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货币当局和外汇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包括调节供求关系、调整汇率机制、增减交易成本、直接参与交易和引导市场预期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对过度的汇率波动进行管理,以避免汇率超调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连平认为,未来应保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与其他相关改革开放举措同步协调推进,稳妥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目标。

持续大幅贬值可能性较小

中国证券报: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下跌与“8·11汇改”开始时的情况有哪些不同?下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

连平: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明显与“8·11汇改”时下跌不同,首先在于动因方面。“8·11汇改”时人民币贬值初始是一次性官方主导,加上对美国有启动加息的预期以及2015年底后步入加息通道。当前贬值的背景相对较为复杂。一方面是美国加息步伐有所加快,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有放缓,经常账户顺差明显收窄以及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明显变差的国际经济环境。

下半年,这一系列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贬值压力将继续存在,不确定性可能还会增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财政金融状况总体良好,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外债水平较低,外汇储备充足等等,人民币出现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较小。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货币当局和外汇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包括调节供求关系、调整汇率机制、增减交易成本、直接参与交易和引导市场预期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对过度的汇率波动进行管理,以避免汇率超调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证券报:当前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如何处理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连平:汇率市场化改革仅有放宽波幅限制和逐步扩大弹性还不够,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外汇市场,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以增强市场力量,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健全、产品丰富的外汇市场体系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当前应加快推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这既有利于在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情况下,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工具,帮助个人和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还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拓宽个人和企业参与外汇市场投资的渠道,改变外汇市场目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多元化水平不高的市场主体结构。

人民币国际化会有更大空间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国际化可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进?

连平: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突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特别是升值预期较强时期,可以加大人民币经常项和作为资产货币(非居民持有)的跨境使用力度;在贬值预期较强时,则可以加大人民币资本项和作为负债货币(非居民持有)的跨境使用力度。应当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还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特别是要以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稳健发展来带动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不宜让人民币国际化过多地依赖币值自身的强弱。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伴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和定价能力的提升,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使用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较快发展的阶段,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较为稳定,对外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会逐步地,更多地为东道国所接受。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扩大和进一步开放,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会稳步上升。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的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向。伴随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金融中使用的扩大,相关国家官方以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必然会有同步增加。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协调汇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连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往往是新兴经济体陷入危机的重要推手,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难以保持其独立性,甚至丧失其有效性。近来美联储和部分发达国家推进加息,导致一些新兴经济体资本大幅外流,货币迅速贬值,其货币政策不得不大幅收紧,甚至以极高利息加以应对,破坏了国内经济运行的原有政策环境,扰乱了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应有轨道,经济体遂陷入危机状态。

2015年底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中美利差明显收窄。但在此期间,我国还曾经历了一个降息过程,之后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之所以这次我国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可以明显不同步而负面压力不大,“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汇率灵活性增强是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和提升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反过来,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好独立性和有效性将有助于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从而也有助于缓解汇率单边运行的压力。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未来,应通过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来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同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中国证券报: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政策框架是否会有变化?

连平: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政策框架可能会立足以下四个支点。一是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增加汇率弹性,允许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提高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和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

二是不实行竞争性贬值,不以货币贬值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工具,即使是进行逆周期调节也主要以稳定市场汇率、避免汇率超调的负面效应为主要目标。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当前央行虽然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但当外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即汇率明显超调时,央行仍会采取相关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决不会坐视不管。

四是合理运用调节方式。当局调节汇率的方式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调节供求关系、调整汇率机制、增减交易成本、影响引导预期、直接参与交易,等等。必要时当局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多种工具对超调的汇率进行调节。尤其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和汇率形成机制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必要时还可以运用外汇储备入市进行干预,这当然应该是发生在不得已时,通常情况下不会运用。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进一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窗口?

连平:根据我国的中长期规划,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合理的波动幅度是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对于开放度较大的经济体来说,汇率浮动有助于调节国际收入不平衡,缓冲外部经济变化的负面效应。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汇率的“浮动恐惧”依然存在,有的领域这种理念还根深蒂固。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的推进,必然要求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未来经济主体应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

从内外部环境来前瞻、综合考量,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并非是人民币汇率实现自由浮动的最佳时机。未来五至十年外部挑战和严峻环境将持续存在,而内部动力转换和结构转型正处在关键阶段,我国有必要在相关经济领域保持政策和管理的主动性和可控性,而汇率政策毫无疑问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尤其应该看到,当前一系列相关配套的基础和条件尚未达成和完善。利率市场化正处在攻坚阶段,最终完成仍需假以时日,而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通常是协同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的关键项目仍有一定管制,在市场真实需求基础尚且不足的情况下,又何谈汇率的完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市场参与者结构欠多元化通常容易形成汇率单边走势;目前汇率中间价波幅依然较小,迅速实现完全自由浮动,步子跨度明显太大等等。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应保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与其他相关改革开放举措同步协调推进,稳妥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目标。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