或被動成長起來的“網紅”。 然而

成名不易,走下神壇也僅在轉念之間。

我们研究了100家网红餐饮,谁先沸腾谁先死是真的吗?

趙小姐不等位、雕爺牛腩、黃太吉,從走紅到落寞只消3年;很高興遇見你、小豬豬、水貨,2年;一籠小確幸,1年;Remicone烏雲冰淇淋,半年。網紅餐飲品牌關門越來越快。

這讓餐飲界陷入到深深的惶恐之中,從趨之如鶩,到談之色變,“網紅”正在成為餐飲界的一個敏感詞。

常言道,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所以,網紅之名到底是光環,還是詛咒?

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營銷範疇內討論時,我們永遠無法得出一個正面的回答。倘若我們將網紅餐飲與傳統餐飲做對比,拿成熟的餐飲經驗去度量前者,又會發現這是兩套有所交叉,並不完全重合的話語體系。

所以,這就是我們從眾多網紅類型中,聚焦到餐飲界網紅的原因: 它是最顯性的一類,是創業者最觸手可及的一類,也是商業化過程中最富爭議的一類。

叩問未來,彷徨四顧,或許只有網紅餐飲自己才能詮釋自己,也只有網紅餐飲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1

大熱必死的命門

誰先沸騰誰先死,在互聯網熱點快速滾動的時代,這似乎是所有類型網紅的宿命。但是,網紅餐飲是個例外。

事實上, 只要對過去幾年來盛極而衰的網紅餐飲品牌做一個歸納,就不難發現,它們之中沒有哪一個是因為消費者喜好遷移,隨之過氣而死的:

比如“趙小姐不等位”的倒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導致菜難吃、分量少、服務差。

由“國民岳父”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上海、蘇州、西安、杭州等地門店接連關門,則是因為加盟商管理混亂、拖欠員工工資、無證經營、食品安全不達標等問題。

我们研究了100家网红餐饮,谁先沸腾谁先死是真的吗?

就連一度被認為是風口式餐飲品類代表的潮汕牛肉火鍋,也不是因為潮流轉向,才高開低走的。癥結在供應鏈上:原來做牛肉火鍋最好的黃牛肉是秦川牛肉,而2017年全國一下子開出了1萬多家潮汕牛肉火鍋店,貨源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所以,人 們常說的大熱必死,背後的含義其實是,某事物透支了自己的能量,或者得到了自己難以承受的名聲。這一解釋放在那些落寞的網紅餐飲品牌身上,再合適不過。

它們在品牌發展初期,往往會靠著單一的長板策略爆紅,或是營銷手法,或是單品爆款。而這反過來也就意味著,它們存在著無法與品牌匹配的基因短板。這樣的缺陷如果不及時彌補,必然成為企業存續、擴張的絆腳石。

網紅餐飲各種短板中,最棘手的就是供應鏈和品控。

過去幾年裡,喜茶是餐飲界炙手可熱的網紅。關於它的營銷策略,輿論中充斥著各種或正面或負面的討論。然而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話題是,當喜茶大規模擴張的時候,它的供應鏈正在經受怎樣的衝擊?

其實,這也正是創始人聶雲宸的壓力所在。畢竟喜茶只是名氣大,在供應鏈上遠沒有老牌餐飲企業介入得那麼深。

所以, 成名後的喜茶除了發力互聯網營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游跟進。

如今的喜茶不僅有自己的茶園,還整合了上游供應商。茶葉、水果受氣候和種植環境影響大,需要從源頭進行品控,喜茶就和上游種植園簽訂獨家協議,出資改良土壤、改進種植和製茶工藝。

據悉,一塊土壤的改良週期長達5 年,這些土地目前還沒有產出。而喜茶這樣做做,是為了在未來的供應鏈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

我们研究了100家网红餐饮,谁先沸腾谁先死是真的吗?

和喜茶一樣,長沙蛙來噠早年也是先一步在本省內成為網紅,隨後才拓展至全國的,至今已有100餘家門店。

一開始,憑藉著豐富的菜品和口味上的特色,其不到 200平方米的門店每天都能實現3 萬元的流水。然而,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豐富的菜品和口味特色卻成為企業擴張過程中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創始人羅清和羅浩為此大刀闊斧地砍掉了許多與牛蛙無關的產品。它們其中有不少都是店中的明星菜品。目的就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單品口味的標準化上。有著IT從業背景的兄妹倆為此還升級了十幾次管理手冊,堆起的各版本手冊能有1米多高。

這些基因修復工作,或許不如互聯網營銷能夠產生即時的效用,但是一個不能不及時修復短板的“水桶”,遲早都會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整體垮掉。

