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想學好中醫、用好中醫,不但需要熟讀、熟記、理解醫書的原文,還需要到臨床中體會和實踐。今天的文章,就是清代名醫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望診”經驗。若五臟有疾,則必會在外部肢體有所投射,這些寶貴的經驗,小編為大家送上——


肝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1[原文]

肝病善怒,面色當青,左有動氣,轉筋脅疼。諸風掉眩,疝病耳聾,目視䀮䀮①,如將捕驚。

2[註釋]

①䀮:音huang,視物不明。

3[譯文]

邪氣盛的肝病病人容易發怒,面色發青。肝氣運行於左,故肝病患者左脅肋部可有一種自我跳動的感覺,或胸脅疼痛,或筋脈拘急、痙攣、眩暈等。肝經所過少腹部位可出現疝氣,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視物不清。有一種像有人要來捕捉自己一樣的恐懼感覺。

4[解析]

肝位於右脅,膽附肝上,肝與膽相表裡。肝主疏洩,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主藏血,在體為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為怒,循行於兩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肝生筋,肝主目,其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膽能貯藏和排洩膽汁,有助於脾的運化功能,且與情志密切相關,故有“膽主決斷”之說。肝的病證有虛實之分,虛證多見於肝血虛、肝陰虛;實證多見於肝風內動、肝火熾盛、肝膽溼熱及寒滯肝脈等。肝的病變主要表現在疏洩失常,肝不藏血,運動異常等方面,可出現面見青色,胸脅脹滿、疼痛,情志活動異常,頭暈頭痛,手足抽搐,筋脈痙攣、肢體震顫,視物不清及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睪丸脹痛等症狀。

心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1[原文]

心赤善喜,舌紅口乾,臍上動氣,心胸痛煩,健忘驚悸,怔忡不安,實狂昏冒,虛悲悽然①。

2[註釋]

①悽然:淒涼悲傷。

3[譯文]

心病時,面色可見紅色,喜笑的神情表現,舌紅,口乾渴,臍以上有跳動感,以及胸痛心煩、健忘、驚恐、心悸、怔忡等心神不安的症狀,重則發狂神昏。如果出現心氣不足的虛證,則會出現心虛膽怯、神情悲傷、苦悶不樂等表現。

4[解析]

心居胸中,與小腸相為表裡,心主血脈,主神明,心在志為喜,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體合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心生血,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小腸分清泌濁。心的病證有寒、熱、虛、實的不同。虛證多因稟賦不足,久病傷心,過喜傷心等因素,導致心氣、心陽受傷,心陰、心血虧虛;實證多由痰溼阻滯、火擾心神、寒凝血脈、氣滯血瘀等引起心神被擾之證。心病主要表現在血脈運行障礙及神志異常等方面,出現面色青黑或面白、心悸、怔忡、胸痛、心煩、失眠、健忘、驚恐、神昏、精神錯亂,脈結、代或促等表現。

脾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1[原文]

脾黃善憂,當臍動氣,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滿腸鳴,痛而下利①,實則身重,脹滿便閉。

2[註釋]

①下利:腹瀉。

3[譯文]

脾病時,多見面見黃色,喜歡憂思,臍周圍有跳動感,食少納呆,倦怠乏力,腹滿腹痛便溏,腸鳴下利等症。如邪氣偏盛,則身體因重,腹脹滿,大便秘結不道。

4[解析]

脾置居於中焦,二者互為表裡關係。脾主運化水谷及水液,五胃主受納及腐熟水谷,脾升胃降,協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轉化與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主統血,脾在志為思,冬基華在口唇,在體合肌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脾生肉,脾主口,其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髒為脾,在色為黃,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脾胃疾病,有寒、熱、虛、實的不同。脾的病變主要是運化水谷、水液功能失常和統攝血液功能障礙,表現為氣血生化不足和氣血運行障礙,以及水溼內停,清陽不升等方面。胃的病變主要表現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等方面。脾病常見飲食減少,厭食,疲倦乏力,腹脹腹痛,腸鳴下利,洩瀉便溏,身重,水腫,出血等症狀。胃病常見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症狀。

肺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1[原文]

肺白善悲,臍右動氣,灑漸①寒熱,咳唾噴嚏,喘呼氣促,膚痛胸痺,虛則氣短,不能續息。

2[註釋]

①灑淅:sa xi。寒顫貌,即惡寒怕冷。

3[譯文]

肺病的病人,可見面色白,神情悲傷。臍偏右部位可有跳動感,或惡寒發熱,或咳嗽氣喘,噴嚏,呼吸急促,或皮膚出現病證,胸悶胸痛等。肺氣虛則氣短乏力、呼吸短促、不足以息等症。

4[解析]

肺居於胸中,與大腸相為表裡。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外合皮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悲。《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肺生皮毛,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在色為白,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大腸主要功能為傳導和排洩糟粕。肺的病證有寒、熱、虛、實之不同,主要表現為肺氣宣降失常,肺氣上逆;腠理不固,外邪易侵;水液輸布障礙等。虛證多見肺氣虧虛和肺陰虧虛;實證多見風、寒、燥、熱等外邪侵襲或痰溼內生,內停於肺。常見噴嚏、流涕、咳嗽、咯痰,呼吸短促、氣喘、胸痛、咯血、皮膚瘙癢等症狀。

腎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1[原文]

腎黑善恐,臍下動氣,腹脹腫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氣①,心懸如飢,足寒厥逆。

2[註釋]

①欠氣:疲倦時張口出氣。

3[譯文]

腎病的病人,面色可見黑色,易恐懼,臍以下有跳動感,腹脹,水腫,咳嗽氣喘,大小便不利,或小腹脹滿,腰痠背痛,肢節疼痛,呵欠連連,心下悸動有懸空飢餓感,四肢厥逆冰冷等症狀。

4[解析]

腎居於腰部,左右各一,與膀胱相為表裡。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腦,主水及主納氣。腎在志為恐,其華在發,在體合骨,開竅於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色為黑,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恐傷腎。”膀胱具有貯存尿液及排洩尿液的功能。腎中藏元陰、元陽,為臟腑功能活動之本,腎病多虛證。臨床表現多為面色黑,腰痠背痛,耳鳴耳聾,齒牙動搖,陽痿早洩,精少不育;女子則見經少經閉,不孕,水腫,咳喘,胸部滿悶,呼多吸少等症狀。

好 書 推 薦

五臟有疾各有什麼表現?這些症狀要牢記

《四診心法要訣》

本書根據清代乾隆年間大型醫學叢書《醫宗金鑑》的診法專篇,主要介紹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原書採用四字訣,朗朗上口,深入淺出,便於初學者記誦,對學習、研究中醫診斷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次編寫,在精選原著歌訣的基礎上,進行精心校對,對術語生字詳細註解,將歌賦心法以白話翻譯,把疑難重點詳細解讀。本書適用於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臨床工作者以及更廣大的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四診心法要訣精注精譯精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陳雲志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