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全国各地自古名酒众多,酒的颜色大多是透明或琥珀色,而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绿色酒,叫杨林肥酒,名字就挺新鲜,你听说过吗?中国古诗词中的“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还有清代的“灯红酒绿”一词均提及绿酒。

肥酒发源地——杨林,自古即为滇中名镇,酿酒历史悠久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气候温和湿润,离云南昆明市仅50公里,始创于1880年的杨林肥酒,采用十三种药材精心陈酿而成的药酒,历130余年,逢灾害遇战争都从未间断过生产,这是中国传统酒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遂成云南历史名酒和中华老字号。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1880年清末杨林人陈鼎,根据《滇南本草》中的“水酒十八方”,不断调试,终于研制出成功,取名“杨林肥酒”。这种翠绿色的泡酒,酒色翠绿如玉、药味清淡似无、香甜可口、酒味醇厚,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云南人心中的茅台和五粮液!陈鼎的原名叫陈鼎臣,杨林肥酒成名后,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把"臣"字省略了,所以现在都说的创始人是为陈鼎。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清朝时期,杨林人非常爱喝酒,尤其是泡酒。陈鼎最早在杨林老街上开着一家小商铺,主营烟酒糖茶,平时因为好酒结识了许多酒友。凭着商人的敏锐,陈鼎萌生了要卖泡酒的想法,而这种泡酒必须“独一无二”才有卖点。

据清代《地方志》记载,菊花酒、菖蒲酒等单方泡酒当时在杨林已经非常盛行。“别人放一种中药材,我就多放几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鼎首先在酒中放了拐枣、桂圆、党参等中药材,并邀请酒友一起品尝,看哪种药材会夺味,加入哪种药材口感会更好,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最早的杨林肥酒含6种中药材,随着几代人的不断改良,1959年,杨林肥酒包含的中药材最终确定为13种。以当地优质泉水,选用上等高粱、小麦、玉米、糯米等粮食为原料,先酿制为醇厚的小曲酒,再配上党参、拐枣、丁香、蜂蜜等十三味中药,最后再加入蜂蜜和蔗糖调味,最初的成品酒为黄色和褐色两种,是还没上过色的肥酒,黄色酒因添加的是白糖,褐色酒里加的是红糖,最终的成品还需加入绿色的“天然颜料”,才会成为“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的杨林肥酒。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关于肥酒的翠绿颜色,陈鼎考虑到这种泡酒有保健功效,而且翠绿色让人神清气爽,再加上杨林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农田之中,采摘绿色植物也较为方便。把豌豆尖、茴香、竹叶混合在一起用高度白酒提取天然绿色素,豌豆尖虽然成本低,但有一股很大的腥气,而茴香和竹叶能够使味道中和,变得清香。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杨林肥酒,延续130余年充满诗意的唯一绿酒

陈鼎创制此酒最早是没有名字的,“杨林肥酒”是后人添加上去的,由来大抵有以下几种:古诗里有“”绿肥红瘦“”之句,然后所谓肥酒,乃增进营养、滋补身体的美酒也!,所以千万别认为肥酒是用肥肉泡的酒,或者说喝了肥酒会长胖哦! 总的说来,从明朝开始,杨林本地人家都会酿酒,肥酒是在杨林人喜欢喝泡酒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研制而成的一种特色药酒,是民间智慧的产物,得以百年流传,来昆明旅游的话,你可以尝尝这种绿色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