2

忘掉自己

網紅餐飲是這兩年火起來的詞彙,它覆蓋了幾乎所有經由互聯網傳播一炮走紅的餐飲形態。

不過,在早期,它僅侷限於一幫互聯網人,用互聯網模式打造的餐飲品牌,比如黃太吉。

2012年7月,時年31歲的百度前員工赫暢創辦了黃太吉。那是一個互聯網思維剛剛起勢的年份。

赫暢用互聯網的營銷手法(年輕化的趣味文案、吸引眼球的開豪車送餐和最美老闆娘等爆點)就讓一個只有13個座位的煎餅鋪子黃太吉俘獲了CBD的白領們。這也啟蒙了後來許多的網紅餐飲操盤手。

然而 高昂的營銷、門店成本,拉低了煎餅果子這一平民點心的性價比,沒過多久黃太吉的經營就陷入了困局。 赫暢無奈轉型,從煎餅店到餐飲平臺,再到餐飲供應鏈平臺,用他的話說就是“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一個餐飲生態圈。”

夢想很美好,但是到目前為止,黃太吉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因為眼前是一條比經營餐廳更艱難的道路。

不過赫暢的嘗試倒是又一次啟發了餐飲界,即網紅餐飲為什麼不能基於自己的優勢,從餐廳經營中跳脫出來呢?

事實上,霸蠻(原名伏牛堂)就依此邏輯,實現了成功轉型。

在餐飲零售化的趨勢下,霸蠻利用了自身互聯網品牌的優勢,正在從餐飲向新零售延展。如今的霸蠻有20餘家門店,和大熱的盒馬鮮生一樣,它們不僅是一個個堂食餐廳,更是一個個配送中心、體驗中心。

創始人張天一依據消費緊迫性為產品確定了不同的服務方式:按分鐘劃分,就開餐飲店;按小時劃分,就送外賣;按天劃分,就做便利店裡的冷櫃微波鮮食;按月和年劃分,就做速食,通過天貓、京東等網絡渠道銷售。

目前,霸蠻已整體盈利,電商業務(含外賣)銷售額遠遠超過堂食,佔比將近80%,真正成為了一個“零售+餐飲”品牌。

與霸蠻的新零售身份相比,廣州“不方便麵館”的另一重身份則更具顛覆性。

這是一家融合了大量潮流元素,專門賣泡麵的麵館,是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聖地”。同時,它也是一家專門打造網紅餐飲品牌的營銷公司,有一個自帶傳播屬性的名字——亞洲吃麵公司。

創始人胡傳建是一位資深廣告人,也是一位“饕客”。2014年,他投身餐飲創業。起初僅僅是因為個人愛好,沒想到卻從中發現了商機。

他發現, 很多傳統餐飲品牌都有轉型的需求,於是就將自己經營網紅餐廳的經驗總結出來,衍生出了一塊專門打造網紅品牌的服務。

除了發揮自己擅長的潮流設計之外,亞洲吃麵公司還運營著一個粉絲社群,不時舉辦吃麵派對、音樂狂歡節等活動,讓各個網紅餐飲品牌的粉絲實現互動,甚至還在廣州289創意園區開設了“吃麵中心”。

在這個3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有三分之一是出租給各類麵館的;三分之一用來做活動;還有三分之一用來做類似“前店後廠”的工作室。

也就是說, 胡傳建基於互聯網的跨界思維,打造了一家集網紅餐飲、營銷公司、社群和孵化器為一體的互聯網企業。

目前,亞洲吃麵公司的客戶包括遇見小面、滷味研究所、本宮的茶等,個個都是全國或者本地的網紅新貴。

所以,對那些積澱不深的網紅餐飲品牌而言,死磕一個方向,有時真的不如自我顛覆,更有可能迎來新生。

3

資本這股東風

在網紅餐飲界有這一類品牌,它們出身草根,模式傳統,只是因為恰好趕上了某種消費潮流,或被大V、大號發現,帶了一波“節奏”,而意外成了網紅。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從此一步登天。因為危機往往也在隨後降臨,比如被“山寨”。

廣東地區以外的消費者瞭解喜茶是在2016年之後,而在此之前,它其實已經在省內家喻戶曉。只不過,那時它還叫皇茶。

事實上,直到今天,廣東的街頭巷尾依然隨處可見皇茶的招牌。只不過,它們全部是“山寨貨”。在成為本土網紅後,皇茶一度遭遇了嚴重的被“山寨”問題。

假貨不除,皇茶必亡。然而打假既消耗成本,又耽擱精力,這是創業公司難以承受之重。

為此,聶雲宸只好將“皇茶”更名為“喜茶”。而為了避免再度被大規模“山寨”,他引入了投資人何伯權的1億元投資,並藉此搶佔窗口期,快速實現擴張和市場教育。

我们研究了100家网红餐饮,谁先沸腾谁先死是真的吗?

討債風波

大多數傳統餐飲無論是品牌和規模,都是靠滾雪球的方式慢慢積累的。但是對網紅品牌來說,突然爆紅打破了既定的節奏。如果繼續步步為營,就會錯過業務擴張的最佳時機,而藉助資本則可以乘勢加快擴張,並抵禦山寨品牌的絞殺。

當然,應對殘酷的競爭,藉助資本主動出擊是一方面,修煉內功也同樣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意外走紅的傳統餐飲品牌。

鮑師傅是近年來在北京走紅的糕點店。用創始人鮑才勝的話說就是,這是一門“土生意”。那麼,如何讓這門生意不再土下去,避免網紅效應消退後淹沒在全國數十萬的糕點店中呢?與喜茶一樣,鮑師傅也選擇了藉助資本的力量。

2017年12月,此前一直對資本保持謹慎態度的鮑師傅,正式接過了來自天圖資本的橄欖枝。

在投資界,天圖資本有國民級美食幕後推手之稱,投出了包括周黑鴨、奈雪的茶、江小白等網紅品牌。而鮑才勝選擇它正是認為,“天圖是專做消費品的,我希望它能對我們企業在資源方面有幫助;第二個,希望它來倒逼我們加快規範化。”

目前,鮑師傅在全國不到20家店,糕點師全部靠師帶徒的方式培養,選材和新品研發也過於依賴鮑才勝的個人經驗。而天圖資本不僅帶來了資金,更重要是從其它網紅品牌中帶來了員工培養機制、供應鏈管理體系,乃至打假方面的經驗。

不過,並非所有的網紅餐飲都適合與資本聯姻。

從近年來餐飲企業融資情況看,主打酸菜魚、烤魚、小面、小龍蝦、潮汕滷味等的單品店品牌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們更容易形成標準化作業、容易複製,迎合了資本對規模化的預期。

而清晰的股權結構,同樣是擁抱資本的前提。否則就會重蹈西少爺創業團隊,在資本帶來的巨大利益面前,矛盾被放大、團隊分崩離析的覆轍。

4

隱而不退

隨著網紅經濟大行其道,各個行業都湧現出了一批網紅企業家,餐飲界概莫能外。

從最早的外婆家“Uncle吳”,到打造了雕爺牛腩的雕爺,再到西少爺孟兵、霸蠻張天一……包裝網紅餐飲創業者一度成為業內流行的玩法。

然而,這樣的玩法正在式微。人們漸漸發現,

創始人相對固定的人設,似乎無法承載網紅餐飲品牌本身的不確定性。

外婆家的子品牌正在覆蓋多元化的消費人群,吳國平無法一人飾演多個角色;雕爺牛腩口碑滑坡,雕爺恨不得躲得遠遠的,以防玷汙自己營銷專家的美名;西少爺創始團隊分崩離析,孟兵再頻繁露面,只會遭受更多非議;而霸蠻已經走上正軌,也不再需要“傲嬌”的張天一再去製造什麼爭議話題了。

於是乎,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紅餐飲創業者開始隱居幕後。 比如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很多網友甚至不知道,其實他和張天一一樣,也是一名90後創業者。

在90後創業者汙名化的這幾年,聶雲宸很少出現在媒體上,更是從不發表爭議性言論。畢竟,喜茶曾經飽受非議,創始人若再惹是非,公關部恐怕一時難以招架。

鮑師傅創始人也難得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最近一次還是被山寨門店僱人排隊事件逼急了,才出面解釋了幾句。

面對媒體,鮑才勝盡顯小生意人的本分,“我們其實一直以來就想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也沒什麼太多的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

這種返璞歸真的表現,確實消解了不少輿論對鮑師傅的質疑。但隨後,“土老闆”鮑才勝又再度隱身。畢竟,他並不希望未來的鮑師傅仍然是一門“土生意”。

鮑師傅最新的公關辭令是,除了鮑才勝,他們還有一個技術總監,“近年來也會去到日本、韓國考察學習。”

當網紅餐飲已經成為一個爭議性概念時,包裝創始人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這會讓網絡中的質疑者找到集中攻擊的靶子。所以,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再叫出幾個網紅餐飲創始人的名字了。正是他們的離場,為品牌讓出了相對寬鬆的生存空間。

在傳播學的語境中,媒介從來不只是信息的載體,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息本身。網紅餐飲作為一門藉助互聯網工具和思維發展起來的生意,同樣不能寄希望於從傳統餐飲中找到完美適配的方法論。

網紅餐飲創業者們需要儘快找到那把打開未來的鑰匙,它在互聯網,不在餐飲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